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72206032课程中文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Of School课程性质:专业理论选修课使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时:36总学分:2预修课程:体育概论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体育专业基础必修理论课程,是一门较全面系统教授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演变,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与目标,体育课的准备、实施与评价、体育教师等内容的课程。

教材建议:陈雪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三版参考书目:[1]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2]李祥.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征: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演变,使学生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律。

2、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掌握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与要求。

3、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结构,理解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程学科基础的学习,了解体育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解决学校体育课程领域的问题。

4、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5、正确认识体育课准备的意义与形式,把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队列队形的运用、运动负荷的控制、教学组织形式,理解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效果的形式,能实践操作体育课密度测定与计算以及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量与分析。

6、高效率地组织开展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

7、使学生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了解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内容、性质和特征。

对体育教师职业培训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并能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及其特征,认识到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8、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1、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自学和作业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3、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要加强教学计划和检查,严格教学常规,改革考试方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

4、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5、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

6、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手册。

7、教师要注意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8、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要求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述一、学习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了解学校体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熟悉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内容,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学课程的重要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校体育学学科体系介绍2、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4、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5、学校体育学的概念三、教学内容要求1、学校体育学学科体系介绍(了解)2、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理解)3、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掌握)4、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了解)5、学校体育学的概念(掌握)重点:《学校体育学》的重要地位。

难点: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四、课堂讨论选题通过学校体育学课程学习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讨论并写下3~5个关于知识、技能、评论能力、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五、课外作业选题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学习好学校体育学课程?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演变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中外古、近代时期学校体育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沿革,认识中外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从而更清醒地理解与把握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二、主要教学内容1、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三、教学内容要求1、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了解)2、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理解)3、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理解)重点: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沿革及未来发展趋势。

难点: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沿革及未来发展趋势。

四、课堂讨论选题1、军国民体育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2、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你能获得哪些启示?五、课外作业选题1、从学校体育的形成、发展中,你对学校体育有何认识?2、怎样认识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第三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与地位,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校体育的功能2、学校体育的地位3、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三、教学内容要求1、学校体育的功能(理解)2、学校体育的地位(了解)3、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理解)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掌握)重点: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的目标难点:学校体育的功能四、课堂讨论选题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五、课外作业选题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效果目标分别是什么?第四章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一、学习目的要求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含义,熟悉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相互关系,把握学校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基础和特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校体育课程的概念2、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3、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4、学校体育的学科基础三、教学内容要求1、学校体育课程的概念(了解)2、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掌握)3、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了解)4、学校体育的学科基础(理解)重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

难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四、课堂讨论选题1、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2、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五、课外作业选题1、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是什么?2、体育实践课教学中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第五章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与目标一、学习目的要求能正确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和地位,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2、学校体育课程的派生功能3、学校体育课程的代偿功能4、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三、教学内容要求1、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掌握)2、学校体育课程的派生功能(了解)3、学校体育课程的代偿功能(了解)4、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掌握)重点: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难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四、课堂讨论选题举例说明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五、课外作业选题1、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有哪些?2、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是什么?第六章体育课一、学习目的要求正确认识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体育课准备的意义与形式,把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队列队形的运用、运动负荷的控制、教学组织形式,理解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效果的形式,能实践操作体育课密度测定与计算以及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量与分析。

二、主要教学内容一、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1、体育课的类型2、体育课的结构二、体育课的准备1、体育课准备的意义与形式2、体育课准备的内容和要求三、体育课的实施1、体育课堂常规2、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运用3、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4、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5、体育课密度的测定与计算6、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量与分析四、体育课程的评价1、体育课程评价概述(1)体育课程评价目的与意义(2)体育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内容(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与方法3、体育课程学习评价(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与内容(2)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形式与方法三、教学内容要求一、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1、体育课的类型(理解)2、体育课的结构(了解)二、体育课的准备1、体育课准备的意义与形式(了解)2、体育课准备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三、体育课的实施1、体育课堂常规(掌握)2、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运用(灵活运用)3、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灵活运用)4、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灵活运用)5、体育课密度的测定与计算(灵活运用)6、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量与分析(灵活运用)四、体育课程的评价1、体育课程评价概述(1)体育课程评价目的与意义(了解)(2)体育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内容(掌握)(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与方法(灵活运用)3、体育课程学习评价(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与内容(灵活运用)(2)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形式与方法(灵活运用)重点:体育课的结构;体育课备课的内容与要求;体育课的组织;体育课密度与负荷的测定与分析难点:体育课的组织;体育课密度与负荷的分析。

四、课堂讨论选题体育课备课的内容有哪些?五、课外作业选题1、体育课评价的意义是什么?第七章课余体育锻炼一、学习目的要求正确认识课余体育锻炼及其特点、组织形式与实施方法等对于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掌握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指导实践的操作要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1、课余体育锻炼的性质与特点2、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3、课余体育锻炼的实施4、课余体育锻炼的新形式三、教学内容要求1、课余体育锻炼的性质与特点(理解)2、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灵活运用)3、课余体育锻炼的实施(灵活运用)4、课余体育锻炼的新形式(了解)重点: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与实施。

难点: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与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