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货币理论(上)《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最新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货币理论(上)《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最新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货币理论(上)
本章思考题
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财政收支。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
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
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
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
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
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
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
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4)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
量的目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
量增加,基础货币量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
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银行准备金的变化?
(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3)财政部购买黄金;
(4)财政部发行通货;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答:(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3)财政部购买黄金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4)财政部发行通货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3.什么叫冲销?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目的和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当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人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
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冲销。中央银
行可以通过冲销来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
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前提条件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4.根据定义,推导出货币乘数
答:当只有法定准备金一种漏出因素时,存款存量为D=R/rd,其中 rd为法定活期存款
准备金比率上是准备金额,这时的货币供给为D=R/rd。当出现现金漏损(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的负债就有一部分转化为中央银行对通货持有者的负债)后,这时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
就包括商业银行准备金R和公众预行有他通货C,即H=R+C,这里 H表示基础货币,也被
称为强力货币。如以e表示每1元存款中银行持有超额准备的百分率,k表示公众手持现金与
活期存款的比率,t和rt;分别表示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和非个人定期存款的准备金比率,则
银行系统活期存款货币就有Dd=以M表示狭义货币供应量,根据定义有M1=D+C。由于k
是公众手持现金的比率,得:C=k·D。
所以

其中
5.卡甘的分析中,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与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中的因素有何异同?
答:(1)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的货币乘数的表达形式是:

影响货币乘数的变量在这个分析中简化为两个:存款准备金比率(D/R)和存款与通
货比率(D/C)。他们称这两个比率及高能货币H为“货币存量的大致的决定因素”,而
这三个因素又分别取决于货币当局、银行体系和社会公众的行为。
(2)卡甘分析的货币乘数的表达形式是:

卡甘的分析中,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也只有两个:通货与货币存量之比(C/M)和准备
金与存款之比(R/D),与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不同,后者为存款与通货比率(D/C)
和存款与准备金比率(D/R),但这些区别并无多大理论上的意义。(R/D)只是(D/R)的倒
数,而(C/M)同(D/C)一样也反映了M、C、D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为M=C+D。卡甘也认
为,政府控制基础货币,而公众和商业银行则共同决定基础货币为公众和银行所持有的比例。
6.在乔顿分析中,通货是如何影响活期存款比率k和货币乘数的?
答:乔顿模型的推导过程:

式中,r代表各种存款的加权平均准备率,存款包括商业银行活期存款(D)、私人定期存
款(T)和政府存款(G),公众手持通货(C)。定期存款(T),政府存款(G)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分别
为k、t、g。
在乔顿模型中,货币只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在内(M1),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有k、r、
t、g。通过货币乘数的表达式我们可以看到,当r、t、g上升时,货币乘数减少。而通货比
率k的变动则需另行分析,在特殊情况下(货币乘数m<1),当基础货币供应保持不变时,
公众降低通货比率k,基础货币中的C下降,k等值上升D随之上升,但上升的绝对量小于
k的上升量,因此货币存量M1下降,货币乘数m=M1/H用减少,即货币乘数与 k同方向变
动。当然,由于私人活期存款占了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很大一部分,存款准备金通常只占存
款的较小比例,(R/D)远小于1,实际经济中,m与 k总是反方向变动。
7.货币供应新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答:(1)货币供给新论是与货币供给“旧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在旧论中,商业银行
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被严格区分开来,法定准备金的要求使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能力受到限
制,而其他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则被看成仅仅起到媒介信用而不是创造信用的作用。在旧论
中,银行与给银行金融机构区别的核心是后者的负债不是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因而不是货
币。
在新论中,商业银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新
论批评货币供给理论乘数方法所隐含的货币供应是可以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的观点,
而认为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反映银行和其他经济单位行为变化的内生变量。旧论中的存款创造
机制只考虑了供给方,即只限于银行可以创造的最大存款量,事实上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
银行也只能贷出公众所需要的数量,当银行从新增贷款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旧论所描述的存款扩张机制就失效了。
(2)货币供给新论的特点:
①极为重视利率及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新论的代表托宾等人认为,视货币供给
为外生变量是错误的,货币供给深受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影响人和M之间并不存在简单明确
的倍数关系,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既诱
使银行调整其资产经营规模,也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
其次,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基础货币。和法定准备金比率这些
外生变量。只有当银行体系有足够的贷款和投资机会,才能实现存款货币的创造,而这是中
央银行无法控制的内生变量。
②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二战后,美国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蓬
勃兴起,新论的支持者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同商业银行一样,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他们认
为没有必要对活期存款与其他金融资产作出严格区分,理由是:A.其他金融机构的某些负
债同活期存款一样具有支付功能,所以它们往往被人们视为货币的良好替代物。B.其他金
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削弱商业
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C.商业银行未必能尽量扩张存款,因为人们对贷款和活期存款的需
求是有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