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检查复习质疑导学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冕,请齐读课题,声音真响亮。
还记
得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么?(出示填空,异组同号)齐读填空。
2、通过这两件事,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点组号)
板书:孝顺懂事,勤奋好学。
3、质疑:看着这两个词,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评价:你真会思考、
你真会提问、你们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想解决的。
)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王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看老师的学习要求。
谁来读?好,请你来。
探究(一):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哪些语句体现了少年王冕的孝顺懂事、勤奋好学,分别用“——”和“~~~~~”画出来,读一读,
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明白了么?好,开始。
汇报交流:孝顺懂事
预设一:
1:“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
生:我们组从“闷得慌”这个词读出了王冕的口是心非,明白了他不想让母亲难过。
师:你们组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请你代表你们组读出王冕的心情。
师:还有哪组对这段话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我们组读出了王冕这是善意的谎言,他其实很想读书的,但是为了不让母亲为难,他才这说的。
师:你们组读懂了王冕的心,就请你们组一起读一读王冕的这段话。
师:母亲是真的不想让王冕读书吗?她是怎么说的?
生: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
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
、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我从“年成不好”“只靠”“实在”这些词读出了王冕当时家境贫寒。
师:是啊,母亲的话满是无奈、心酸。
请你读出这个无奈的母亲。
师:这段对话写的真是生动感人,下面我们来分男女生对读,男生读王冕的话,女生读母亲的话,将你们的感受送进朗读中去。
师:好,我们接着汇报,文中还有哪里体现了王冕的孝顺懂事?
预设二: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生:我们组找到了这句,我们组从“舍不得”这个词体会到了王冕的孝顺懂事。
腌鱼腊肉当时对王冕来说,就是山珍海味,可他总舍不得吃,多有孝心呀。
我平时遇到些好吃的总是自己先吃,我应该向王冕学习。
师:是啊,孝顺不仅是嘴上说说,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请你把你们组的感受读出来。
师:孩子们,王冕不仅孝顺懂事,还勤奋好学,我们来继续汇报。
文中哪里体现了王冕的勤奋好学?
汇报交流:勤奋好学
预设: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生:我们组从“舍不得”“买几本旧书”这两个地方体会出王冕情愿饿着肚子也要买书,他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啊。
师:就请你代表你们组读出你们的体会。
师:还有哪组有不同的感受?
生:他白天放牛已经很累了,可王冕顾不得休息,抓紧时间看书,他真是个勤奋好学的人。
师:好,请你们组一起来将你们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
师总结:是的呀,孩子们,王冕舍不得吃好的,是为了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钱,是因为要买书学习。
(师指着PPT说)
这两个舍不得分量是何等的重啊!让我们来齐声赞扬王冕。
(出示PPT)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有一天,王冕放牛时看到了一幅奇妙的景象。
请看老师的学习要求。
探究(二):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王冕看到了一幅怎样奇妙的景象?
这幅景象美在哪儿?画下有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汇报交流:
师:王冕看到了一幅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生: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
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
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这幅景象真美,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哪组能用朗读来带领我们领略这美景。
(出示PPT)
师:这真是景美,文也美,你觉得美在哪里呢?
生:我们组从文中“黑”“白”“红”“青翠”“绿”这几个词体会到了这幅景象的颜色美。
(PPT)师:是的呀,这么丰富的色彩,瞬间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那就请你和你的对子将这段话的色彩美读出来。
师:其他组还读出了什么美?
生:我们组从“天空”“山上”“山下”“湖里”这几个词,读出了这幅景象的层次美。
(PPT) 师:你们组读出了层次美,那请你们组将你们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
师:孩子们,作者之所以能够将这幅美景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因为他不仅关注到了色彩的绚丽,还注意到了写作的顺序,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让我们一起用动听的声音将这幅美景再此展现出来。
(PPT)
师:孩子们,这么美的景色,如果能将它记在脑海中就更好了。
(出示填空PPT)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试着背诵。
师:谁想第一个来挑战?(点名背两位)
师:你背的真流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还有谁想来挑战他?
师:恭喜你,挑战成功,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你。
师:还有谁想来挑战?
师:既然这么多同学都想来挑战,那我们就一起背诵这段,同学们,让我们将这如画的景象牢牢的记在心里。
师:一阵大雨过后,齐。
(PPT)
师:面对这样的美景,王冕不禁入了迷,他多想把这荷花画下来,于是,他决定开始学习画画。
刚开始他画的好吗?后来呢?
生: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王冕的画技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短短的三个月便有了很大的长进,课文里并没有具体写他学画的过程,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他是怎样学画的呢?(PPT)
拓展说话:
白天,放牛时,。
中午,,。
晚上,,。
师:谁能大胆的想象一下?
师评价1: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
师:还有谁想说?
师评价2:从你的回答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为了画画而废寝忘食的王冕。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后来王冕成了画荷花的,大家都争先恐后。
我想,王冕的成功固然和他的画画天赋分不开,但主要还是要靠他的
勤奋和努力,所以他才将荷花画得如此出神入化。
正如他自己所想的那样“天下哪儿有学不会的事?”(出示PPT)
这也正是王冕悟出来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师:同学们,这,就是少年王冕的故事,这篇课文改编自《儒林外史》,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PPT)
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
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著(着)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
穿了阔衣,执著(着)鞭子,口里唱著(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著(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儒林外史》第一回
师:从这段文字里,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生:他不求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师:是呀,在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仅有的读书不为功名利禄的人,他把他的这份淡泊和清高也融入到了他的画作之中。
他将这份高洁的品质寄情于梅花之上,我们都知道王冕尤其擅画墨梅。
师:同时,他还把这种情怀写进了诗中。
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下他的这首诗。
《墨梅》
师:孩子们,要想更加全面地了解王冕,大家可以去读《儒林外史》第一回。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项作业。
师:今天表现最佳的小组有(3组)请记录员记录好今天的最佳小组。
师:下课。
同学们再见。
向后转,(客人老师再见)(集体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