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的评价
(1)等标污染指数
1,3 2,2 4,1 5,3 6,1 7,3 8,2 9,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3
1
2
1
2
3
4
Nij =
Cij Ci0
N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mg/m3;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m3 ; Ci0——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j个污染源含有n种污染物,则该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为:
i ➢若该地区有m个污染源,那么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为:
i
➢对一个地区的所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总等标负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3)污染负荷比
➢第j个污染源内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j =
Pij Pj
➢一个区域内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一)两种概念 (二)环境质量变化特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两种描述
1、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 2、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的变化动因
1、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变化
➢环节: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 ➢作用类型: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反作用:正负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核心问题
1、核心问题:研究环境质量的优劣。 2、标准:是否适合人的发展作为判别标准。
(三)研究目的
1、为制定城市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区 域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搞好 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同时为比较各地区所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提供科学 依据。
PBCOD
PB挥发酚
CBCOD CCOD 0
QB
CB挥发酚 C挥发酚0
QB
( 220 200
2 0.5 )QB
5.1QB (1分)
C厂等标污染负荷为:PC
PCCOD
PC甲醛
CCCOD CCOD 0
QC
CC甲醛 C甲醛0
QC
(150 200
5 2 )QB
3.25QC (1分)
已知QA 36万吨;QB 24万吨;QC 28万吨,则: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二)评价参数确定 (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四)环境质量分级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污染源评价
1、污染源调查
(1)确定污染源并确定主要污染物 (2)采用分类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1Km 1Km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2、污染源评价(等标指数)
Kj =
Pj P
➢一个区域内某个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 =
Pi P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某河边有A、B、C三个工厂,它们向河流中排放废水量分别是36、 24和28万吨,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和相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如下:
工厂
污染物
A
B
C
COD
300
220
150
S-2
22
甲醛
5
挥发酚
2
计算各厂对该地区水体环境质量分担率。
98
硫
70
47
91
140
700
80
63
120 190
(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使用)
90
82
160 240
100
100 200 310
氮
2
氧 化
物
1700 (硝酸、氮肥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炸药生产)
15
0.47 0.91 1.4
20
0.77 1.5 2.3
30
2.6 5.1 7.7
40
4.6 8.9
14
50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质量的类型
(一)按时间划分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二)按研究范围划分 (三)按要素划分 1、单要素评价 2、多要素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污染源的调查和分析 (二)环境质量的指数评价 (三)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7.0 14
21
60
9.9
19
29
70
14
27
41
80
19
37
56
90
24
47
72
100
31
61
92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2)等标污染负荷
Pij =
Cij Ci0
Qij
P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g/d(kg/d);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排放浓度,大气mg/m3 ,水体 mg/L ; Ci0——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大气mg/m3 ,水体mg/L ; Q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量,kg/d。
环境质量标准 mg/m3 200 1.0 2 0.5
79.1394 12.348 8.5126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A厂等标污染负荷为:P A
PACOD
P AS
2
C ACOD CCOD 0
QA
C AS
2
CS 2 0
QA
(300 200
22 1.0
)QA
23.5QA (1分)
B厂等标污染负荷为:PB
三个工厂的等标污染负 荷比分别为:
KA
PA
PA PB
PC
0.7986(1分)
KB
PA
PB PB
PC
0.1155(1分)
KC
PC PA PB
PC
0.0859(1分)
故三个工厂的污染分担 率分别为79.85%,11.55%和8.59%。(1分)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评价参数的选择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序号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排气筒(m) 一级 二级 三级
15
1.6 3.0 4.1
20
1200
30
二
(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生产)
40
2.6 5.1 7.7
8.8 17
26
15
30
45
1
氧 化
50
23
45
69
60
33
64
2、自然过程(缓慢或是灾变过程)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评价
(一)对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解
1、是对一切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动因因素从环境保护 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和功能的现状进行分 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 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质量的指数评价
1、单因子评价
Ii =
Ci Si
Ii——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
第六章 环境质量的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二、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