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之思考
论述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之思考
文化素质教育观念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形式,但在现实教育中,它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呈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和缺陷。
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定位和特点,准确定位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目标;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并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纵观教育发展历史,教育一直是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十多年以前,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有其 ___必然性。
就世界范围而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迅猛发展,引发了许多危机。
一方面,它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掌握高科技或生活在高科技社会中的人,由于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往往素质有缺陷,个性发展不健全,甚至异化为所谓“经济动物”、“科技奴隶”和“智能强盗”,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科技高度发展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已经不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问题,必须靠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来应对。
针对这种状况,国际上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呼吁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强调培养出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
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质量人才,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如今,素质教育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素质教育被认为是教育本质的正确回归,是教育功能正确而完美的体现。
同时也认识到,大学发展的灵魂是国际眼光和改革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有助于营造崇尚创新、勇于进取的学术氛围,激发和尊重学生的个人首创精神,培育以人为本、与真理为友、尊重学术、不懈追求的自由探索精神。
因此,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但由于不同的大学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素质教育的着重点也有不同。
有的重视课程体系的规划,有的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有的将两者结合,还有新教育模式的实践。
对此,香港中文大学张灿辉等学者在“内地三市五校文化素质教育考察报告”中将这些情况大致分为了三类:“第一类以开展活动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即第二课程,为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这方面成绩卓著。
第二类以建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其中以清华大学核心课程和北京大学的通选课程最具代表性,华中科技大学亦着手在这方面进行建设。
最后,是以更为全面的学制改革去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成立,已引起内地对新型培养模式如火如荼的讨论,此类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形式正备受关注。
”总之,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
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但是,各大学基本上是从各自对政策的理解、办学理念、实际条件和需要出发,设置学制和课程来实施素质教育。
因此,文化素质教育仍然处于寻求理念、制度、资源、实践等各方面的探索、改革和建设进程之中。
尽管如此,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仍然是大部分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其内容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其中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重要手段。
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在我国高校虽已经实施了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由于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思想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加之受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资源的不足或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目前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呈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和缺陷,表现为:①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方向不明,致使师生思想认识模糊,从而使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被沦为边缘化;②课程设置多随意性,课程结构与设置缺乏应有的科学论证;
③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失调,特别是科学与人文的失调,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学类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出现重文轻理的倾向;④课程形态失调,多学科课程,少活动课程,重视学术性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⑤课程的实施方式单调而呆滞局限,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授知识,采用口头说明、演讲和详细解释等苏格拉底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缺乏应有的生动性和师生互动性;⑥教师授课的`随意性致使文化素质教育
选修课程质量不高,学生兴趣不足;⑦课程过程缺乏监控,质量缺乏评价;⑧教材缺乏或不规范等等。
诸多因素致使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性保证,从而影响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