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键入文字]
2 2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键入文字]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总 经 理: 总 工 程 师: 审 定: 审 核: 设 计: [键入文字]
2 2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键入文字]
1 1 图 纸 目 录 序号 名称 编号 备注 1 都江堰龙池镇谢家坪安置点场地边坡治理设计平面布置图 1/14 2 治理设计1-1剖面布置图 2/14 3 治理设计2-2剖面布置图 3/14 4 治理设计3-3剖面布置图 4/14 5 治理设计4-4剖面布置图 5/14 6 治理设计5-5剖面布置图 6/14 7 治理设计6-6剖面布置图 7/14 8 A1-A3治理设计立面图 8/14 9 A3-A7治理设计立面图 9/14 10 B1-B3治理设计立面图 10/14 11 C1-C3治理设计立面图 11/14 12 C3-C4治理设计立面图 12/14 13 挡土墙与截水沟断面图 13/14 14 格构护坡大样图 14/14 设 计 说 明 一、工程概况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位于都江堰市某某某,本工程由11栋3层住宅楼组成。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1。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表1.1 楼 号 层数 基础型式 结构型式 +0.00标高(m) 埋深(m)
1 3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9.20 约3.00m 2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9.00 约3.00m 3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8.70 约3.00m 4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8.50 约3.00m 5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9.10 约3.00m 6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7.90 约3.00m 7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8.10 约3.00m 8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6.80 约3.00m 9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8.10 约3.00m 10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7.30 约3.00m 11 3 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956.70 约3.00m 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均为二级,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担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建设项目的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 1.《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总平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工程地质剖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2.设计采用的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 1.本设计仅根据勘察报告进行,施工时如地质条件与实际不一致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键入文字] 2 2 整和修改; 2.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按二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 4.坡顶建筑荷载:按局部荷载q=20kN/m2/计; 5.挡土结构根据场地平整后,总平面图要求的标高进行设计; 6.挡土结构根据场地的开挖和填方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 四、场地基本地质条件 1、《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提供的地勘资料,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地层特征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本次勘察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及中生界三叠纪沉积岩(T3x)组成。各层特征由上向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Q4ml):浅灰色、灰黑色、褐灰色,稍湿,较松散,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含少量的碎石、块石,在本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50~3.80m。 (2)含粘性土碎石(Q4dl+pl):浅灰色为主,其石质成分以花岗岩、闪长岩及细砂岩为主,为中风化,粒径Φ>200mm约占10%, 200mm≥Ф>100mm约占10%~15%,100mm≥Ф>20mm约占30%~45%,粘性土、砂及砾石约占40%,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2.00~14.20m。 (3)淤泥质粉质粘土(Q4dl+pl):浅灰色、灰黑色,软塑,其间含砂及碎石,分布于含粘性土碎石土间,层厚1.50~3.30m。 (4)砂岩(T3x):灰色,灰黑色为中等风化,呈块状结构,岩芯为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局部较破碎,部分区域呈碳质,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V,勘察深度内未揭穿。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属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赋存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本次勘察初见水位埋深在4.20m~5.50m,绝对标高在951.82m~960.21m。本次勘察期间未测得稳定的地下水位。 五、设计原则: 1、本设计将挡土墙分为三个部份,每个部分根据场地平整标高、按填方和挖方高度进行支挡结构计算设计。 2、A1-A7段、C1-C4、D1-D5段均采用高度为3m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B1-B3段才用高度为7m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挡土墙墙持力层为含粘土碎石层,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A1-A7段、C1-C4段挡土墙墙趾距原始边坡临空面不小于1m。西侧边坡布置了格构护坡工程。 六、设计参数 1、边坡重要性系数为1.00(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2、岩土参数: 岩土的工程特性取值表 表6.1 土 层 名 称 重 度 γ(kN/m3) 压缩(变形) 模量 Es(E0)(MPa)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 φ(o)
