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村地处韩集镇政府驻地正北方向10公里处,北距**县城15公里,省干线沧乐公路在村西穿过,交通较为便利。
村民主导产业为农业。
全村262户,1131人,耕地1736亩,其中果树占地500亩,人均收入达1087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60%。
其中全村贫困人口862人,占全村人口的76%。
虽然该村水利条件较好,但由于耕地少,这部分贫困人口生活生产都十分困难,仅仅处于解决温饱上,因娶妻盖房家庭贫困的占大部分,也有因病返贫现象,家庭出一点较大的事情,就是负债累累。
二、扶贫开发情况
**村是2016年上级确定的贫困村,由于多种原因,虽然镇村两级上报了道路硬化、深井配套、电力设施更新等多个项目,但一直未果。
近几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硬化村内道路800米、打深井一眼、镇北集中供水通水,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对于一个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贫困村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村民贫困状况得不到根本上的改变。
同时,该村随着社会务工高潮的出现,部分年青人开始外出务工,但限于自身技能水平仅仅是粗重型务工,虽
然有过几次培训,效果也不明显。
2016年一年,全村输出务工人员230人次,低于全镇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三、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户走访、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两委班子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通过梳理、汇总,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道路建设问题。
道路直接影响到村民的生产生活,该问题在调查中反应最大。
该村虽然毗邻省干线沧乐公路,但仅仅向村内延伸了200米,且此段柏油路老化严重,损环程度较大。
除去已经硬化的800米砖路外,全村仍有两条主街首1200米未硬化。
是该村在2016年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排水问题。
在建设村内砖路时,由于资金限制,未修通排水设施,遇雨天道路积水达20-50厘米。
各户的积水也排不出去,严重影响到村民的生活和生产。
急需修建路侧排水沟1300米。
3、电力设施更新问题。
**村部分耕地内浅层水受污染较小,大部分耕地仍采用浅井提水灌溉。
由于灌溉用电力设施为90年代初建设,电线杆老化严重,全村200余根线杆,因老化损坏不能使用的有20余根,村两委已经进行更新。
但仍有150余根老化程度较为严重,灌溉时电工都不敢爬杆作业。
这些电杆不及时更新,不但影响到耕地的灌溉,
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威胁到村民的生命安全。
故急需对全村150根老化电线杆进行更新。
4、深井配套问题。
由于近几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坏,村东500亩耕地的浅机井已经有60%以上不能正常提水。
村两委于2016年通过积极争取,打深井1眼,但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未配套,500亩耕地灌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同时,在调查中了解到,村民对脱贫致富的愿望很大,但苦于技术的资金不能解决。
四、项目建设计划
通过深入了解**村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多方咨询专家。
**村两委拟定了脱贫致富的计划,为通过上级扶持,带领群众搞肉猪养殖,走专业合作之路。
建设内容为:帮助全村190户贫困户建设标准化肉猪饲养圈,每户引进能繁母猪1头,依托县农业部门,成立肉独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即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消毒、统一防疫。
使户均年出栏肉猪20头。
项目所需资金:为贫困户建设饲养圈、引进母猪,每户需资金5000元左右,共需资金95万元。
成立专业合作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需资金5万元。
共需资金100万元。
后续效果:肉猪繁育项目实施后,充分利用本地农饲作物,一是有效带动本地玉米的种植;二是全村190个贫
3 / 4
困户年可增收万元,并通过专业合作社可形成“流转扶贫”的效果,通过一年时间可使全村村民脱贫达到全镇人均收入的平均水平。
再通过一年的时间,养殖户进行扩规,可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