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石人工合成方法第二部分

宝石人工合成方法第二部分

助熔剂法又称高温熔体法,将原料成分在高温下熔解于低熔点助熔剂熔体中,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缓慢地降温或在恒定温度下蒸发熔剂等方法,形成过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

似自然界矿物晶体从岩浆中结晶的过程。

一、助熔剂法的原理:顾名思义,一定有助熔剂。

助熔剂条件:熔化后能溶解待生长的晶体材料且不易挥发。

常用助熔剂:PbF2、Pb02、Bi203、B203、BaO-Bi203等极性化合物。

另外还有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如钨酸盐、钼酸盐等。

助熔剂法生长晶体的原理:1)A熔点为TA,B熔点为TB,E为共结点。

2)将A、B组分混合,混合比例X。

当温度为TX时,混合组分X融成溶液。

随着温度的下降,X组分至Q 点,相当于TQ时,结晶析出A。

3)温度进一步降低,熔融的成份沿共结线TA-Q-E下滑。

A在X混合溶液中的成分不断增加,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不断析出A组分,并长大成晶体。

从图可知:由于A组分中加入低熔点的B组分后,A组分的熔点和结晶点由TA 下降到TQ,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出高熔点的宝石晶体。

因为B组分起到了降低熔点的作用,故称为助熔剂。

二、助熔剂法的分类1.自发成核法(1)缓冷法:在高温使材料熔融于助溶剂中,缓慢降温冷却,使晶体从饱和熔体中自发成核并逐渐成长的方法。

(2)反应法:助熔剂和原料熔融后,助溶剂与原料反应,反应后的晶体成分在熔融体中维持一定的过饱和度,生长晶体的方法。

(3)蒸发法:是在恒温下,蒸发熔剂,使熔体过饱和,从而使晶体析出并长大的方法。

①籽晶旋转法:由于助熔剂熔融后粘度较大,采用籽晶旋转,搅拌熔体,使晶体长大,且少含包裹体。

(合成红宝石)②顶部籽晶旋转提拉法:这是①法和晶体提拉法的结合。

边旋转边提拉,晶体绕籽晶逐渐长大。

③底部籽晶水冷法:水冷部位形成过饱和熔体抑制了熔体其它部位成核,保证籽晶的生长。

1.对待生长晶体有极好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也较大。

2.在宽的温度范围内,所生长的晶体是唯一的稳定相,助熔剂与晶体成分不能形成中间产物。

3.助熔剂具有较低的粘度和较高沸点。

4.挥发性小,毒性小,容易清除。

1.适用性强,几乎所有材料都有合适的助熔剂。

2、温度要求低,许多难熔化合物或熔点处易挥发和变价的化合物等均能生长。

3.包裹体类似天然宝石。

4. 设备简单。

(坩锅/加热炉)5.生长周期长,速度慢,晶体小,容易夹杂助熔剂阳离子,且有些助熔剂有腐蚀性和毒性,容易污染环境。

一、Espig自发成核缓冷法生长祖母绿1.主要设备:高温马弗炉和铂坩埚.据炉体温度,可采用硅碳棒发热体炉(1350℃)或硅钼棒发热体炉(1650℃)。

炉子呈长方体或圆柱状。

保温性好,铂坩埚出入方便。

2.工艺流程1)铂坩埚装料(按比例)烧结块经导管至坩埚底部,2)悬挂籽晶: 籽晶在挡板下,防止浮到表面.3)高温炉加热熔化原料:加热材料在熔剂中,底部烧结块向上扩散,上部石英向下,相遇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祖母绿溶液;4)晶体生长:组分绕籽晶长3)生长结束—倾倒残余溶液—晶体回炉—冷却室温3.工艺条件1)原料为纯净的绿柱石粉或纯氧化物。

