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学案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海尔蒙特实验结论:2、普里斯特利实验结论:3、萨克斯实验实验步骤:暗处理(目的:)(自变量:)(目的:)(检验产物:)实验现象:结论:变式实验: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有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

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⑴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

⑵实验中用于脱色的某溶液是。

⑶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

则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4、恩格尔曼实验(课本P100)问题探讨:1、恩格尔曼为什么采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2、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甲组要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实验结论:5、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第一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第二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结论:6、卡尔文循环用标记CO2,探究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课本P97)1、实验原理:提取原理分离原理:2、方法步骤: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二氧化硅的作用:,碳酸钙②制滤纸条③滤液画线④色素分离:(层析液不要没过滤液细线,且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⑤观察结果:3、问题探讨:(1、春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而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2、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成红色?(3、大棚种植蔬菜所用的薄膜为什么一般采用无色透明的?4.知识拓展:其他与色素有关的知识•1、____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2、叶绿素的合成都需要_____的催化。

•3、_______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4、__________中的色素通常与光合作用无关。

处理 A B C SiO2(少量)+ + + CaCO3(少量)-+ + 95%乙醇(10毫+ -+ 升)蒸馏水(10毫升)-+ -2.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中B.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只含有四种色素C.叶绿体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D.有的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色素三、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课本P105)1、自变量:,如何控制?2、因变量:,如何检测?四、叶绿体的结构1、叶绿体的结构(1)、叶绿体的形态:一般呈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叶绿体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内部有许多_____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充满了_______。

每个_______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__________堆叠而成。

这些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

就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上。

2、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__________的场所。

它内部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许多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一、光合作也的过程总反应式:。

1、光反应阶段:(1)定义: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才能进行(2)场所:(3)过程:水的光解: 。

ATP 的形成: 。

2、暗反应阶段:(1)定义: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 都可以进行(2)场所:(3)过程:CO 2的固定: 。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

3、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注意:暗反应中,“暗”这个条件并不必需;但暗反应若没有光反应提供[H]和ATP 就无法进行,所以暗处不能长时间进行暗反应。

)变式练习:下图是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1)A 和B 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其中A 是 ,B 是 。

(2)①和②代表两种物质,其中①是 ,②是 。

(3)⑦是一种物质。

来自空气,它是 ,⑧是 。

(4)暗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 的分解,所需的还原剂[ ] ,这种还原剂来自[ ] 的分解。

(5)在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下,适当的增加[ ] ,可提高[ ] 的产量。

4、分析当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的突然变化短时间内对叶绿体中C 3和C 5含量的影响。

(1)光强骤增 → [H]、ATP → C 3 、C 5光强骤减 → [H]、A TP → C 3 、C 5(2)CO 2浓度骤增 → C 3 、C 5CO 2浓度骤减 → C 3 、C 55、光合作用的意义◆ 生物界中有机物的来源——“绿色工厂”; (几乎一切生物的最终能量来源都是 )◆ 调节大气中的含量——“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最终来源——“巨大的能量转换站”◆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 、 ,此外还有 、 。

1、CO 2浓度:CO 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暗反应的速度。

温室栽培,提高CO 2浓度有哪些措施?(增施农家肥、使用CO 2发生器、干冰、适当燃烧、温室可与养殖场相连等措施都可以增加CO 2浓度。

大田生产增加CO 2浓度有哪些措施?(合理密植和控制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适当施用NH 4HCO 3 )2、温度:温度将直接影响 酶 的活性,主要限制 暗反应...阶段的速率。

在生产上的有关应用3、矿质元素:例如: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 是ATP 分子的组成成分。

4、水分:水分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在生产上应:5、光光的波长:光合作用主要吸收 和 ,其余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不起作用或影响很小。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度。

试分析曲线上各点或段的含义:e 点:ab 段: a b 点: bc 段:c 点:(CO 2浓度保持不变)光强度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效率。

植物的光合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强,但当光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效率不再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农业生产应用①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光强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②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适当补充光照、一年多季种植等)。

③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④温室大棚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CO 2吸收 CO 2释放 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e b c 光强→ A B A -净光合速率 B -真光合速率⑤如要降低光合作用则提供单质光照射(如红光)变式训练:1、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适当提高温度,则X点应向下移动B.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C.若提高CO2浓度,则Z点应向上,向右移动D.处于Y点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2、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有关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其中四条曲线的环境条件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下列关于图中各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ⅠCD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B.曲线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以后开始合成有机物C.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暗反应速度的限制D.各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2)、曲线Ⅲ、Ⅳ表明:在0.03%CO2和较强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从20℃升至30℃时,CO2吸收量并不随之增加,原因是。

若温室栽培农作物时遇此情况,可采取等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

(3)、当作物处于曲线Ⅱ代表的环境条件时,在E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可采取___________措施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4)、若该图为松树(阳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时,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

多因子影响(1)关键点P点理解:此点以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2)关键点Q点的理解:此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子,影响因素为三条曲线所表示出的其他因素。

变式训练:1、下列曲线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所给出的正确信息是:()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效率的非生物因素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效率的非生物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