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分析报告
摘要: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之一,它因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深受广大客户信赖。
而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农行A股、H股分别于2010年7月15日、16日上市,行使超额配售权后,农行以募集221亿美元成全球最大IPO。
关键词:中国农业银行;经营模式;优势;劣势
中国农业银行,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是在新中国时期成立的第一家专业银行。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
2009年1月15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完成了向国际化公众持股银行的跨越。
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全面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其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持续提升。
2010年末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2011年达11.68万亿元,占全国银行金融业资产总额的11.3%,是中国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大型上市商业银行,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末各项存款达9.62万亿元,各项贷款5.63万亿元左右,资本充足率为11.9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75%,均处较高水平,截至2011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下降0.48%,拨备覆盖率为263.1%,提升95.05%,各核心指标跃居国内可比同业前列。
农行年报也显示,其中间业务发展最迅速,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约461.28亿元,比上一年多收入104.88亿元左右,增幅超三成,如剔除代理财政部处置不良资产业务手续费收入后,那么这一增速更可提高至42.8%,其中的电子银行、信用卡、投资银行、代理保险等业务增幅均在50%以上。
2010年农行实现营业收入2904.18亿元,同比增长30.7%;净利润约949.07亿元,利润增长率达到46%左右;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777.31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净利润约1220亿元,同比增长28.5%,利润增长率居四大行之首。
作为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农行致力于建设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商业银行。
农行凭借全面的业务组合、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领先的技术平台,向最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
品和服务,同时开展自营及代客资金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等领域。
截至2011年末,本行总资产116,775.77亿元,各项存款96,220.26亿元,各项贷款56,287.05亿元,资本充足率11.94%,不良贷款率1.55%,各项核心指标均达到国内金融业领先水平,穆迪长期存款评级/前景展望为A1/稳定;惠誉长期主体评级/银行稳定评级为A/B+,前景展望为“稳定”。
中国农业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3,461个,包括总行本部、32个一级分行、5个直属分行、316个二级分行、3,479个一级支行、19,573个基层营业机构以及55家其他机构。
境外分支机构包括3家境外分行和4家境外代表处。
主要控股子公司包括6家境内控股子公司和3家境外控股子公司。
净利润的高速的增长,这当然与农行的经营模式分不开。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农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规模、品牌强大。
在国内,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
特别是农业银行与“三农”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在海外,农业银行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并在新加坡、香港设立了分行,在伦敦、东京、纽约等地设立了代表处,近年来多次被《财富》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第二,网点、网络覆盖面广。
农业银行拥有近3万个机构网点,居全国各大银行之首。
这些网点分布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在全国的每一个县市农业银行都有支行,这是农业银行以外的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不具备的。
同时,经过多年努力,依托信息技术,农业银行所有网点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把巨大的网点优势进一步提升为网络优势,拥有大型银行中覆盖范围最广泛的销售网路和最高的经济发达地区网点渗透率。
依靠网点、网络优势,农业银行能为所有城乡客户提供更加统一、快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农行自2003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提名,并连续5年跻身“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前列。
这标志着农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科技优势和商业价值。
第三,横跨城乡、客户资源丰富。
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最广大的人脉
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
且农行是县域金融领域的领导者,这将是它最为核心的中长期优势,因为县域金融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存贷差也好于同行水平,还享受若干政策优惠。
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高效的资金汇划系统可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吸引了大批优质客户。
然而,农行的经营模式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稍逊色于同业。
尽管公司资产质量在过去3年中处于逐步改善阶段,但相较同业仍旧稍显逊色。
县域贷款、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贷款质量的变化趋势、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质量仍需要农行密切关注,是农行的潜在风险。
目前公司拨备覆盖水平尚低于同业,信贷成本短期仍将维持高水平。
第二,历史包袱沉重。
农行与其他三大行不同,由于历史原因,承担了相当大部分与历史有关的政策性业务,与农村金融体系紧密的联系。
政策性业务严重制约着经营结构的调整,使经营管理更为复杂。
第三,人均利润率低。
网点及在岗员工多,尽管有助于农行的业务发展,但是同时也会造成人均利润率偏低。
农行的网点数及员工数都远远超过同行,因此人均利润率很难和其他三大行相比。
农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后一家上市的,工、中、建都已成功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顺利登陆A股和H股,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
,农行启动新中国金融史的开端,其上市也是金融改革史特别是股份改革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整个中国金融的国际化道路迈开了较大一步,有利于增强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农行IPO最大亮点,便是横跨城乡的独特定位,“显著受益于未来中国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被列为农行竞争优势之首。
出生时不受待见,并不等于没有发展前景,农行必须以自己的业绩洗刷耻辱,而不是把上市当作成功的见证,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农行的软肋是布局于县域经济的架构,而农行的优势也在县域经济。
中国市场化向农村深化,向中西部深化,农村贷款、小额贷款恰恰是市场的空缺。
农行目前显然没有找到农村金融服务的诀窍,他们的管理成本、贷存比过低等,都说明服务没有做到位。
农行上市,为了中国金融业的未来,让我们鼓掌。
但必须提醒的是,金融机构上市寄托了中国改革的希望,民众承担了巨大的成本,金融机构上市绝不应该成为圈钱的同义语,而应该成为中国
资本与货币市场的顶梁柱。
参考文献
[1]李树生:关于我国农业银行改革问题的深入探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1期。
[2] 刘纪鹏:收官之作的遗憾,《华夏时报》,2010年7月23日。
[3] 叶檀:农行上市历史意义, 2010年07月15日。
华讯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