2)助熔剂:多采用LiM0207,且熔点低于祖母绿(1750℃)。

3)合成祖母绿的稳定温度为900—11500C,时间320小时,严格控温,否则易形成金绿宝石1200—13000C)或硅铍石(1100—12000C)。

4)严格供料:Si02 2—4周/次,其它2天一次。

5)坩埚顶、底部温度要高,中温要低,存在温差。

6)晶体大小2-10毫米,产量小。

一年最大2厘米二、吉尔森籽晶法祖母绿1.主要设备铂坩埚中间竖向加铂栅栏,分为二区(高、低温区,产生冷、热对流)。

二区温差小,以保持低的过饱和度,防止硅铍石和祖母绿的自发成核。

2.生长过程1)优化种晶:先选用无色绿柱石切片做籽晶,在二面上合成祖母绿再把合成祖母绿做种晶。

2)放置原料:热区放入绿柱石块原料,冷区挂种晶。

3)加热坩埚,使热区原料熔融后,扩散到稍低温的冷区,形成过饱和的条件,在籽晶上生长晶体。

3.工艺条件1)原料采用绿柱石块,助熔剂采用钼酸锂。

2)两区对流可用机械来驱动。

3)典型生长工艺:1mm/月,7个月厚7mm14mm*20mm大的晶体可得18ct的刻面宝石。

4) 由于使用籽晶,生长晶体体积大,质量好。

三、助熔剂法生长红宝石晶体1.主要设备1)铂坩锅、电炉(与Espig相似)。

2)坩埚变速旋转器:使熔体处于搅动中充分熔融。

3)籽晶杆转动,晶体遇冲刷,包裹体减少。

①放置原料和助熔剂于坩埚内。

②将坩埚放入装有旋转底座的电炉内加热。

③在高于饱和温度20℃,旋转坩埚,使原料充分熔融,缓慢下降籽晶、降低温度,使溶液达到过饱和,晶体生长。

④停止加热、冷却、倒出熔剂。

1)Na3AlF6和A1203的二元相图确定配比:1:0.13-0.2,1%-3%的Cr203为原料。

2)坩埚装料1000g,大于饱和温度200C。

保持4-5h,使熔质充分熔化。

3)生长温度980-1050℃,△T=20℃4)降温速度:0.5-1.0℃/h5)熔剂在熔融状态有6%的挥发,故须增加熔剂的比例,并且使种晶放在液面较下方.四、助熔剂法生长YAG晶体1.主要设备1)底部籽晶水冷却法铂坩埚(体积2.5升),加热炉,控温测温装置,坩埚底部用冷水冷却装置。

2)自发成核缓冷法铂坩埚、加热炉2.生长过程以底部籽晶冷却法为例:Y3Al5O121、将原料与熔剂放入坩埚,置于炉中。

2、加热1300℃熔融原料。

3、浸入籽晶于中心水冷区。

4、缓慢降温,溶液过饱和沿籽晶长出晶体。

5、自发成核缓冷法过程同红宝石。

3.工艺条件1、将原料Y2O3/Al2O3与熔剂PbO/PdF2/B2O3,Nd2O3按比例放入坩埚、炉中。

2、籽晶:YAG晶体,底面为(110), 高8mm,16*16mm2.3.加热1300℃熔融原料,恒温25h.以3℃/h降温到1260℃, 底部采用水冷。

4、浸入籽晶后以0.3-2℃/h降至950℃.5、提拉晶体离开溶液,于炉体一同自然冷却。

第三节助熔剂法合成宝石的鉴别一、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一)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的类型1.查坦姆合成祖母绿参数:DS=2.65,RI=1.563~1.560,DR=0.007.成分中可有Li、Mo、V等元素包体:羽状、面纱状及硅玻石,LW:具鲜红色荧光.滤色镜:呈鲜艳的红色。

2.吉尔森法合成祖母绿参数:DS,RI,包体与查坦姆的相似。

不同点LW:橙红色荧光。

最近产品可显红色荧光吉尔森法合成祖母绿可大至18ct.吉尔森法还可生长含有Cr和Ni的黄绿色祖母绿吉尔森N型无荧光。

3.莱尼克斯(Lennix)合成祖母绿用钼酸锂和硼盐为助溶剂。

参数:RI=1.558—1.566,DR=0.003,DS=2.65~2.668/cm3。

LW:呈亮红色,SW:呈模糊的橙红色。

此法合成祖母绿都富含FeO、MgO。

在阴极发光下发紫色—蓝紫色荧光。

包裹体平行于C轴的不透明管状包裹体;平行底面放射状分布包裹体硅铍石和绿柱石细柱状晶体4.俄罗斯NOVOSibirsk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长可达100mm,直径可达60mm,DS和RI比一般助熔剂合成祖母绿的低.包裹体:类似次生愈合和原生空洞充填的助熔剂包裹体。

助熔剂充填的次生裂隙平行c轴的两相包裹体或三相包裹体似哥伦比亚天然祖母绿。

.内部特征助熔剂残余(云翳状或花边状、小滴和空洞、沿裂隙充填)硅铍石晶体、色带、残余种晶板2.密度、折射率DS=2.65g/cm3,在2.65的重液中缓慢下沉或悬浮。

