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咖啡因

咖啡因

咖啡因
一、基本信息:
咖啡因(Caffeine)作为一种生物碱,是食物中的常见成分。

它在机体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正性作用,对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骨骼肌与运动能力产生影响[1]。

咖啡因是日常饮料中的主要成分如 1 g雀巢咖啡约含咖啡因35mg,1g茶约含20~35mg,1000ml可乐饮料含90~100mg'[2]。

在北美,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咖啡因约200~250mg,我国咖啡因的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2]。

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十分畅销,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

很多咖啡因的自然来源也含有多种其他的黄嘌呤生物碱,包括强心剂茶碱和可可碱以及其他物质例如单宁酸。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咖啡因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二、来源:
咖啡因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但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虽然其成瘾性较弱,戒断症状也不十分严重.但由于药物的耐受性而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时,咖啡因就不仅作用于大脑皮层,还能直接兴奋延髓,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
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

因此也被列入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三、发展史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咖啡因。

早期的人们发现咀嚼特定植物的种子、树皮或树叶有减轻疲劳和提神的功效。

直到很多年以后,人们才发现使用热水泡这些植物能够增加咖啡因的效用。

许多文化都有关于远古时期的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神话。

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皇帝神农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当有的树叶飘进沸水中会产生一种芳香且提神的饮品。

一本古老的关于茶的著作陆羽《茶经》中也提到了神农氏的名字。

经考证公元800年中东地区已开始使用焙制的咖啡,当时做为一种药或者说种治疗手段被内科医生广泛使用。

1600年咖啡被介绍到欧洲得到了发展,不仅是一种药剂,还被欧洲人当作一种时尚的饮品流行开来。

1645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咖啡馆在意大利的Venice出现了,随后在欧洲的一些大城市如伦敦、巴黎等也有人分别开设了咖啡馆。

从1700年开始,欧洲的殖民主义者将咖啡从阿拉伯国家引植到其在亚、非、美洲的殖民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727年,葡萄牙人将咖啡介绍并引种到南美的巴西。

从18世纪起咖啡才作为一种农作物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

四、作用和危害
咖啡因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含有甲基黄嘌呤类成分.它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提高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促进脂肪分解。

已有文献报道,长期饮用含咖啡因的食物会明显降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体重[3-4]。

此外,有研究发现,经常摄人咖啡因能有效预防帕金森病,其原因可能是咖啡因对脑基底核具有保护作用[5]。

其次,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骨骼肌与运动能力都产生影响。

咖啡因能促进儿茶酚胺的合成和释放,所以被认为是具有正性作用的心血管药物,即使一次服用小剂量也能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6]。

另外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咖啡因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7]。

在消化系统方面,咖啡因可刺激迷走神经胃支,促进胃酸分泌旧[8]。

在骨骼肌和运动能力方面,咖啡因能增加肌浆网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因而增加肌纤维的伸缩性,提高运动能力。

对心肌细胞有刺激的作用,心脏的跳动加快,耗氧量也增加,血液循环加快,能够为身体及时提供足够的能量,减轻疲劳感。

但有些人在饮用浓度过高,摄入咖啡因超过自身机体的承受能力时,会出现心慌,心悸,手抖的现象。

影响肾脏功能,可以利尿。

也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促进肠道的蠕动,有促进消化,改善便秘的作用。

事物都有利面和有害面,关键是在人们怎么去使用。

合理饮用咖啡或者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可以让人精力充沛,但是过量也会威胁到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易超然,卫中庆.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 18:270-272.
[2]陈莹,魏尔清,中枢兴奋药物咖啡因在评价[J] , 国外医学,生理,数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7, 17(4): 375-378.
[3]陆梦,张莉,丁雪瑞,等.咖啡因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及体重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1: 648-650.
[4]Boozer CN. Herbal ephedra/caffeine for weight loss: a 6-month randomized safety and eff iacy trial[J]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2, 26: 593-604.
[5] Ross GW, Abbt RD, Petrovitch H, et al. Association of coffee and afeine intake with the ri sk of Parkinson disease[J]. JAMA, 2000, 283: 2674 -2679.
[6] Van Dam RM, Hu FB. Coffe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 w[J]. JAMA, 2005, 294: 97-104.
[7] Kwiecien S. Gastric analysis with fractional test meals (ethanol, caffeine, and peptone m eal), augmented histamine or pentagastrintests, and gastric Ph recording[J]. J Physiol Pharm acol, 2003, 54: 69-8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