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战胡渐彪VS黄执中同场对辩的结辩词2008年7月17日世辩赛,娱乐赛黄执中是反方结辩:公众人物不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胡渐彪是正方结辩:公众人物应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不该表里不一)黄执中:我现在很坦白的说一件事情,马英九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因为他对外说他最爱的是台湾,可是其实他最爱的是老婆。
我们今天在谈表里不一,对方辩友告诉我人内心有邪恶,人当然有邪恶。
我告诉你,人的邪恶多的是。
从你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小的时候我们都是表里如一的人,因为我们很简单。
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坏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好的,拿到东西就我要,拿不到东西我就要哭。
我的喜怒哀乐,我做的不舒服,痛苦或者是对别人的不欣赏都会很明白的写在脸上,因为我们那时候没有责任,父母会容纳我们,老师会包容我们,我们没有责任。
可是你慢慢你长大以后,你就会发觉这个世界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当你走出到你的家门,进到了社会之后你会发觉:不对!社会会要你对社会尽一些责任。
于是,你会在一路的跌跌撞撞当中,就像对方所说的,你会发觉到----有些话不能讲,有些事情不能做。
可是你要知道,你于是知道把自己心里的某些感觉藏起来。
诶,没有错。
好,我不喜欢黑人,可是我不行,我对外讲话我不能说这种话。
我对内的深处我觉得很嫉妒,可对外我要说他的得奖是很应该的。
我内心有愤怒,有仇恨,可是我没有说。
因为我知道,当我站在公众人物的那一霎那的时候,我讲话是要对全体负责的。
可是,今天这场辩论只是讨论一件事----就是我对内的这种感受,我是要承认它仍然存在还是我要告诉我自己,其实我都是假,这些东西我并不恨,我并不讨厌它,我并没有嫉妒,我没有,我没有。
后者很恐怖,我不太能够理解。
你要知道,你今天这场处的这场比赛谈的是一个大原则---就是人的互相体谅。
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座各位都是。
你每天你做什么呢?在座的各位,你的每一笔私生活,每一个点滴你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能给人家看----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有些欲望不能给人家看,我们自己不会认为是很邪恶的----我们只是人,我们只是用文明包装起来的野兽。
可是当包装的时候我不会用对方的语气。
对方说包装的时候,他是嘲笑这个包装。
对我而言,我感谢我们人类还有这种包装。
我们愿意彼此包装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够很祥和的相处。
我如果不愿意包装,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把自己给format----就是把自己给格式化。
让我的内心深处都跟社会上要我做的一模一样----可是我不愿意!我为什么!?我为什么要牺牲我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如果有贪念,好,我知道,我不能够展露出来,可是我内心深处为什么不能仍然保持这种欲望?我如果真的有让我嫉妒或憎恨的事情,我见了面我还是会跟他去握手,我会说我们仍然是好伙伴,一起努力打拼,可是我内心为什么不能够告诉自己我说,我其实真的很讨厌他。
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
我们对外,我们对外我们努力做一个好国民,公众人物努力做个好榜样----像对方说的他是个典范。
我们做典范的功能就是我在面对社会的那一刻我不要给社会有不良影响。
可是当我回来,我关起门,我是里的时候,可不可以告诉我,我可不可以告诉我自己,我没有错,这不叫邪恶,每个人都是这样。
我心里有个小小黑黑的储藏室,我把我自我放在里面,我并没有错,因为那是我自己。
我拒绝告诉你说,我要因为社会的责任而把我自己的那部全部倒掉。
我不要把我的储藏室清空,我不要让我的外头跟里头都被社会格式化的一模一样。
谢谢大家!胡渐彪:其实坦白说,我很同情执中内心中这种挣扎,这种苦痛,您内心中对于黑人的仇恨,对于所有成就人士的妒忌----对不起!以上言论均属由您口中说出来,我加以引述而已哈。
对于您内心这种种的不满,我们都可以加以同情的了解,并且大度的包容,并且走近你,鼓励你,开导你。
但是,各位,我并不能鼓励你表里不一。
如果你真的是告诉自己我还要表里不一----换句话说,你正在主张的就是说我内里的妒忌,我的仇恨依然保持,可是外面我包装得好好看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叫做给我保留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去腐烂!各位,人的成长是什么?人的成长本来就是从坏走到好,人的成长本来就是从堕落走向前进,但是对方辩友的主张是什么呢?他告诉你说不要紧----公众人物,你反正走上台面了嘛,大家看得就是你表面的那层风光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内里就给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空间,我爱怎么烂我怎么烂。
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同一回事,但是实质看来对于社会上的作用对方看到了吗?如果今天我们真的告诉大家说全世界都认为公众人物可以表里不一,那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在脑海中要想的是什么?诶!这个表现善良的艺人,嘶...到底他内里是不是大奸大恶呢?是对方说的嘛,公众人物就不应该表里如一嘛!那我们这时候有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善良的人你应不应该当公众人好呢?要照你的理由来说,善良的人绝对不可以当公众人物,因为你越善良,你就越会为非作歹----你能接受这样的推论吗?要照你这样推论下去,越奸恶的人就越应该做公众人物。
为什么呢?因为他越奸恶、他越表里不一,他做出来的行为越能够爱国爱民嘛!各位,如果当今天我们都鼓励大家说,我们应该接受表里不一,那我们今天就应该换一副倒过来的眼镜来看台上的这些人。
那个口口声声宣称要改革、要拒贪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心诚意,是不是应该质疑他、挑战他、批判他?还是换一种口吻人说:“啊,他做得真好,因为他表里不一啊!”;面对这一个突然间退党说加入另一个党(的人),我们不应该去怀疑他到底骨子里头是不是贪图官位名利,我们应该说的是:“啊,他也许是表里不一呢?我们应该学习他。
