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教育制度PPT课件

5教育制度PPT课件


• 2、单轨制(美国)
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特 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阶段中分化出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系统 在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等教育相通。
从下而上的结构,即小学→中学→大学 优点: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仍是不平等的;大学学费高昂。
• 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主要内容
• 全国应在3年到5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扫除文盲、
普及小学教育;
• 将以15年左右的时间来普及高等教育,然后再以15年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
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 (三)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一般认为,库姆斯等人提出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的“非学校化”主张
都是非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思想。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二)制度化教育
•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
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 制度化的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
育制度。
•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
1、双轨学制(英国、法国、德国)
• 双轨学制是指为统治阶级子弟和劳动人民子弟分别设立学校系统,他们是同时
并存、互不相通的学制形态。
• 这种学制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的西欧各国,于19世纪后半期成型。
• 当前双轨学制逐渐向单轨学制转化。
一轨:学术教育,自上而下的结构,即大学→中学 一轨:职业教育,从下而上的结构,即小学→职业学校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
• (二)教育制度自身独特的特点:
1、客观性 2、规范性 3、历史性 4、强制性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 (一)前制度化教育
1、产生的标志——学校
2、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 会活动形式
3.《关 于教育 体制改 革的决
定》
4.《中 国教育 改革和 发展纲 要》
5.《中 华人民 共和国 教育法》
1951年
1958年
1985年
1993年 1995年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特点
• 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 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
平等权利;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主要内容
• “两基”、“两全”、“两重”型;
• 改变办学的体制,改革和完善投资体系。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主要内容
•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
美国学制
• 3、分支型学制(混合型学制或中间型学制)(前苏联)
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 后段——中等阶段实行教育分流: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 特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二、制约学校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1912-1913年; •蔡元培修订;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学制
壬寅学制系统图
癸卯学制系统图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改革
明确规定了中华扫人文民盲、普及实施九年 “两基”、“两 共和国的新学制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 全”、“两重”
1.《关于 改革学制 的决定》
2.《关 于教育 工作的 指示》
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学制
• 1922年仿美国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六三三”学制;
•时间长;
•又称新学制;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时间缩短;
壬寅 学制
癸卯 学制
壬子 癸丑 学制
壬戌 学制
•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未实行;
(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五)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六)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七)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五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 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 •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
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 各学校的关系等。
•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制
单轨制
分支型
• (四)本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外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 例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虽然两国尚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
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
• (五)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 山东省日前发布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安排,到2017年,全省将
新建、改扩建6000所公办幼儿园。在三年内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使入园率 达到85%,东部地区达到95%以上,西部地区达到80%以上,残疾儿童入园率 和接受康复教育训练率达到90%以上。
“择校”为何愈演愈烈?
第五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 1、含义 •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
的总称。
• 2、组成 •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
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例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 规则、条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