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禹治水论文

大禹治水论文

浅论大禹治水神话及其研究(2002-2012)绪言大禹治水神话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门题材,2002年至2012年这也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通过整理这些论文,不难发现对大禹治水的研究已经突破了文学历史的方面,更趋于多元化,考古、环境、水利等等。

本文浅论大禹治水并结合收集的论文总结归纳。

《山海经》里文章的名字是鲧禹治水,原文如下: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

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

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经过资料的整合整理出较为粗略的译文:在远古时代闹过一场大洪水,人们简直难以想象水势如此浩大灾害且严重。

大地一片汪洋,农作物受淹,房屋倒塌,年轻人和老年人,逃上群山,或爬到树上。

虽然有些人逃到山上或树木上,但风吹雨打起来,尤其是没有寻找的食物,很快挨饿到死亡或冻死。

有些人很侥幸,往山上逃跑,找到洞穴栖身,或搭起窝棚躲避雨,寻找树皮,野菜饥饿,维持生命,但各种蛇兽山逃离洪水,威胁人类,所以每天没被淹死,饿死,冻死,或是被野兽害死的人真可以说是掐指可数。

在这个时候,人们恳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救他们脱离死亡。

但高高在上的天帝,在天上为自己的快乐,不管在下面受灾的“蚁民”,对于人们的痛苦的哀号,毫不理会。

人悲惨的遭遇感动了天神鲧,他控制神鸟偷可以防止水浸息壤,又命令,神龟驮息壤,放地面上,大地突然好转。

天帝发现后,将“息壤”收回,并命令祝融杀死鲧。

但是鲧的尸体并未腐烂,三年后他的肚子爆开了,生出天神禹。

鲧变成一个神秘的鱼游回大海。

禹决定传承他父亲鲧防洪,但他并没有寻求天帝,而是带领他的人去防洪。

他们杀洪水的罪魁祸首,魔神共工的手下无支祈。

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疏通河道,许多神知道后,都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伏羲发送禹一个八卦图,河神则送了一幅河图。

禹接收后开始治水。

禹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启,禹路过家门也没有进去。

禹在治水期间,三次路过自己的房子,但是一次都没有进去。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禹从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不管刮风下雨,尽管疲劳的困难和危险,都一直率领洪水。

十三年后,禹终于将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鲧的遗愿。

一、大禹治水1.大禹治水的历史与现实引用《大禹治水历史与现实的面面观》的首语:大禹治水从《山海经》神话传说,最后从考古、出土之物,浮出水面是真人真事。

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从屈原《天问》到明清诗歌,虽所赋不多,但字句闪亮发光,铮铮鼎言。

大禹治水寻河追源,从日月山起至积石州、循化、民和,区域全在黄河上游流域,完全符合“河出昆仑”“导河积石”的历史记载。

首先大禹治水的来龙去脉,笔者详细解析了大禹治水据《山海经》白话文注释,与我得出的译文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禹这个人物是玉帝的护卫天猿化作一颗五彩神珠进而变为的,玉帝命令天猿化作禹更改鲧的错误治水方法。

还有说禹出生下来,发生异象,禹更是变成一个人首蛇身的东西;伟大的工程。

大禹拼搏的精神,重整旗鼓,乘风破浪,承接父亲疏通河道,大力治水。

不仅根除水患,还显神通为民除害,杀死了作怪的相柳氏;西王母及女娇的故事则是大禹治水的神话色彩更增添不少,这里不详细做解。

女娇,则是大禹的妻子,相传大禹为了治水,至三十岁未婚,后来治水时经过涂山,女娇则是涂山部落首领的女儿,他俩一见倾心。

这里就与《山海经》内鲧禹治水原文贴近。

大禹为了将昆仑山的水治好,出乖露丑,却不幸被女娇看到其大黑熊的样子,转身而逃,两人你追我赶到了昆仑山下,女娇因力竭变成一个大石头,大禹急中生智,指着石头大喊还我儿子,大石便想着北方裂开,从中生出一个小孩,这就是启,禹的后代,后来成为夏的君主。

这是符合《山海经》原文的。

《天问》大禹治水的新诠释。

屈原一口气的一百七十二个问题超群绝伦,其中问的最多,最系统的要算是鲧禹治水了,对大禹治水的来龙去脉问个透彻,还可以从中得知一些关于鲧的事迹在儒家经典中,竟是被歪曲的,我也奇怪,鲧为天下百姓治水,天帝为什么要处罚他呢,原来鲧到死都要跟天斗争,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天问》全文重彩浓墨对于鲧禹治水更是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一件约2900年前制造的铸有98字长篇铭文的西周赞公盈,其上的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和“为政以德”等内容,有力佐证中华文明史上的大禹治水确有其事。

其实中国最古老的《尚书》中也有讲到大禹治水,《诗经》中也有大禹治水。

据专家解读,铭文开篇即言:“天命禹敷土,随山……”这不正式有力佐证了大禹确有真人,这件西周赞公盈将有关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一下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最早也最为翔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

2.大禹治水的文化对于禹的猜测有三种:以图腾的角度、以神话的角度、以历史人物的角度。

在上文《大禹治水历史与现实的面面观》的探讨中,不难发现有很多中神话对应着大禹治水传说,以致出现,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是一种蛇首人身之类或是从禹化熊开山之说认为是熊,也有认为大禹是龙的。

