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

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

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

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

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

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

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

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

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

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

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

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

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

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

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48091.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倍。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预计2010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总收入将达到1.47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32%,到2015年,全国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总收入将会突破3.6万亿元,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七章。

首先介绍了保险的起源、定义、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保险业的现状和市场运行情况,然后具体介绍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再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

随后,报告对保险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中介市场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资金运营分析、营销分析和行业竞争分析,最后对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您若想对保险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保险运营,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

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

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

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

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

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

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

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

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

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

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

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

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

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

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

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大批外资机构人员和资金的介入让中国的保险业更加快地走向国际化。

市场是很大的,当我们在成长的时候,同样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同样在迅速成长,国内的保险公司现在水准也很迅速地在提高。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策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

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

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

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

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

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

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

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

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据瑞士再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库博预测,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保险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10%。

其中,他预测中国寿险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2%,而非寿险业务则在9.6%左右。

去年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4.7%,其中,财产险增长13.6%,人身险增长59.8%。

瑞士再保险公司亚洲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师黄硕辉分析说,尽管去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长幅度惊人,但从长期来看,不可能持续这样高的增长速度。

而且,前几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中,很大部分是个别险种特别是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的热销造成的,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观念的趋于理性,单一险种搅热整个市场的现象将很难再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

在险种开拓上,积极发展核能、卫星发射、石油开发等高科技险种,在业务经营上,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

集团控股公司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保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方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电日生保险有限公司∙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东莞支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佛山支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瑞福德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创安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