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恩师―阎德馨老师
于又新处偶得恩师《阎德馨画集》,喜悲交集。
仰览幅幅大作,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高瞻阎老遗容,历历往事勾引起了我的眷恋之情。
我是阎老的崇拜者,我辈尊他为渭阳的画父。
他博大精深的画技是我毕生的向往,他冰清玉洁的品行是我立身的楷模。
六十年代初,我在渭阳中学就读,受业阎老门下。
当年,我虽然热衷于文学,而对国画的涉猎也成了我的日课。
阎老对学生是和蔼可亲的,就连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作怪,他偶有小嗔,其形象也能散发出艺术家的光彩。
有一次课堂上,我抓了一把南瓜子给邻桌,被阎老察觉了,他说我俩是“瓜子朋友”。
事情说来多少有点滑稽,但更加深了我对老师的亲爱之情。
写到这里,阎老的形象又回到了我的眼前:他额头硕大,头发稀疏,长长的眉毛下有一双充满智慧的眼晴。
略带鼻音的吐谈如同珠落玉盘。
他是一位花鸟山水画家,其惯用笔法为
雅俗共赏的小写意。
他作画前总是面对宣纸,凝视一番,既而用毛笔比划几下,便动笔挥洒。
我总觉得,他对国画的研究如同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年,阎老年年在校内办画展,他的画作我拜读了许多许多。
他笔下的小鸟、雏鸡、游鱼、青蛙活泼可爱,稚趣横生。
他笔下的苍松挺拔伟岸,山峰皴法多变,兰竹刚柔相济,红梅争奇斗艳。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笔下的游鸭肉肥羽丰,猫鹰明目可鉴,如此等等,等等。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年元旦画展,阎老的榜首大作《矿山之春》把我带进了遥远的桃源山村。
还记得学校会议室里阎老的毛主席诗意画,幅幅皆属精品:南墙东侧的《咏梅》,铁画金勾,梅身盘曲,蕾苞竞放,喜迎新春。
南墙西侧的《鹰击长空》,碧空万里,双鹰比翼,傲视群山,人格化的形象催人奋进。
北墙西侧,阎老临杨之光的《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就原画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女民兵干练的英姿姑且不提,就那一轮红日跃海而出,加之海中变换莫测的神奇倒影,使我产生了许多遐
想。
北墙东侧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把我带进了重峦迭嶂之中,夕阳普照群山,红光四溢,实实使人留连忘返……
学生时代,我曾得老师日课《青蛙》一幅,十数只小生灵姿态各异,妙不可言。
后在搬家途中不慎丢失,婉惜莫及。
后得老师《双鸭荷花》一幅,又被一后生以临画为由拿走,三十年没了消息。
现存阎老《猫戏坛子》一幅,日每摩玩不已。
渭阳数年,阎老用他那熊熊燃烧的丹青之火,温热了我这块愚铁,奠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身为陕西省美术先进工作者的我,虽当之有愧,但这一称号,对阎老的艺育之恩也算一点回报,恩师的亡灵多少会得到一点欣慰。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墨野全龙于兰竹书斋。
注﹕1.又新,即著名音乐家、书法家、诗人孙又新。
2.本文作者祖全龙,渭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岳印社会员、陕西省美术教育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