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扩散和染色处理 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 讲座

12 扩散和染色处理 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 讲座

扩散处理
扩 散 处 理 蓝 宝 石
本章要点
1. 熟悉扩散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工艺条件。 2. 掌握红篮宝石扩散处理的鉴别特征。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扩散处理?简述扩散处理的原理? 2. 什么是Ⅰ型、 Ⅱ型扩散处理蓝宝石? 3. 鉴定扩散处理蓝宝石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有何典型特 征? 4. 扩散处理红宝石、星光宝石有何鉴别特征? 5. 当你接触扩散处理的宝石时,如何最有效鉴别?
扩散蓝宝石的类型
根据扩散层厚度 根据致色离子
Ⅰ型: 0.004~0.1mm Ⅱ型(“深”扩散处理)达
0.4mm
Cr、Ni:橙黄色扩散层 Co: 蓝色扩散层 Fe、Ti:扩散蓝宝石(主要)
扩散处理刚玉还可有铬扩散(粉红色),钴扩散, 只是其他颜色的扩散刚玉宝石方法目前还不成熟。
扩散理工艺
原料:无色或淡色透明的天然刚玉, 工艺:
1. 打磨成刻面等各种形状、尺寸的毛坯,细磨不抛光; 2. 埋在氧化铝为主和含致色离子的化学药品中; 3. 高温炉中加热2~200小时, 4. 升温范围1600~1850℃,以1700~1800℃最好。 一般温度高,维持时间长,颜色渗入的深度也较大。
“深”扩散法:采用对宝石进行多重加热的方法, 即在宝石冷却后,再重新加热。这种反复多次,多 重扩散,处理时间要两个月以上。
鉴定扩散处理蓝宝石有效的方法:
油浸和放大观察。
肉眼或显微镜下观察
扩散处理的线索: 1.Ⅰ型扩散为灰蓝色、蓝 色,表面似水淋淋、灰蒙 蒙的雾状外观,;
Ⅱ型扩散为清澈的蓝蓝紫色,似天然优质蓝宝 石。
2. 坯料表面呈现出部分 反射光和表面烧结物,经 抛光可部分或全部去除;
表面烧结
双层带状物
色料沉积
3. 抛光轻时,抛光面常上产生一种双层带状物,放大镜 下观察可见一个扩散层。
2. 斑状刻面,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使整个宝石颜色不
均匀,或处理、抛光不均匀,由扩散层厚度不同引起。
3. 腰围边效应,即腰围常完
全无色,整个腰围清晰可见。 是热处理过程中,边缘过度熔 融、烧结,抛光时不得已加重 抛光而出现的现象。
腰围边效应
4. 蓝色轮廓,扩散处理宝石的边缘都很清楚,显示渗色
层的特征。
3.处理的方法 (1)表面扩散热处理; (2)体扩散热处理。
扩散处理原理
蓝宝石的颜色成因,目前公认是由Fe2+-O-Ti4+间 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扩散处理原理:在晶体中引入一定含量的铁和钛 离子,以代替刚玉(AI2O3)分子中的铝。
扩散处理需高温条件,略低于宝石熔点的温度, 使晶体格架扩大,便于半径较大的着色离子迁移, 部分进入到刚玉宝石的表层,使宝石呈现出蓝色。
扩散处理红宝石的鉴定特征
因Cr离子进入浅红色刚玉样品表面,形成薄的红色扩散层。
(1)雾状外观: 扩散处理红宝石透明度稍差,呈灰蒙蒙的雾 状外观。 (2)网状微细裂纹 : 表面着色层分布有网状裂纹和密集的微 小气泡,当用强光从侧面照明时,可出现乳光效应. (3)红色色斑 :在样品的某些局部和裂隙中可观察到红色色 斑。 (4)蛛网状图案: 颜色浓集于面棱及腰棱和裂隙中。 (5)异常的Cr含量和折射率:表面Cr含量可高达 4wt%,并造成 异常高的折光率,1.81以上。 (6)荧光:在SW下,部分样品
表面扩散处理法主要应用于刚玉族宝石,从1990年 开始有成品进入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多为蓝色刚玉, 与纯正的蓝宝石的颜色相当,透明度好。
扩散处理
1.定义:在高温的作用下,使某些化学成分经过 固态的扩散作用,从外部进入到宝石的晶格,以改 变宝石的外观。
2.用途: (1)改善蓝宝石、红宝石的颜色。 (2)增强蓝宝石的星光效应。
4. 表面裂纹或周围孔隙中,常有色料沉积。
5. 宝石中的包裹体周围常有高压碎片,部分包裹体熔融 ,如金红石的丝状部分熔融成点状,或被吸收。
斑 状 刻 面
高凸起
油浸观察:最实用的鉴定方法,浸入浸液后典型特征: 1. 高凸起,沿刻面接合处和腰围见较深的色线或高凸起
注意色线与宝石色带、包体区别:后者常常不规则。
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鉴定
鉴定依据:人工扩散的颜色仅限于宝石表层,而宝石 的核心部分是原天然刚玉宝石,宝石的颜色层可通过切 磨或抛光部分或全部去除。
为此,标准宝石学测试(折射率、比重、多色性、双 折率和硬度等)与天然刚玉没有差别,只能测定出它是 刚玉宝石,甚至可找到天然刚玉的特征。甚至吸收光谱 和紫外线荧光也很难提供经过人工扩散处理的证据。
3. 放大检查:星光仅局限于表面。弧表面有 极薄层细小点状聚集的絮状物,非针状金红石定向排列。
4. 荧光:长短波紫外光下无反应。 部分有红色斑样品发红色荧光。
5. 化学成分:样品表面Cr2O3含量 异常。表面铬含量高,油浸中呈 轮廓清晰的高突起红色圈。
染色处理
染色绿柱石
本章要点
1. 熟悉染色处理技术的工艺条件。 2. 掌握常见染色处理宝石的处理工艺及鉴别特征。
与天然宝石对比,用透射光 照射:天然宝石看不到刻面 界限,边缘不清楚。而扩散 宝石,刻面接合处清楚,整 体呈现清楚的蓝色轮廓。
天然
扩散
5 . Co2+扩散的蓝宝石,
在查尔斯镜下呈现红色。
在二碘甲烷中
A
B
C
D
其它鉴别特征 1. 荧光特征:短波紫外光下有白垩状蓝色或绿色荧光;
长波紫外光下有蓝、绿色甚至橙色荧光。
出现白垩色荧光。 (7)吸收光谱特征:较难观察
到696nm附近的荧光发射线。
白垩色的短波紫外荧光
扩散处理红宝石的鉴定特征
因Cr离子进入浅红色刚玉样品表面,形成薄的红色扩散层。
星光特点
扩散处理星光刚玉宝石的鉴定
1. 颜色:整体为黑灰色调的深蓝色,弧面型 的底部、裂隙内有红色斑块物质。
2. 星光特点:完美、均匀,批量样品中过于 完美与天然星光不符。
2. 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
天然蓝宝石以565nm为中心吸收而呈现蓝色,Fe2+、Ti4+离 子浓度决定色调深浅。
此外Fe3+离子而出现327nm、388nm、450nm的吸收。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含少量Fe3+离子,缺失Fe2+离子和Ti4+离 子,当深层扩散处理中,原有Fe3+→Fe2+离子,并形成Fe2+ Ti4+离子对→蓝色。 因此,Ⅱ型扩散缺失Fe3+而由其引起的吸收线消失,只存 在565nm为中心的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