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鞭毛和菌毛
2.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3.微生物生态系统
4.生命三域学说
5.生物修复
6.前体激活
7.无义突变
8.原生质体恢复
9.病毒的核衣壳和包膜
10.人工免疫和免疫调节剂
二、匹配题(每空1分,共20分。
每个答案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问题)(一)
1、首先发现微生物的人a、Alexander Fleming
2、否定“自然发生说”的人b、Louis Pasteur
3、发现青霉素的人c、Robert Koch
4、用固体培养基培养的人d、Watson
5、提出双螺旋结构的人e、Antony van Leeuwenhoek (二)
1、蓝细菌
2、大肠杆菌b、化能异养
3、硝化细菌c、碳源
4、紫色非硫细菌d、光能自养
5、CO2e、光能异养
(三)
1.信号肽a.切除修复
2.包涵体b.核糖体和DNA结合位点
3.细菌转化c.与细胞膜进行结合
4.光复活d.外源基因的表达
5.SD序列e.蛋白和DNA的融合
(四)
1、NK细胞a、特异杀伤
2、噬中性粒细胞b、自然杀伤
3、巨噬细胞c、体液免疫
4、T细胞d、吞噬作用
5、B细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微生物按照()染色法可以分为()和()两种。
2.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此外还有少量的()和()。
3.微生物命名法的主要根据是林奈的()法,种名主要由()和()构成。
4.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主要有()、()、()、()、()和水这6种。
5.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和竞争关系。
6.培养基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和()。
7.微生物突变体的表型类型主要有()、()、()和()。
8.病毒的核酸类型可以分为()、()、()和(),病毒的蛋白可以分为()和()。
9.感染按照发病的明显程度可以分为()和();按发病部位可以分为()和();按病原体在机体内的停留时间以及和机体间的反应分为()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微生物在碳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中的作用。
2.简述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三种主要方式。
五、实验设计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出一种能以某种污染物为唯一碳源.能源和氮源的细菌纯菌株,并进行验证。
2.某发酵厂想要提高该厂细菌发酵抗生素B的产量,请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并给出方案。
3.推测某一宿主蛋白对某种感染的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请你设计2种方案对该推测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