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早期以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多见,病情进展速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有关。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吸烟
2.职业因素长期接触这类物质石棉、砷、煤烟、焦油等。
3.空气污染
4.电离辐射
5.饮食与营养:如摄取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少
6.肺部慢性炎症、病毒的感染等
二、分类
(一)解剖学分类
1.中央型肺癌—多见
指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约占肺癌的3/4,多为鳞状上皮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
2.周围型肺癌
指发生在段和段以下支气管的癌肿,约占肺癌的1/4,以腺癌较多见。
(二)组织学分类
1.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最常见的肺癌
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的关系最密切。
特点:鳞癌细胞生长缓慢,转移较晚,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多,但对化疗、放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
2.小细胞未分化癌(小细胞癌)—恶性度最高
患病年龄较轻,小细胞癌对化疗、放疗较其他类型敏感。
3.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
恶性度较高,但转移较小细胞癌晚,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大。
4.腺癌—女性多见—多为周围型
恶性度介于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对化疗、放疗敏感性较差。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或少量黏痰
肿瘤阻塞支气管—管腔狭窄—呈高音调金属音
(2)咯血:部分病人以咯血为首发症状
多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若癌肿侵蚀大血管则有大咯血。
(3)胸痛:病变累及胸膜或胸壁时,病人出现持续、固定、剧烈的胸痛。
(4)呼吸困难、喘鸣
2.全身症状
(1)发热、食欲减退、消瘦、明显乏力,体重下降。
(2)癌肿压迫并侵犯邻近组织的征象:
①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引起。
②膈肌麻痹—膈神经受压。
③上腔静脉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所致。
④Horner综合征—肺尖癌压迫颈交感神经。
表现: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球结膜充血及额部少汗等。
⑤同侧臂痛,麻痹或肌萎缩—臂丛神经受压引起。
⑥咽下困难—压迫食管所致。
(3)由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①脑转移
②肝转移
③骨转移
④皮下转移
⑤其他:如异位内分泌综合征、肥大性骨关节病、高钙血症、低血磷等。
(二)体征
早期可无阳性体征。
肿瘤致部分支气管阻塞时,有局限性哮鸣音,随病情进展病人出现消瘦,有气管移位、肺炎、肺不张及胸腔积液体征。
肺癌晚期病人可有声音嘶哑、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前胸浅静脉怒张、部分病人有杵状指(趾)、库欣综合征等体征。
四、辅助检查
1.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是发现肺癌最常用和首选的方法。
通过X线透视、正侧位胸片可发现团块状阴影,有切迹或毛刺等直接征象。
2.痰脱落细胞检查
简单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
送痰标本一般以3~4次为宜,阳性率一般为70%~80%。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通过此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可直接观察并配合刷检、活检等手段诊断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其他
如胸腔积液癌细胞检查、淋巴结活检、癌胚抗原检测、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五、治疗原则
(一)手术治疗
1.非小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的总称)
先手术,然后是放疗和化疗。
2.小细胞肺癌—多选用化疗+放疗+手术
就诊时90%以上已发生转移,因此主张先化疗后手术。
(二)放疗、化疗—小细胞癌最敏感
(三)治疗癌痛—缓解疼痛,预防疼痛的发生。
药物止痛—控制癌痛的基本方法。
1.三阶梯方案用药:
一阶梯:轻中度疼痛—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二阶梯:疼痛持续存在或加重—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朵、布桂嗪等。
三阶梯: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美沙酮等。
2.按时给药:
在24小时内定时给药,按时给药,预防疼痛的再发作。
3.给药途径:首选口服给药,无效者可采用PCA。
4.预防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一阶梯药—胃肠不适,消化道溃疡等
三阶梯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便秘等。
(四)减轻呼吸困难
