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 Waterbirds Monitoring and Status of Resources in Zhanjiang Mangrove Reserve张苇 余娜娜 刘军(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湛江 麻章 524088)ZHANG Wei YU Na-Na LIU Jun(Administration of 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uguang Township, 524088, Zhanjiang)Vol.9 No.1 Mar. 201370于1990年成立,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 278.8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区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记录红树林植物15科25种,软体动物110种(2002),鱼类127种(2002)。
保护区于2001年被列为拉姆萨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作为鸟类重要栖息地以及国际候鸟迁徙中转站的重要意义被国际社会认可。
鉴于鸟类资源对保护区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区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保护区一直进行水鸟资源的本底资源清查和监测调查。
首先是2002—2003年,保护区与广东省濒危动物研究所合作进行了首次湛江红树林地区的鸟类本底资源清查。
2004—2012年,保护区每年1月份(候鸟迁徙至湛江的时间)都进行专项水鸟监测调查。
保护区工作人员还与专家学者一起共同编撰了《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鸟类监测方案》。
1 监测方法1.1 监测时间结合每年亚洲水鸟调查的时间,保护区监测水鸟调查的时间选择在每年的1月份。
每次野外调查的时间为2周,监测人员结合潮水涨退时间进行鸟类观测记录。
1.2 监测地点由于保护区面积较大且红树林分布分散,目前鸟类监测调查只能实现对固定地点的持续监测。
结合保护区红树林分布特点以及交通便利条件等客观因素,挑选了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高桥(廉江市N21°34'12.61",E109°45'24.68" )、北潭(遂溪县N21°24'45.78",E109°55'0.30")、西湾(东海区N20°57'38.85",E110°14'54.06")、附城 (雷州市N20°53' 5.58" ,E110°10' 39.93" )、南 山 (徐闻 县 N20°14' 22.80",E110°7'38.12")5个红树林作为固定监测点。
1.3 监测方法每年在固定监测地点进行调查,根据不同年度之间数据的比较,对同一地点鸟类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调查人员步行或乘船,利用单、双筒望远镜在调查区域记录所观察到的水鸟数量和种类,以及湿地类型(红树林、滩涂、虾塘等)。
野外工作利用GPS记录调查轨迹及地理座标。
2 调查结果2.1 物种多样性目前保护区共记录水鸟55种,其中高桥34种,九龙山32种,附城25种,北潭10种,西湾9种。
从调查数据来看,高桥是鸟类种类记录最多的地区,其鸟类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他地区。
高桥是保护区内红树林连片面积最大的区域,红树林茂密,林中有河道,且人为活动干扰较小,所以这里适合各种类型的水鸟。
特别是对人为活动敏感的鸭类,在其他调查点并不常见,却在高桥多次记录,主要是绿翅鸭、针尾鸭等种类。
九龙山红树林湿地的生境特点与高桥相似,丰富的湿地类型是维持鸟类物种丰富的前提。
根据数量来看,各地历年来数量占优势的种类是鹭类和鸻鹬类,主要是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和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等。
从调查数据分析,水鸟优势种的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
图2显示的是调查点中保护区最北端的高桥保护小区和最南端的南山保护小区近年来优势种增长趋势。
2.2 水鸟种类和数量年度变化根据历年调查,近年来各调查点种类数趋于稳定,变化幅度不大(图3)。
但近两年的调查中都会有新的种类记录。
2012年记录了全球濒危物种黑嘴鸥Larus saundersi。
由于受到调查时间与天气的影响,各调查点记录鸟类数量没有明显规律(图4)。
2.3 水鸟空间分布根据近几年的野外调查,绝大多数水鸟记录的地点是在滩涂或虾塘等人工湿地。
以2012年为例, 69.74%的水鸟是在滩涂上记录,10.32%是在虾塘、鱼塘及盐田等人工湿地上记录。
但红树林及滩涂构成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图1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鸟类检测点示意图2013年3月 第9卷 第1期强的关联性,红树林对鸟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鸟类躲避天敌的场所,也是鸟类食物来源地。