”照对方辩友这种逻辑理论推论下去,我们只有两个结果任你选择:第一,全世界,我们让奸恶的人来做公众人物吧,善良的人请退一边去,你愿意吗?第二个结果,我们依然不管,我们就让人自然在台上做他要做的公众人物,我们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就满腹疑窦地一边在猜:到底这个人是真善良,还是假善良?这还是不重要,最重要是什么----啊,面对这个人表里不一,到底我是应该批判他,还是赞美他?因为按对方辩友这种说法,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的话,那我们应该对他大肆赞扬才对。
各位,来到今天的时代,我们都说我们资讯发达,你我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
然则,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咨询,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搞不懂真相!如果我们今天主张告诉大家说,我们随时可以表里不一,没问题!那换句话说,对于那些满口谎言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面对他们口中说出来的话,我们要怎么去追究?因为你无从追究,因为你要追究的话,你就违反你自己的道德价值标度,那就是——今天的公众人物是不应该表里如一的。
说到这里,说回来,人总是人。
我们今天都会有自己灰暗的一面,我们今天有自己不能解决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去改!而不是去盖!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A组总决赛: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1、攻辩小结黄执中: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刚的质询答辩,对方辩友在猜我们桌上的喉糖的时候,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说我三个都猜可不可以呀。
在这场比赛当中,当然可以,可是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观众,我们在人生的选择当中,可以说我统统都要可以吗?好像不行吧。
不管我们是科学家在做实验,不管我们是学生在选择人生的经历和过程,不管我们是一个企业家在选择企业投资的方向,我们好像都必须要从中择一,当然如果遇到顺境,我们第一次都猜对,我们就得到了成功的果实,我开了第一个杯子知道里头有东西了,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看看其他杯子里的东西的机会。
《阿甘正传》里头不就有一句话吗: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吃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它味道是什么?顺利的人有一个特色,就是他永远都吃到他最喜欢吃的那颗巧克力,可是呢,他永远不知道其他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他也永远不知道别的路途会有什么样的风景。
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所谓的顺境,有三个立意,第一个是在生理上的发展,可是我们要知道,生理上真的是在顺境当中比较容易带来发展吗?我们都知道,人体为什么会产生对病菌的抗体,就因为是我们生过病,才会有抗体的,如果从来就没有生过病,一场病就把你击倒了,这怎么会是顺境的发展呢?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有顺境,身体才会好,可是这跟我们的经历也不一样,一个富翁,有车子,有房子,有仆人这种是顺境吧,他的身体会比农夫来得好吗?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的心智在顺境当中会成长,可是我们就要想想看了,如果我们去念大学遇到两个老师,一个是严格的老师,一个是偷懒的老师,随便课程都让你PASS,随便你交什么作业给你高分,这总是顺境,可你的心智会成长吗?最后我们还想到,有关品格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我身在一个父母极度宠爱的顺畅环境里,打破花瓶父母说没有关系,捉弄小孩子,没有关系。
对方辩友,这样的溺爱品格会正常吗?谢谢大家!2、回答嘉宾提问黄执中:我了解,谢谢蒋老师的提问,我方的看法是基本上我能够知道,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当然是希望能够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如果让父母来选择的话,他当然是希望子女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忍苛责。
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希望下一代活在好的环境里头,是因为我们不忍心看他受苦。
可是其实我们又知道,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种种能力,其实都是从困难当中出现的,如果我这个父母,帮他解决困难,我为他创造一个顺境,帮他解决困难,其实这个小孩子,并没有解决困难,是我帮他解决困难,顺境不会让人拥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呢,我们知道,不管是科学家也好,先烈也好,他们对于其他的人,其他的百姓,或者是其他的民众,他怀的心意其实跟父母一样的,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够让大家更快乐,更幸福。
可是成长,我们不希望你们以此为满足啊,你们要去寻找你们人生的逆境,你们才能更成长啊,谢谢大家!3、总结陈词黄执中:大家好,对方辩友刚刚最后一句话是“衣食足而知荣辱”,可是我们要想想看,如果我们从小到大,衣食总是足的,我们怎么知道,荣辱这种事情会在衣食不足的时候消失呢?我们是不是就因为我们历经过战乱,饱尝过饥饿,看到道德往往要借由物质的一些基础上才会出现,所以我们清醒到了,哦,原来不足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道德,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智慧就增长了。
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聊过几个问题,我们今天谈到,唐三藏去取经,对方辩友一直在谈孙猴子,可是我们要了解,孙悟空为什么能有72变?他不也是被太上老君关在那个炼丹里头,练了半天,才成火眼金睛吗,他不也是去求仙求佛才学到的72变。
孙猴子当初蹦出来的时候,他就自满自足,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水帘洞的一个小猴王而已,怎么会成佛成仙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是对谁,逆境对我们而言,都是有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