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春酒琦君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令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

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悦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

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母亲听了很高兴。

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

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

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

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⑦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⑧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

”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予,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

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⑩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1)文章为什么要以“春酒”为题目?(2)本文记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盲加以概括。

(3)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4)说说第⑩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5)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1)以“春酒”为题,领起全文,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春酒写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或写出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2)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等事。

(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喝完春酒后鼓鼓的肚子比成蜜蜂肚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的形体状态,表现了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②运用细节描写,“偷偷”写出了“我”孩子般的好奇与顽皮;“舔”写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4)借儿子之口,写出自己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5)①慈爱温柔。

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②淳朴、善良、好客。

如;“她自己请邻居来吃眷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她“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

③勤劳、无私。

如:“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解析】【分析】(1)从内容上看,本文通过对“春酒”等风俗的叙述以及写出母亲善良能干、助人为乐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的思乡之情。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

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从结构上看,以“春酒”为题,领起全文,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2)文章首段便提出“喝春酒”的概念,过了元宵灯节便迎来了“喝春酒”,这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目之一;文章第⑤段提出新的概念“喝会酒”,在会上喝的“八宝酒”令作者难忘,吃的东西也异常丰富。

这些都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表达出作者对儿时的向往。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过新年、喝春酒、吃会酒的答案。

(3)①“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我“鼓鼓的肚子”,喻体是“蜜蜂的肚子”。

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写出了“我”贪心、自在与得的神情。

②“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中的“偷偷”和“舔”写出了“我”孩子般的好奇与顽皮,还有作者对春酒的喜爱。

让读者感受到小姑娘的可爱,邻里之间的亲密融洽,体现了故乡的人情之美。

(4)文中作者由春酒想起了家乡,全文围绕“思乡”这一主旨展开了深刻的论述,通过对酒的思念,进而深化到了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

而“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更是升华了对家乡的思念,深化了主题,更加深刻地描述了作者对于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作者由春酒想起了家乡,怀念家乡的风俗美、人性美;增加了思乡的浓浓情愫。

(5)从“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俭朴勤劳、善良大度、慈爱能干的典型的母亲形象。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故答案为:⑴以“春酒”为题,领起全文,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春酒写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或写出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⑵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等事;⑶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喝完春酒后鼓鼓的肚子比成蜜蜂肚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的形体状态,表现了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②运用细节描写,“偷偷”写出了“我”孩子般的好奇与顽皮;“舔”写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⑷借儿子之口,写出自己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⑸①慈爱温柔。

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②淳朴、善良、好客。

如;“她自己请邻居来吃眷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她“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

③勤劳、无私。

如:“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加以理解分析即可。

题目的作用为:概括主要事件;提出中心;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文章的线索。

⑵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常考的句子一般是作者情感态度转化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

抓住主旨是揣摩的关键。

一定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前后照应、整体观照;要紧扣语境来答题。

⑸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解答。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