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 天然抗压强度
frk (MPa) 素填土(1) 18.0 4.0 10 7 80 / 含粘性土碎石(2) 20.5 15.0(12.0) 8 23 140 / 淤泥质粉质粘土(3) 17.0 2.3 5 5 80 / 砂岩(4) 25.0 / / / 1200 10.0 七、重力式挡土结构
1. 本图为挡土墙结构设计图,图中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mm计; 2. 墙体用M7.5浆砌块石,块石应新鲜且不易风化,强度不低于MU30,砂浆须饱满;砌筑至墙顶时选用大块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墙面用M10砂浆勾凸缝; 3. 挡土墙每10m设一20mm宽的伸缩缝,伸缩缝内嵌浸沥青木板; 4. 墙体预留泄水孔,材料可用Φ80mmPVC管,水平和竖直间距为2m,梅花型布置; 5. 挡土墙以天然地基为基础,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如遇软土层或杂填土,则应采用碎石类土换填基础;并保证挡土墙座落在稳定坚实的岩土层上; 6. 墙背后设300mm厚的卵石透水层,透水层上下皆夯填300mm的粘土封闭;挡墙墙后填料可采用原边坡土料掺入不少于25%的块石或碎、卵石进行回填,回填时必须控制粘性土的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填土干密度不小于17.0kN/m。不得采用膨胀性岩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为回填料; 7. 为保证施工安全,挡土墙应采取分段施工方法,每段长度最好以伸缩缝为界。同时应采取挡板等措施对基槽开挖边坡作临时支护。为符合环保要求,弃土应封闭外运。墙顶、底高程按纵断面图上的高程施工,墙体拉线砌筑; 8.各类型挡土墙结构参数详见附图1-14/14。 九、施工注意事项 挡土墙施工需要严格按设计图及有关规范施工。应将开挖过程视为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再勘查过[键入文字] 3 3 程对待,及时进行地质编录,以利于反馈设计。 (1) 施工准备。 按工程要求进行备料,选用材料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和质检单。钢筋应专门建库堆放,避免污染和锈蚀。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符合相关规范。 (2)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 (3) 基坑开挖。 基槽开挖边坡设计放坡69°,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一步降低坡度。为保证施工安全,挡土墙应采取分段施工方法,分段长度应控制在5~6m;对于高于6m的边坡,为了尽可能降低坡高,可采用边砌筑边回填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降雨期间和雨后一段时间不能盲目施工,同时做好基坑周围排水设施,以防基坑边坡失稳。根据挡土墙设计断面宽度,进行挡墙基础开挖。在基础高程变化处,严格按照设计设置基础台阶和伸缩缝,并先施工低高程基础,待砌筑至高高程台阶时,再施工高台阶基础。为符合环保要求,弃土应封闭外运,在开挖坡段的前缘不留置开挖弃渣,弃渣堆放在指定的安全位置,并在边坡底部的两端留置逃生通道,确保在突发滑塌情况下,施工人员能够尽快脱离危险区域。加强对开挖边坡的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后缘出现裂缝或边坡出现明显的变形,应立即撤离相关人员,并采取加强临时支护、适当减缓放坡坡度等工程措施,必要时可对临时边坡采用土钉局部支护措施,确保相关人员安全。临时开挖边坡不能久置,开挖后应立即作临时支护,尽快实施挡墙工程。 (4) 出碴 基坑开挖的土石,在堆积时,应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斜坡失稳或者滚石危害坡下居民安全。 (5) 验槽 根据勘察和设计,挡墙地基应进入含粘性土碎石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通知相关人员验槽,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施工。如果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应采用换填或扩大基础的方式保证地基承载力。 (6) 挡墙砌筑 在分段开挖的同时,应分段砌筑。挡墙每隔10设一道2.0cm宽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内嵌沥青麻丝。施工前要作好地面排水,保持基坑干燥。浆砌块石挡土墙应采用座浆法施工,砂浆稠度不宜过大,孔隙充填度不宜小于5%,块片石表面清洗干净。应选用表面较平、新鲜、不易风化的块石砌筑,其最小厚度不小于150mm。外露面用M7.5砂浆勾缝。砌筑挡土墙时,要分层错缝砌筑,基底及墙趾台阶转折处,不得做成垂直通缝,砂浆水灰比必须符合要求,并填塞饱满。墙顶一般用1:3水泥砂浆抹成5%外斜护顶,厚度不小于30mm。根据设计图做好排水孔和反滤层施工,砂砾石应清洗干净,紧贴挡墙压实,上下应夯厚度不小于30cm的粘土封闭,封闭后及时回填。 (7) 回填碾压 墙身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须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而影响墙身稳定。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采用膨胀性和高塑性土壤,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做到边砌筑边填筑。墙后填土必须分层夯实,仰斜挡土墙,当砌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应立即进行填土并分层夯实,注意墙身不要受到夯击影响,以保证施工过程中自身的稳定。 (8)监测预警 加强对开挖边坡的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后缘出现裂缝或边坡出现明显的变形,应立即撤离相关人员,并采取加强临时支护、适当减缓放坡坡度等工程措施,必要时可对临时边坡采用土钉局部支护措施,确保相关人员安全。临时开挖边坡不能久置,开挖后应立即作临时支护,尽快实施挡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