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不是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创建一个朝代的封建统治集团取得政权后走向腐败,这几乎是共同的,
甚至已经形成的一条规律。
那么?
历代王朝都不会容忍官僚集团贪污腐化,因为官场腐败会腐蚀整个统治阶层的权力基础。
但今人一直有个成见:以为古代政府反腐败,只靠人治的手段,而未能够建立严密的
制度。
其实,任何一个享国超过二三百的王朝,如果没有建立一套有效控制腐败的制度,
又如何可能维持这么长久的统治?
在今年春天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作家二月河说,“有人主张高薪养廉,我
不同意,历史上工资最高的时候是宋朝,‘公务员工资’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
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我赞同“高薪未必养廉”的观点,都若说“宋朝是
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那确实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
因为,如果说到腐败的严重性,无疑以“政由贿成”即系统性、制度性的腐败的晚清为最。
清末官场之腐败、吏治之
溃败,让当时的一名体制内官员——云南学政叶尔恺也感叹清王朝已丧尽合法性,不亡无
天理。
宋代当然也产生过一些大贪官,但毕竟并未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腐败。
从制度安排
的角度来说,宋代建立的反腐败机制还是非常周密的。
比如在控制公款吃喝方面,宋朝创
立了“公用钱”制度,即由财政拨给地方官一笔“公用钱”,类似用于公务接待的特别费。
换言之,宋朝承认公务接待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但长官也不能乱花公用钱,必须用于公务
接待,公款招待必须按照法定的规格、标准,使用时也需要副职副署,且计入公账。
若公
务接待违反了法定标准,即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
同时,宋政府又设立“券食”制。
凡官员出差公干、下基层考察,均由政府发给“券食”,凭券供给饮食。
什么职务的官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给“券食”,按什么标准发放,政府都有非常细致的立法作出规定。
“券食”的费用到年终由各州的常平主管官统一
结算,上报户部审计,如果发现“有过数取予及违戾者,并重置典宪”,即超标、违规的
公费接待,以重典处置。
对于任何政府来说,完全取消公务接待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也是断不可行的。
关键是
如何遏制不必要的公款吃喝。
宋代创立的“公用钱”与“券食”制,看起来很有现代性。
换言之,这是现代国家完全可以拷贝、施行的制度。
今天的人还特别爱引用英国阿克顿勋爵的一句话,来说明腐败产生的机制:“权力导
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其实阿克顿所说的道理,我相信宋朝的制度创建者也
是明白的,因为宋朝的一切制度设计,均遵循一个原则:“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换成
现在的说法,便是通过分权与制衡,防止出现绝对权力。
宋人吕祖谦描述过宋朝的权力制
衡机制:“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
以询访焉。
”其中来自台谏的制衡权尤其强大:“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
宰相待罪。
”
宋代是台谏权最为发达的一个朝代,代表监察权的台谏系统获得了完全独立于行政系
统的独立地位。
宋人经常将“执政”与“台谏”对举,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明晰地认识到,
行政权与监察权乃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权力,应该让两者分立、对峙。
这便是古典中国
的“二权分立”思想,现代公司治理的“执事”经理层与“监事”二分制,可能便是从中
汲取了灵感与智慧。
强大的台谏系统,发达的监察权,构成了宋朝最有力的反腐败机制。
如南宋初,宋高
宗诏令:“如人吏受赂及故违条限,仍许御史台检举送大理寺,依法断遣。
所有京朝官、
大使臣亦依此。
”后来孝宗皇帝也下诏:“诸路监司郡守不得非法聚敛,并缘申请妄进羡,违者重置典宪,令御史台觉察。
”
从实际效果看,作为权力净化机制的台谏制度,是运作良好的。
一个宋朝官员如果被
台谏官弹劾涉嫌贪腐,通常都会受到查处。
宋仁宗时,有个叫做苏舜钦的官员,在过“赛
神会”这个节日时,将单位的旧报纸卖了,换成一笔小钱,叫上几位同僚去喝花酒,结果
这事儿被台谏官举劾,导致苏舜钦被“削籍为民”,参与聚饮的其他人也“皆斥逐”。
苏
舜钦还只是一个小官儿,仁宗朝的宰相梁适,也被台谏官弹劾有贪贿之事,虽然梁适贵为
宰相,位高权重,但台谏官也不示弱,再三发起弹劾,最后迫使皇帝不得不将梁适罢相。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显示了在行政权与监察权分立的权力构架下,独立的台谏系统确实
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行政系统的权力腐化问题。
只是在政治昏庸的时候,如北宋末年,这套权力净化机制才似乎失效了。
但我们不能说,宋人并没有建立一套有效控制腐败的制度。
实际上,控制腐败的制度还是摆在那里,
只不过它被搁置了,停摆了。
对于今人来说,大概可以从宋朝反腐的得失中获得一个启示:建立控制腐败的制度并不太难,难的是如何让这套制度一直保持有效的运转。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