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高doc

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高doc

一、客观现状: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偏低
素养,意指平日的修养。知识产权素养是指贯穿于智力创造活动全过程中能够自觉运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避免侵犯他人权利的能力、修养。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就是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知识产权意识,还需要具有合理的知识产权知识结构,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法律的保护和自觉养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习惯。目前,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偏低,主要表现如下:
关键词:知识产权; 素养; 创新创业;素质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不管是创业项目的选择还是企业的设立,甚至创业风险的防范等,都无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具备相应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知识以及知识产权应用能力也就成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告诉大学生如何选择创业项目、组建创业团队和如何开始创业历程,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养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习惯,并且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运用知识产权来为新创企业带来收益。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势在必行,知识产权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弱
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譬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概念。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已或多或少地知道了一些,但仍然有部分大学生不甚了解。特别对于像“世界版权公约”之类的专业性质比较强的知识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有表面的感性认识,而对它的作用及性质并不是很了解。以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胡良荣,江苏大学法学院教授,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学。
本文系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JGZD200911)。
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基本概念为例,部分大
学生对他们的区别有些了解,但是能完全分清他们界限的很少。要能区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需要系统地学习知识产权的有关知识。可见,知识产权对大学生来说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知识产权或相关方面知识的“认知”还仅限于一般性地了解,而真正能够做到“相当了解”的并不多,大部分大学生对较深层次的知识产权知识是缺乏了解的。
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据一项权威的调查结果显示:②大学生对知识财产的“权利保护”意识普遍较弱。86.7%的受访大学生没有“遭遇过”侵权的经历,而对“若遭遇过,您会申诉吗?”做出回答的543名大学生中,仅有56.9%的学生打算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该调查结果还显示,有63.7%的大学生曾“侵犯过”他人的知识产权,有61.3%的大学生对继续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未觉“不妥”!
人才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大学生应培养创新精神,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自觉而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丰富而完备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以及较高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也应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层面创新意识的培养,知识层面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介绍,以及实践层面运用、经营和管理知识产权能力的训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积累、丰富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储备,主动投身于自主研发和创新活动,提高知识创业的能力与水平,从而契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②秦彩平,苏春辉等.从受众的角度反观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状况及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7(3):114-116.
是对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60%以上的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是高校知识产权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明智抉择: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契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也带来了其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的困难,普及教育并不“普及”,覆盖面相当狭窄,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很低。很多人对知识产权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少高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和学生认为知识产权仅是法律概念,知识产权法只是法学专业学生的课程,与其它专业学生关系不大等,因而学校往往忽略了知识产权教育,或者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员对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调查,除了法学类学生必须上知识产权法课程,在大多数理工类和综合类高校里,知识产权选修课是大部分学生唯一可以系统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的途径。作为选修课, 其开设情况也并不理想,因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既然是选修课,意味着不受必须选的约束。根据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几年前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理工科高校学生中接受过知识产权有关教育的人数不足总人数的5%。①尽管近几年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因并没有引起官方的积极响应,总体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而事实上,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恰恰应当是高校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高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视不够,这与增强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产权能力的要求相差较远。另一方面,大学生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求知欲不强,没有主动学习知识产权知识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高.doc
————————————————————————————————作者:
————————————————————————————————日期:

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
与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胡良荣
内容提要:当前,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偏低,其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弱,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求知欲不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有益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加速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的知识产权教育:一、采取多种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扩大学生获取知识产权知识的途径。二、不断更新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内容体系,注重教学方案的差异化设计。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实知识产权教学教师队伍。
可能是因为“遭遇过”被侵权的情况比较少,也可能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比较小,或者是对举报、诉讼等繁琐程序的“不耐烦”……,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侵权与被侵权整体上表现比较淡漠,尤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刘洋,王勤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5(6):29-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