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睛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__队形__次序都有一定规矩__大雁打头__幼雁居中__老雁压阵__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________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________ 队形________ 次序都有一定规矩________ 大雁打头________ 幼雁居中________ 老雁压阵________ (3)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朗读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是()A. 欢快B. 赞美(6)“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答案】(1)颜色(2),;、;:;,;,;。
(3)画眉;翠鸟;大雁(4)红艳艳;金灿灿(5)B(6)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从1、2自然段可知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颜色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故: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短文介绍了画眉、翠鸟和大雁三种鸟。
翠鸟。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白花花”来看,是ABB式结构,如:红艳艳、金灿灿。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朗读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是赞美。
(6)考查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这句话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1)颜色(2),、:,,。
(3)画眉翠鸟大雁(4)红艳艳、金灿灿。
(5)B(6)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2.课内阅读。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找出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2)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的?(3)你觉得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A. 医术高超B. 对工作认真负责C. 关心病人(4)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答案】(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2)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B(4)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2)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B。
(4)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喝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请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
波澜壮阔:________(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3)“音乐会”“小曲”“大合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请连一连。
音乐会________ 大海哗啦啦小曲________ 小雨滴敲敲打打大合唱________ 小溪淙淙(4)分析画线句子的特点,特别注意加点词语,并仿写一句。
【答案】(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4)【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找到答案。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故答案为:(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4)略【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刮胡子大地公公笑哈哈,我给他把胡子刮。
用什么?用扫把。
扫哇,刮呀,干净啦!在他身上打个滚,衣裤也不沾泥沙。
(1)儿歌中的“胡子”是指________。
(2)“我”用________给大地公公刮胡子。
【答案】(1)垃圾(2)扫把【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小作者用的是“扫把”给大地公公刮胡子,我们都知道扫把是用来扫垃圾的,“扫哇,刮呀,干净啦!在他身上打个滚,衣裤也不沾泥沙”。
(2)本题是对儿歌内容知识的提取,仔细阅读,“我”是用”扫把“给大地公公刮胡子。
故答案为:(1)垃圾(2)扫把【点评】(1)本题是对儿歌特别字词的理解,理解时我们需要把前后文联系起来。
(2)本题我们需要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文章。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孩子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给选文第②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___孩子___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___(2)以下哪一项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着急的心情?()A.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B. 列宁问:“会飞回来?”(3)根据选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选项。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
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
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Ⅰ第②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Ⅱ第③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Ⅲ第⑥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Ⅳ第⑦和⑨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4)“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为什么迟疑?(5)读下面的句子,和选段比一比,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