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一、导入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流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课件演示)二、读题提问师:好,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爱莲说》,能理解吗?师:“说”字呢?师:“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针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说说自己的爱好。
那把三个字连在一起,你会理解吗?我的疑问是,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莲花有哪些值得他喜爱的地方?三、正音解字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让我们带着刚才的问题一起进入课文学习。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留心生字词读对没有,有没有哪些词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拿起笔来,做个记号。
(一生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边听边做记号。
)在口语当中,比如说花蔓、藤蔓,都读wàn。
我们把它读一读、写一写。
现在拿起笔,在纸上写一写,注意字形。
(生练习。
)我们现在再来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带着理解去体会课文的意思。
(生齐读课文)四、研读重点师:这一遍读得字正腔圆啊!下面我们开始进入课文的研读。
想一想我们刚才提了一个什么问题?生(齐):作者为什么爱莲?师:好,现在听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想一想:哪一句话是直接描写莲花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师朗读。
)师:同学们,哪一句是描写莲花的呀?一起读。
生(齐):“出淤泥而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对了!哪位同学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师:非常流畅,谢谢。
那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益”字,是什么意思?师:这几个词里“益”都可解释为“更加”的意思。
下面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师:你们觉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写得美不美?师(轻柔的语气):好,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感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之美。
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跟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
师:既然有这么美的莲花,有这么美的语言,就让我们用心把这一句话背下来吧!开始。
(生自由背诵。
两分钟后,三个学生分别背诵。
)师:谢谢!有个名人曾经说过:“良好的记忆是智慧之母。
”我看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一群有智慧的人。
来,全班背诵一遍。
(生背诵该段。
)五、把握主旨师:周敦颐把莲花写得这么美,我想他并不仅仅倾心于它的外在美。
他把莲花比作什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声朗读。
)师:把它比作什么?一起答。
生(齐):君子。
师:什么是君子呢?师:你在哪里发现的?师:那么,在周敦颐的眼中,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请结合原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作具体分析。
前后桌的同学可以一起讨论,给大家4分钟时间。
(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师:已经有好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风采了。
好,请你来。
师:其实有很多圣贤都谈到过“君子”。
我看过一个资料,《论语》当中提到君子共有107 次。
看来你们的知识面也很广!师:我觉得你说到它不节外生枝,应该还有一点,它不会去攀附别人,对不对?所以还可以看出君子独立的个性。
通过大家刚才精彩的分析,老师看到一朵朵纯洁的莲花,更看到一位位高洁的君子!正所谓“君子如莲,莲如君子”啊!周敦颐把成为君子当作终身的目标,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师:好一个“我即莲花花即我”,好一个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般的君子啊!同学们,现在可以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了。
现在请那个小老师来解答:周敦颐为什么爱莲?现在转换一下角色,假设你就是哲学家周敦颐,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莲花。
师:你就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你们都说出了周敦颐的心声,可以说是周敦颐的知音啊!六、探究总结师:本文通过写莲来抒发自己对君子之义的敬仰之情,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情感志向寄托在某一物品上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什么?生(齐):托物言志。
师:没错!这种写法除了在写莲时用到了,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生1:在写牡丹和菊花时也用到了。
师:怎么理解?生2:其实他写菊花和牡丹是用来衬托莲花的,把牡丹比喻成富贵者,这是以世人的追求名利反衬莲花的不追名逐利;把菊花比喻成隐逸者,衬托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师:很不错。
文章就是这样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写君子。
又使用衬托的手法,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以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
与其说作者在写花,还不如说作者在写人。
那么,你最欣赏哪一种人?师(充满感情地):嗯,能够洁身自好固然可嘉,但于社会无益。
而像莲花一样具有道德理想的追求,这才是周敦颐认可的君子之道啊!好,就让我们带着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对周敦颐的敬爱之情,一起再次投入到对文章的朗读背诵当中,去感受这至真至纯的美吧!(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师:让我们的生命化作那朵莲花,让莲花洁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翩翩君子,一个如莲花般的君子吧!谢谢大家,下课。
《爱莲说》学情分析对于《爱莲说》这篇课文来说,本单元的学习要求都十分恰当。
七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且学生大多对这篇文章有所了解,对学生来说,在此前提下学习了《陋室铭》,不论从学习兴趣、情感期待还是从基本方法上都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当前普遍存在的现实是,学生不会学文言文,这一点在农村学校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之一便是引导学生学会诵读文言文,要通过诵读或感悟出文言文内在的“美”,通过诵读莲这一形象从文字中“站起来”。
效果分析今天,我在七(一)班执教了《爱莲说》,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地完成了三维目标,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非常强,热情非常高。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3、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
4、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在导入环节,我的导入强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而且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基于预习基础上的重点词汇检查,帮助学生积累了重点文言词汇;通过自我品读、小组讨论、多元对话,提高了朗读能力和阅读鉴赏的方法,深刻把握了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小声速读,实现了当堂背诵。
《爱莲说》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都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和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完善了人格。
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理念,是一节颇受听课老师肯定的好课。
事实证明,只有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生情况正确地把握,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才可能呈现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
《爱莲说》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该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在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同时,该文也是中考必考篇目,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1.学习目标的设定(1)能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莲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衬托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衬托在文中的作用。
《爱莲说》评测练习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濯.()案牍.()亵.玩()鲜.有闻()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往来无白丁..()(4)无案牍之劳.形()(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7)宜.乎众矣()(8)亭亭净植.()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爱莲说》课后反思《爱莲说》上完之后,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教师醉心于个人的展示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及时对这节课做出全面、深刻的反思。
首先,说一下《爱莲说》这节课的备课情况。
《爱莲说》是一篇名篇,自从文革期间入选教材以来,从未更替,其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这篇文章有各种解读,有从佛教角度的,有从理学角度的。
怎么上好这堂课,上出新意,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结。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了众多的教学设计。
本文的教学重点,我设计的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对文章中“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句话的理解。
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重点,关键在于理清莲花和君子之间的联系,学生如果能够认识到莲花的七个特质,也就对君子的品德有了深入的理解。
文章的重点突破也就迎刃而解。
为此,在疏通文意后,根据学生学情我设计“莲花有哪些特质?”,在学生找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句话后,再引导学生去认识莲和君子之间的联系,也即君子的品德,再由此顺便解答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知识链接,重点介绍“说”这种问题,明确它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考虑到作者周敦颐本人是理学的开山鼻祖,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及文章,顺便介绍理学的相关知识。
朗读课文,读出文体,文言文的朗读除了读准停顿、读准字音外还要求读出感情,为此结合本文“说”这种文体,要求学生针对文中不同的表达方式读出应有的感情。
研读课文,读出思想内涵。
在理解文意后,设计两个问题“莲花有哪些特质?”;如何理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目的在于学生更好的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拓展探究,拓展探究部分设计的意图在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基于此目的设计如何理解“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树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优良品质。
接着,说一下这节课的存在的问题。
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字词的教学中,忽视了字词的积累,我原本以为这些字词比较简单。
学生朗读上不成问题,因此只是强调了“噫”这个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