RI=1.56—1.57,DR=0.003。

比天然都低.3、查尔斯滤色镜:多呈强红色,但吉尔森N型无变化。

4.发光性LW:呈红色荧光。

且在SW下查坦姆的透过率比天然都强(230nm透过)。

5.吸收光谱与天然祖母绿类似,也有Cr吸收谱。

吉尔森N型添加了铁,在紫区427nm有吸收带,6.红外光谱无水的吸收。

天然:Ⅱ型水5278cm-1 非常强,Ⅰ型水5590cm-1 很弱.合成:助熔剂法无水吸收峰.二、助溶剂法合成刚玉宝石的鉴别1、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的鉴定特征(1)晶体特征晶形具完好几何形态。

但晶形主要呈板状、粒状,单晶中底面及菱面体面十分发育,缺失天然红宝石的六方柱面、六方锥面。

(2)颜色颜色丰富,深浅不一的红色,似天然红宝石。

(3)发光性一般来讲,可有较强的红色荧光.有些品种因稀士元素的加入可有特殊的荧光。

(4)查尔斯滤色镜观察可能显示较明显的红色。

(5)吸收光谱比天然明显、清晰。

个别品种在紫外光区有吸收。

(6)微量元素在X荧光光谱分析中,助熔剂合成红宝石显示微量铅等元素的存在。

(7)内部特征a.助溶剂包裹体:颜色:透射光:部分不透明,为灰黑色、棕褐色或黑色;反射光:浅黄色、橙黄色,并具有金属光泽。

形态:树枝状、栅栏状、网状、扭曲的云状、溶滴状、彗星状。

马赛克结构及收缩洞助溶剂熔滴未脱玻化之前呈均一的玻璃态,在急速冷却条件下,由于热胀冷缩作用,熔滴的中心形成一个空洞,空洞边缘是马赛克状结构的收缩态。

b.色带、色块平直的角状生长环带、不均匀色块、搅动状的颜色不均匀现象,色块呈纺锤形、三角形.合成红宝石出现的蓝色三角形生长带,可作为鉴定特征。

c.金属片铂金片:透射光不透明,反射光为银白色,具金属光泽,铂片出现的机率是较低的,但一经发现,可作为合成红宝石的依据。

(8).助溶剂法合成红宝石的主要品种:查塔姆(Chatham)、罗姆拉(Ra-maura)、克尼什卡(Knischka)、卡桑(Kasha)、多罗斯(Douros)。

不同的品种鉴定特征有差异。

2.助溶剂法合成蓝宝石的鉴定特征合成蓝宝石的助溶剂残余、色带、铂金属片等特点与合成红宝石相同,不同点在于:(1)荧光:在紫外灯下助溶剂残余可有粉红色、黄绿色、棕绿色等多种荧光,而且荧光较强。

而天然蓝宝石多表现为荧光惰性。

(2)吸收光谱:与天然蓝宝石相比,助溶剂合成蓝宝石有可能缺失460nm、470nm的吸收。

3.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的鉴定特征颜色红色和蓝色,其次有浅褐黄、粉、绿等色,有些天然品未见。

化学成分上与天然尖晶石相近,区别主要表现在内部包裹体特征、吸收光谱、荧光特征的差异。

4.助熔剂法合成金绿宝石及其鉴别合成金绿宝石可有金绿宝石、猫眼、变石三个品种,最常见是合成变石。

一:高频冷坩锅技术概述1.基本原理:铂熔点:1769℃;立方氧化锆稳定的温度为2750℃.不使用专门的坩埚,直接用拟生长的晶体材料起坩埚的作用。

外壳因加设水冷系统,吸收表面热量,形成一层未熔壳—“冷坩锅”.中间的立方氧化锆原料在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下熔融,依靠坩锅下降法,降低温度使熔体达到过冷却状态,结晶生长出立方氧化锆晶体。

2.设备1)高频电源①工作频率1-6MHz振荡稳定,可以调节. ②工作匹配性好,在过压下不损坏元件③可以长时间运行2)冷坩锅系统①水冷“U”型单管铜管,之间缝隙1-1.5mm(确保电磁场能量通过).②水冷底座:绝缘层(切断高频感应电流)上供水腔,下出水腔,与铜管焊接.③玻璃钢绝缘支架,以与引下装置绝缘3)引下装置及调速系统采用丝杆式蜗轮杆传动机构,用直流力矩发电机核可精确调速的电动机组拖动,保证晶体的稳定生长.二、工艺流程1.配制粉料ZrO2和稳定剂Y2O3(9:1)装入金属杯,中心放金属锆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