上述这些作为禹这个神话人物的表现形式,事实上反映的就是上古时期氏族,部落的图腾,一种精神上的崇拜寄托;从神话的角度上,我认为大禹就是一个神,或是一个神话中的英雄,带领众人治水,全体的努力成果归于他,由他来作为为后世历史的代表;以一个历史人物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考古学的发展,根据现在考古成果、历史文献、研究等等得出,大禹这个人物是存在的,夏王朝的开创者。

对于大禹其人的探讨,不管怎样都应由有基础的真实历史作为一句。

我认为三个角度又可以重新整合,先民们对于祖宗大禹治水的事迹表示崇敬,对大禹当作神一样的人物作为部落或者氏族的精神寄托,或是作为他们的图腾。

在治水的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来看,不难发现,从我国古老的典籍中记载着这一时期,导致洪水多发的原因是地球在冰河末期,气候转暖,冰雪消融,导致大规模的洪水,而传说大禹所在的夏王朝正是在这洪水多发地区。

大禹在先父的失败教训下总结经验,带领民众拼搏,取得治水成功,当时所在的父系社会正使大禹作为动力这就是大禹治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

而从治水的方法上看,还可以看到一些作为原始城市代表性的出现——防御洪水的城墙。

大禹所采用的分疏治水的重要观念更是深远地影响这后辈。

3.大禹治水的精神大禹治水对当时社会造成很多影响,从父系氏族公社到奴隶制社会的转变奠定了基础,而且更是统一当时散乱的民众,形成城市,进而形成国家。

夏王朝的建立后,禹制定了赋贡制度、刑罚制度、世袭制度。

这些都对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深远。

大禹在治水中带领先民,体现出的精神与道德标准,在历代传承与发展中,渐渐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建功立业,名垂史册”、“治国如治水,因势而利导之”大禹在治水中的行为及其精神对远古时期我国先民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至今都深深影响着现代社会的人们,从治水中得出结论,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治国上。

大禹治水的传说及由此而产生、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影响范围广而复杂,对于中华民族及其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演进,起着不可估量的深远作用。

大禹治水的精神,一直是人们所赞颂,所提倡的,也只有禹,不仅被夏商周三代赞颂缅怀,而且也得到诸子百家的一致肯定。

大禹治水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已深化入现代人们的内心世界。

公而忘私的精神大禹在治水时,三过家门不敢入,在自己孩子出世时也为了治水而没有回去看望。

大禹这种往忘我忘家、率先垂范、献身治水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民族之上的精神大禹在治水成功后,画九州,统一民族,促进华夏民族的融合与成长,同时大禹根据民族的多样特点,采取了对应的措施与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又传授先进的技术、传播优秀的文化,增进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跃进,统一华夏各民族,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民为邦本的精神不管是从治水还是画九州,大禹都是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从而得到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在人民食物缺少的情况下,大禹施予饥饿的百姓食物,如果一个地方都挨饿,则从食物多的地区调入。

治水成功后,大禹率先垂范,带领人民兴建水利工程,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庄稼,发展农业。

这就是大禹治水精神的最高境界,也被后世治国者当作治国思想的核心。

科学创新的精神大禹总结父亲鲧的治水失败的方法,认真总结出治水的规律与措施,发明了测量工具,提高了治水的成功率,也利用了疏导河道的方法使得治水工程更加顺利,大禹采用顺其自然,不征服自然的方法给治水的道路更加平坦,可见大禹采用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大禹治水的作用1.大禹治水的功与过从大禹治水到夏启建国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中国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这一飞跃的基本内容,大禹治水与随即发生征有苗,画九州,合诸侯和禹杀防风氏。

夏启建国,则是大禹治水及其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合乎逻辑的发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大禹治水是历史的中国文明的曙光。

禹带领民众疏导洪水,跟前面的人做法不同,他首席从对山川长河做了研究,弄清它们的地势与走向,从整体上指定了治水方案与具体措施。

为了治理洪水,禹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民众,历经千辛万苦,在治水的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民众更是对禹的精神感到敬佩,而收到极大的鼓舞。

科学的治水方案与民众的众志成城,是治水获得成功的根本因素。

大禹超前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作为,不仅在他领到了民众战胜了洪水灾害,还在于他是中国历史禹的一个承接野蛮时期开启文明时期的一个巨人。

他的功绩和成就,不仅救民众于水深火热的自然灾害中,还在于由他的丰功伟绩引发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把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度堆到了高潮,从而为国家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大禹征有苗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治水,只有对有苗战争的胜利,才使治水的历程更进一步,也标志部落联合体的不断扩大,标志中国原始社会向国家的过渡;画九州则是使夏民族的地域不断扩大准备了外在形式;合诸侯,把尧舜禹部落联合体中的各个力量融合与合并,使之成为更大的集体。

这一成果的出现更是为日后国家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提供的前提条件。

杀防风氏,这一个表示自己强势权力确立的行为使得其他部落酋长更以禹作为整个部落的首领,这也是日后一个国家君主所展示出来的王者霸气风范。

大禹治水、征有苗、画九州、合诸侯及杀防风氏等一系列的事件表明,这个部族联合体已经发展到了他的顶峰,国家的出现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到了禹临死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推翻了之前的氏族民主制度,用暴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标志着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发生中大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