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议论要深刻
怎样做到叙事简洁、议论深刻
执著是金
一位地理老师讲课时讲到中国的四大海产,有学生问道:“大黄鱼和小黄鱼有什么区别?”这位老师一时语塞。
事后,他查资料,问同事,仍不得其解,终于,他在乘火车时从一位海产工作人员那儿得到了答案,向学生解释后,他才如释重负。
(提示1: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而有侧重点。
)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位老师,即使他读书破万卷,也定有其不懂之处。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位老师可贵的不仅仅是他承认了自己的无知,更可贵的是他下来后千方百计地查找,不弄清楚绝不罢休。
这种执著的精神,是千百年来成功人士的可贵品格和赖以成功的法宝。
(提示2:紧扣“叙”的侧重点作分析,提出论点。
)
有了执著,才会有成功。
清代考据家阎若璩便是如此。
有一次,一人问他,“使功不如使过”这句话出自何典,他一时回答不出便四处查找,十五年后才在《唐书·李靖传》上找到了这句话,可他还想知道这句话的最早出处,五年后终于在《后汉书·独行列传·索卢故传》中找到了。
现在,可能有人会笑阎若璩是个“傻帽儿”,可认真想想就会明白。
若他没有了这种“傻劲儿”,没有这种执著的精神,他怎能成为一个流芳千古的考据学家?
(提示3:运用古代阎若璩的例子证明“有了执著,才会成功”。
)
(提示4:论据具体、完整而有侧重点。
)
(提示5:能按中心需要扣住事例议论。
)
只要学有所成的人,都具有执著的精神,前几天,在《读书》中得知费孝通老先生在为滕王阁题字时,按导游提供的苏帖写下了“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一句,而后,费老却在另一本帖上发现是“宁移白首之心”,为此,费老折腾了一夜一晨,终于悟出了原文为“移”,后被改作为“知”,二者皆通,可他还不满足,又研究起“知”字是何人创改的,这真有些难为费老了,他——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不在家中坐享清福,却做这些在旁人看来是“无聊的”且又并非他的专业的考证。
按理说,他写的这几个字是从苏帖上抄下来的,就算有错,也怪不到他头上去,反正有书为证,可费老却这般的寻根究底,由此可见,凡是学有所成的人,在事业上都有那种不寻常的,很难被世人理解的“执著”。
(提示6:用今人费孝通先生的例子证明学有所成的人,都具有“执著精神”。
)(提示7:对费老的例子分析具体、落实。
)当你对着一道数学难题冥思苦想时,别放弃,你必须执著;当你因背古文而头脑发胀时,别放弃,你还得执著;当你因想提高成绩而苦苦奋战时,别放弃,你还需执著。
执著才能成就学业,执著才能提高修养,执著才能追求到真理。
(提示8:富有哲理。
联系中学生实际从多角度点明应怎样做,照应题目突出中心。
)
执著并不意味着成功,而成功却需要执著。
我们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向那位地理老师,向阎若璩、费孝通老先生学习。
请永远记住执著是金!
解题思路:
本文语言畅达、有力。
选择一位老师、阎若璩、费老执著追求知识的事例,十分典型。
叙例清楚而有层次;针对事例逐一议论,材料与观点一致。
命题意图:
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并揣摩“一事一议”的写法。
本文的“议”紧扣“叙”,先就事论事“议”,后再引申到一般意义上去,升华认识。
选择典型例子从“执著才能成功”、“成功者必具执著”两方面展开议论,最后结合中学生实际,点明“议”的现实意义。
“叙”“议”结合浑然一体,突出了“一事一议”的特点。
综合能力培养指要
第一,“一事”的陈述要简洁。
作为“一事一议”的“一事”,可以由老师指定,也可以由作者自己来寻找。
如果是老师已经指定好的“一事”,那么,我们在议论文的开头必须简洁地转述一下这件事。
有的同学看见文题中已经介绍过这件事,便不再转述,直接发表议论,这是不妥的。
这样别人会觉得很突然。
所以,尽管文题中已经介绍过这件事了,我们在议论文的开头也得转述一番。
当然,这种转述应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行。
不必加入细节描写。
同样,如果是你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也不必进行“栩栩如生”的描述,因为这不是记叙文,而是议论文开头的一个引子。
有些同学不懂得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对“一事”详加渲染,占了全文的大部分笔墨,只在结尾时议了三五句。
这样的习作和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就没有区别了。
以议论结尾的记叙文是非常普遍的,但它们不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这个区别一定要弄清楚,并在行文中体现出来。
第二,“一事”的分析要深刻。
“一事”的陈述,可以说是罗列现象,那么,“一议”则转入对该现象本质的揭示了。
议论得深与浅,表面上看,是作文问题,其实是头脑中的认识能力问题。
平时看问题肤浅,头脑简单的人,很难写出见解深刻的议论文。
所谓“一议”,便是对“一事”的分析,贵在深刻二字。
如对乱扔果皮这一坏现象的分析,如果只认识到它容易滑倒行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进一步分析它对于环境美的破坏,对于环卫工人劳动的不尊重,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对于社会公德的轻视,对于个人恶习的助长等。
只有这样分析才能使议论逐步深化。
第三,“一议”的论据要充分。
有人以为,“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既然是简单议论文,那么,随便议上三言两语就行了。
这种看法,纯属误解。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简单议论文只是篇幅小而已,三要素必须齐全。
论点可以是一句话概括,论据可不能“走过场”。
比如对乱扔果皮的批评,必须有理有据。
举出环卫工人得花多长时间打扫卫生,一个不卫生的环境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多大害处,从小不注意社会公德的维护会使一个人走上什么样的邪路等,这样的议论才能叫人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