1.消除呼吸道阻塞的可逆性因素
如用β2兴奋剂解除支气管痉挛,用麻醉性镇咳药控制刺激性咳嗽,使用镇咳剂和小剂量麻醉剂可明显缓解严重的呼吸困难。
2.处理胸腔积液
(五)其他
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引起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时,可采用脱水剂治疗及放疗。
六、护理措施
1.疼痛的护理
(1)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减轻疼痛,减少可诱发和加重疼痛的因素:①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②小心搬动病人,防止用力不当引起病变部位疼痛;③指导、协助胸痛病人用手或枕头护住胸部以减轻疼痛。
(2)药物止痛:按医嘱用药,遵循用药原则,把握好用药的阶段,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密切观察病情和镇痛效果。
(3)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
2.营养的护理
(1)吞咽困难者—流质饮食—进食宜慢—半卧位—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呛咳,甚至窒息。
(2)必要时酌情输血、血浆或白蛋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皮肤的护理
(1)在皮肤放射部位涂上的标志在照射后切勿擦去,皮肤照射部位忌贴胶布,忌用碘酊、红汞涂擦。
洗澡时,不用肥皂或搓擦,亦不用化妆品涂擦,因其可加重放疗皮肤的反应。
(2)病人宜穿宽松柔软衣服,避免阳光照射或冷热刺激。
局部避免搔抓、压迫。
(3)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保持床单平整、洁净,经常变换体位,以防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致压疮或发生感染。
4.用药护理
(1)观察骨髓抑制情况,每周检查1~2次血白细胞总数,当白细胞总数降至3.5×109/L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当白细胞总数降至1×109/L时,遵医嘱输白细胞及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作好保护性隔离。
(2)化疗期间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粗糙、过热、酸、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胃肠黏膜。
化疗前、后2小时避免进餐。
(3)化疗后病人常出现口干、口腔pH下降,易致牙周病和口腔真菌感染,需要进行口腔护理。
不进硬食物,用软牙刷刷牙,并常用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以避免口腔黏膜损伤。
(4)因化疗药物刺激性强,疗程长,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血管。
(5)对由于药物毒性作用使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脱发和甲床变形者,应向病人作好解释和安慰,以消除其思想顾虑。
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是
A.鳞状上皮细胞癌
B.小细胞未分化癌
C.大细胞未分化癌
D.腺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未分化癌。
以下肺癌对化疗最敏感的是
A.鳞状上皮癌
B.肺泡细胞癌
C.腺癌
D.小细胞未分化癌
E.大细胞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小细胞癌对化疗、放疗最为敏感。
64岁,男性患者,反复咳嗽、咯痰。
痰中带血2周。
体温38.3℃,WBC12×109/L,胸片右肺门肿块影,伴远端大片状阴影,抗炎治疗阴影不吸收,有助于尽快明确诊断的检查首选
A.CT
B.核磁共振
C.胸腔镜
D.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E.核素扫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老年男性患者,咳嗽咯痰、痰中带血,虽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但抗炎治疗病变阴影不吸收(提示非肺部感染,考虑可能为肺癌所致感染),胸片示肿块影位于右肺门,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右侧中心型肺癌。
患者已行X线检查,为尽快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纤支镜检查(D
对),纤支镜不仅可观察到气管和支气管中的病变,还可在直视下钳取病变组织送检,从而获得病理证据。
胸腔镜(C错)多用于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检查。
CT(A错)、磁共振(B错)、核素扫描(E错)均为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但均不能确诊肺癌。
患者女性,49岁。
干咳两个月,近2周,左侧胸痛、气急、胸闷。
X线胸片示左上叶前段2cm×2.5cm块状阴影,边缘短毛刺,肺门增大,左侧胸腔积液。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癌
B.肺炎
C.肺脓肿
D.胸膜炎
E.肺结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患者虽然有干咳、胸痛,但X线胸片显示为块状阴影,而非肺炎的片状、均匀致密影;也非肺脓肿所示有空洞及气液平;胸膜炎应出现胸腔积液、肺叶呈现均匀致密阴影;肺结核如果肺门增大,会出现哑铃状阴影,故可排除B、C、D、E选项。
肺癌会出现干咳、胸痛等症状,胸片显示块状阴影、边缘毛刺,这与题干相符,故应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