在目前广东沿海滩涂大力营造红树林的背景下,合理规划,科学经营,保留适当的光滩对鸟类保护很重要。
3 高大红树林树种对鸟类的影响根据国内外专家的建议,为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地红树林生长造成的影响,保护区近年来的人工造林没有选用无瓣海桑等高大树种。
但是在保护区外围、堤岸等区域,保护区工作人员指导当地村民和其他林业部门栽种了一些生长得较为迅速的高大外来树种,如对叶榄李Laguncularia racemosa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等。
经过近年来野外调查,我们发现种植10 a 左右的高大树种对筑巢类水鸟颇有吸引力,鹭鸟等水鸟已经在林中开始筑巢。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对于有广阔滩涂的湛江地区,在局部本地红树林树种比较矮小及分散的情况下,已经成林的外来红树林可以有助于当地水鸟的栖息繁殖。
根据前人的研究,在人工造林过程中,拉关木、无瓣海桑可以作为先锋树种,有助于本地红树林植物的自然恢复。
4 问题及建议4.1 鸟类栖息地面临威胁湛江地处粤西,是广东欠发达地区。
由于人口众多且耕地较少,保护区周边群众的收入很有限。
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前往浅海滩涂进行鱼、虾、牡蛎等浅海生物的捕捞用于补贴家庭收入。
由于采海的时间通常都是在低潮时间进行,正是鸟类觅食的时间,而频繁的人为活动无疑会对水鸟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极少数村民的捕鸟行为也对鸟类造成威胁。
建议在保护区范围内划分鸟类保护小区,聘请专门的护鸟员,在鸟类集中觅食的时间,限制小区内的采海人数,甚至短时间内禁止人员在该区域内活动。
除此之外,保护区应配合当地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违法捕猎行为。
4.2 调查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保护区鸟类调查技术人员跟随国内外专家一起实施数次鸟类调查,并参加了香港等地举办的相关鸟类知识培训班,所以具备识别常见水鸟的能力。
但遇到相似度较高的鹬类、鸥类等水鸟时,往往需要借助鸟类图鉴等资料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鉴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鸟类调查的进度和准确度。
保护区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没有从事鸟类工作的专门人员。
大多数同志都是兼职鸟类调查工作,只能利用每年为数不多的几次野外调查和业余时间积攒鸟类知识。
建议保护区每年能派送相关技术人员赴其他保护区进行相关培训。
既掌握了鸟类调查、鉴别等相关技术,也可学习其他保护区鸟类保护工作的相关经验。
此外,每年1次的固定调查略显不足,可增加调查频率,建议每3个月进行1次鸟类监测,这样可以掌握区内水鸟季节变化趋势。
4.3 鸟类保护工作过于简单笔者曾参观过香港、美国等地区、国家的保护区,详细了解了他们的鸟类保护工作。
相比之下,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鸟类保护工作方法手段单一,且略显粗放。
香港等地的鸟类工作相当细致,他们的技术人员甚至根据鸟类的食量估算当地天然食物源是否充足,从而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投食,甚至人工投食的数量也进行严格控制。
鸟类常被作为评估一个地区的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
鸟类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判断鸟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的质量,从而进一步评估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目前包括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在内的国内大多数保护区还仅仅停留在较为简单的调查与观测阶段,相关数据极少用于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保护区是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区域,更应该对区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水鸟群落特征的变化及分布状况进行调查。
建议保护区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鸟类监测调查及数据分析,如地理信息数据库、鸟类环志等。
收稿时间:2012-07-18作者简介:张苇,林业工程师。
从事红树林资源调查与保护工作。
E-mail:2408920@图4 各固定监测点水鸟数量记录水鸟数量/只图3 2008~2012年各固定监测点水鸟 种类水鸟种类/种图2 2009~2012年高桥、南山水鸟 优势种数量水鸟优势种数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