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疏浚木桩护岸

河道疏浚木桩护岸

徐王中心河施工方案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建湖县位于苏北中部,属淮河流域里下河下游地区,是里下河地区三大洼地之一。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9°33'~120°07'、北纬 33°17'~33°41'之间,南与盐城市盐都区交界,西仰射阳湖与扬州市宝应县、淮安市楚州区隔湖相望,西北与盐城市阜宁县毗邻,东枕通榆河与盐城市射阳县接壤。

县域南北长43.7km,东西宽 48.7km,总面积 1160km2,其中水域面积为 226km2,占总面积的 19.48%。

建湖县是淮河流域里下河地区三大洼地之一,境内沟河纵横,共有大小河流近 5000 余条,地面平均高程在 1.6m 左右,是典型的水网圩区。

1.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水文气象建湖县位于北亚热带北缘,冬冷夏热,春暖秋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228.4 小时,日照率为 50%。

8 月份平均日照时数为231 小时,日照率为 56%,为全年之冠。

常年平均气温为 14.3℃。

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7℃(1969 年 2 月 6 日),日极端最高气温为 38.2℃(1966 年 8 月 8 日)。

最冷的是 1 月份,1 月份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为 0.5℃,最冷的年份平均气温为-1.2℃(1963 年 1 月),最暖的年份平均气温为 1.7℃(1964 年 1 月)。

每年最热的是 7 月份,7 月份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为 27.2℃,最热的年份平均气温为 29.5℃(1964 年 7 月),最凉的年份为 24.9℃(1976 年 7 月)。

境内具有明显季风气候的特征。

冬半年,气流常来自西伯利亚,多西北风;夏半年,气流常来自海洋,受副热带气候变化的影响,多东南风。

常年平均风速为 3.5 米每秒,有 10 个月;春季(3~5 月)风速最大,季平均风速 4.6 米每秒。

风速大于 4 米每秒的多集中在 2 至 5 月,其中又以 4 月最大,平均为 4.8 米每秒。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 1021.1 毫米。

多雨年(1965 年)为 1449.8 毫米,少雨年(1978 年)仅有 559.5 毫米。

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 6~8 月份,其平均降雨量为 656.4 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 64.8%。

月最大降雨量为 619.3 毫米(1965 年 7 月),而最少的一个月曾滴雨未下(1976 年 1 月)日最大降雨量为 234.4 毫米(1974 年 7 月 12 日)。

本地进入梅雨季节常年平均日期为 6 月 24 日,平均梅雨期为 18 天,梅雨量平均 264.7 毫米,最多的 1975 年为 613 毫米,最早入梅期为 6 月 8 日,最晚入梅期为 7 月 8 日,有的年份还是空梅,雨量仅有 10 毫米左右。

(2)河流水系概况建湖县地处淮河流域里下河腹部,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湖荡成片,圩区众多,水情复杂。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 5000 余条,其中骨干河道 272 条(包括流域性河道 1 条,区域性河道6 条,县级河道 39 条,乡级河道 226 条),主要骨干河道有通榆河、黄沙港、射阳河、蔷薇河、戛粮河、西塘河、东塘河、串场河、北塘河、渔深河、南盐河等承泄上游来水,兼有排水、灌溉、航运功能;主要支河有皮汊河、芦沟河、李夏沟、神台河、马泥沟、太绪沟、西冈河、廖家沟等。

全县分为黄沙港和射阳河两大水系,以黄沙港水系为主。

黄沙港水系贯穿建湖县 8 个镇区,境内长 54.5km,排水范围涉及所有镇区,汛期绝大部分涝水通过汇入黄沙港外排入海。

与其连通的南北流向支流包括:中部的西塘河、东塘河、渔深河;东部的串场河、通榆河、廖家沟。

西东流向支流主要包括:南盐河、黄沙港、北塘河。

这些河流构成建湖县水系的主动脉,上承兴化、宝应等邻县流入的客水,汇集境内之水,注入黄沙港、新洋港汇流入海。

射阳河水系主要流经建湖县恒济、九龙口、建阳、高作、宝塔等 5 个镇西部,主要承担建湖上游射阳湖汛期排水任务。

主要河道包括:上游的林上河、钱沟河、新舍河、莫河、城河、蔷薇河、戛粮河,上承兴化、宝应、淮安等邻县客水的流入,汇集县境上游部分涝水,注入射阳河汇流入海。

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中,东中西 3 条输水河道都流经建湖县,分别是东线——通榆河、中线——上官河~黄沙港、西线——大三王河~蔷薇河~戛粮河~射阳河,为海上苏东开发提供重要的淡水资源河道。

里下河排水入海的 4 条主要河道中,2 条(黄沙港和射阳河)流经建湖,使建湖县客观上成为洪水走廊。

(3)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具体情况详见工程地质报告和设计图纸。

1.1、编制依据1、建建湖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冈西项目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招标文件补充通知;2、建建湖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冈西项目区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3、招标文件指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5)《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7)《桩基础技术规程》JGJ4-80(8)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其它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9)经业主确认的施工企业标准、规程和规定(10)设计施工文件及特殊要求2、施工方案2.1施工方案选择河道疏浚工程计划开2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配备两台套6寸泥浆泵组进行清淤,泥浆经泥浆管及接力泵直接送至设置好的泥浆池。

