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今社会学习国学重要性论文

现今社会学习国学重要性论文

浅论现今社会学习国学的重要性
摘要:现今社会下,重振国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学习国学,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学习国学,可以成为青少年具有抵抗外国糟粕文化侵蚀的思想基础;学习国学,学习国学,可以增加社会道德的约束力,提高国人精神文明素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国学
世界的文化界限越来越小,各国都不断向外进行各种类型的文化输出,我国皆是如此,国学就成为咱们国家与外国文化沟通交流的最佳的媒介,在通过向世界民众介绍我们独特的风俗民情、武术和戏剧,通过李小龙和中国功夫,通过小品、相声、刀马旦,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知道了老子、孔子,知道了东方艺术,但是却不了解我们国学的精神。

现在到处泛滥着快餐式速食的文化,只是外国人只是看个稀罕,就连国人也忽略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传统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一切道德的总则。

要让其他民族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影响深远。

要做到这一点,从各三个面来看一下。

一、学习国学,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说明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正式自己民族所特有的,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自己民族的根和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民族如果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就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消失。

举一个例子,我国1955年拍摄的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它在1956年获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1957 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但是我觉得它是失败的,任何一个看过该片的人都不会觉得它是中国人制作的,因为它完全没有中国动画自己的特色,完全是对外国动画片的照抄和模仿。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文化也全盘西化,是不是以后就只能看着外国人拍着《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来缅怀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学几乎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

似乎中国近代以来的衰落与灾难必须由国学来承担,这样未免太不公平,毕竟中国近代的屈辱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真理越过一步即成为谬误,如果因为国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对它全盘否定,显然
偏激而片面的,就像我们不能因为鞋子不合适就砍掉自己的脚一样。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名族传统文化有他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比如,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时代相传。

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重振国学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最重要的是可以使一个民族内部团结起来。

就如日本,古时候
学我们的唐朝,现在学习美国,但是这个变态的民族却没有失去自己民族的特点而消失,就是因为他们守住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且非常的团结。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吸取上面的经验,现在我们重振国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关乎民族消亡的重要因素。

二、学习国学,可以成为青少年具有抵抗外国糟粕文化侵蚀的思想基础
《赤兔之死》2001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是以通篇使用纯熟所写成古白话。

作者是南京的考生蒋昕捷。

他5岁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评书,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事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

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

可以看出蒋昕捷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源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长期的积累。

但是《赤兔之死》使我们从另一面看到了国学在现今社会的没落,凋零。

在几十年前能《赤兔之死》这样的文章满街都是,现在却变成了“举国震惊”奔相告走的新闻事件,写作的高中生也成了一个稀缺的“珍稀物种”,由此可以看出国学的没落了,不得不让人嘘唏感叹呀!据说美国大学有通识教育,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读一些西方经典名著。

“而那不正相当于他们的‘四书五经’吗?
杨振宁博士(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曾说过:“我小时候就读多《唐诗宋词》。

妈妈当时要求一天背一背,后来大一点就背《孟子》,父亲每天用一个小时教我《孟子》。

较了一个半暑假,把大约近三万
八千字的《孟子》从头到尾都背了。

我读了《孟子》,就知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知道这个中国人的哲学,中国的哲学。

对我一声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远比那个时候我的父亲教我微积分,找一个家庭教师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


现今社会,外族没有一刻放过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入侵,现在的日剧,韩剧,美剧引起人们的观看风潮,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剧中人物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都引得青少年纷纷效仿,憧憬剧中的国家,而失去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如果有国学作为思想的基础,那么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外族的糟粕文化所影响。

可以想象像蒋昕捷这样的青少年,在面对其他民族的一些糟粕文化的宣传时,会具有比较强的抵抗力。

因此,学习国学,可以成为青少年具有抵抗外国糟粕文化侵蚀的思想基础。

三、学习国学,可以提高国人精神文明素质,增加社会道德的约束力
《周易》有言:“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世界出现了负面现象,需要有一个思想上的约束的东西,我觉得国学很合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重视人的培养和规范,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

当然,这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不能否认它们完全可以与时俱进。

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将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涵养自身德
性,提升自身修养,丰富精神世界,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国人整体的精神文明素质,增加社会道德的约束力。

学习国学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可以成为青少年具有抵抗外国糟粕文化侵蚀的思想基础,同时也可以可以提高国人精神文明素质,增加社会道德的约束力,因此在现今社会重振国学,学习国学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南怀瑾.《漫谈中国文化》(南怀瑾讲述)——东方出版社2008.10.1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作品全新整理权威文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1
[3]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3.1
[4]季羡林.《季羡林谈国学》——华艺出版社2008.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