1、根据现场勘察设泥浆池(1)施工程序:基础清理→分层压实→边坡防护→验收。

(2)首先对场地地基部分进行清理、拉毛,使基础和原始地面接触牢靠,不渗漏,然后用2台挖机在现场取好土摊铺碾压,保持每层厚度为0.4~0.6m,现场取土时要特别注意电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杆,其周围必须预留2m以上的土方不得挖除。

(3)机械施工完成后,人工对内外坡、顶部进行修整。

(4)建立专业小组,专职负责护理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维护泥浆池安全。

2、河道开挖拟采用水力冲挖为主,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案进行。

水力冲挖机组由高压泵、立式泥浆泵和配电系统三部分组成,设备质量轻,组装简单,人工即可完成装拆及搬运。

水力冲挖施工原理是模拟自然界的水流冲刷现象,借水力的作用来完成土方工程的施工作业。

水流由高压泵产生压力,经输水软管输送,通过水枪喷射出密集的高压、高速柱状水流,对要开挖的土体进行切割、粉碎,使之湿化、崩解,形成泥浆和泥块的混合液,再由泥浆泵及其输泥管输送到弃土区进行沉积,从而完成了土方工程挖、装、运、卸的各道施工工序。

每条河道开挖从下游开始,按照图纸标注的尺寸进行。

2.2开挖机械设备配备计算为保证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工程任务,应根据土方工程量、土质、弃土运距、工期等状况,合理确定施工机组的数量。

水力冲挖机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立式泥浆输泥系统(包括立式泥浆泵、浮体、场内输泥硬管和橡胶管);清水冲泥系统(包括清水泵、输水管、冲水枪);配电箱系统(包括配电箱、防水电缆)等。

每套水力冲挖机组由1台泥浆泵、1台高压清水泵和2把高压水枪组成。

每套水力冲挖机组每小时可以开挖土方30m3,每天的工作时间为11个小时(1台机组配备8人,二班制作业),每天可以开挖土方30×11=330m3。

施工设备配置:2.3木桩护岸施工:1、木桩采购存放:①圆木桩主要在当地市场采购,采用汽车运到工地现场仓库;木桩采购时应注意木材之地,桩长略大于设计桩长。

所用圆木桩须材质均匀,不得有过大弯曲情形,桩身不得有蛀孔、裂纹或者其他足以损害强度之瑕疵。

②木材吊运、装卸、堆置时,桩身不得遭受冲击或者震动,以免损坏桩身。

木桩试用是,应按运抵工地先后次序使用,同时应检查桩身是否完整,木桩储存地须坚实而平坦,不得有沉陷现象,避免木桩存放变形。

2、打桩前,桩顶须先截锯平整,其桩身需加以保护,不得有碰撞伤痕,桩头部位宜采用铁丝扎紧。

3、松木桩的制作①桩径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且外形直顺光圆;②小端削成尖头,利于打入持力层;③待准备好总桩数的80%以上时,调入打桩机进行施工,避免打桩机窝工;④将备好的桩按不同尺寸及使用区域分别就位,为打桩做好准备;4、打桩机打桩①选择正确桩长的圆木桩,扶正桩位,按照设计要求施打;②将圆木桩打入设计要求的深度,确保垂直打入持力层;③严格控制桩的密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

5、打桩质量要求①桩位偏差必须控制在小于等于D/6-D/4范围内,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1%;②在打桩时,如感到木桩入土无明显持力感时应向设计、监理单位及时汇报;③打桩应注意从外往中间对称打,但要繁殖桩位严重移动;④按设计图所示,于地面标定木桩预定打设位置,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打桩;⑤打桩过程中,如果遇到坚硬底层或触及地下障碍物,以致不能打至预定深度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确定处理方式。

并列入施工记录,不得任意截断桩体。

2.4水源供给水力冲挖机组开挖1m3 土,一般需用水2.5-3m3。

水源的供给应按各地段的水源情况和施工进程,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1)沿河道纵向将工程逐步以作业坝合理截割分成冲挖段和贮水段,一段开挖、另一段供水,轮番施工。

(2)将弃土区的排水引入开挖水沟的贮水段,进行重复利用。

(3)从就近的水沟外提引水源进行施工。

2.5电源供给施工电源采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无接电施工段采用自发电,每条河道配置1台50kw柴油发电机组。

2.6河道开挖2.6.1施工程序采用由上向下、先开挖边坡,后开挖河道。

2.6.2测量放样在每层开挖前测量人员采用测量仪器,按照施工图纸要求放样,预留保护层,并在特征点、拐点插上醒目的标志。

在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严格控制分层高度及开挖边线,防止开挖过程中扰动边坡。

边坡预留保护层,采用人工修坡、平整。

2.6.3冲挖技术要点冲挖技术是提高工效、保证质量重要关键。

据我们的实践,较好的冲挖技术必须注重到以下几点:(1)泥浆泵的工作位置,应比冲挖点深,不小于0.5m,以加快泥浆流速,提高泥含量。

(2)泥浆泵与冲挖土体的距离不宜太远。

一般对于无杂物的冲挖土体不宜大于10m。

在有杂物的地段可适当远置,以利清除杂物,防止损伤设备。

(3)泥浆流向吸泥口要有一条急流槽集中输送;水枪手与开挖面的距离以3-5m为宜,以提高工效。

(4)冲挖边坡土方时,喷射水柱与标准坡面的夹角不得大于 15度,削坡时夹角应趋向于零,严禁对岸冲挖坡面土方,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5)一个作业段要一次达到标准,经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移动泥浆泵进行下一段的冲挖作业。

(6)对于各种作业坝,要随工程的进展随时冲挖拆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