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脉络梳理
中国近代历史
阶段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840——1860年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184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
(1851)、定都天京(1853)、《天朝田亩
制度》(1853)、《资政新篇》(1859)、天
京陷落(失败1864)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逐步解体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1860——1895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
军火烧圆明园(1860)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及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
年代)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5——1900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
约》(1895)、黄海海战(1894)、台湾军
民反割台斗争
戊戌变法(1898)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1900——1912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
丑条约》(1901)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1900)
辛亥革命:兴中会成立(1894)、同盟会
成立(1905)、武昌起义(1911)、中华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三民主义(1905年同盟会纲领和《民
报·发刊词》)
1912——1919年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其统治时间为1912
—1927年)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
杂志》开始)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1918年李大钊)
阶段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919——1927年
(中共成立和国民
大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1919)
中共的诞生(中共“一大”1921)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
北伐战争(1926年开始)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
民族工业又开始迅速萧条。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
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
1927——1937年
(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9月)、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土地革命、红军长征(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
发展(1927—1936)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37——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九一八事变(1931)、七七事变(1937)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四大会战)
中共领导敌后抗战(1940年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空前残酷
打击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1940年《新民
主主义论》)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
思想(1945年)
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1947
年6月)
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
日)、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1949
年《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现代历史
时期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科技教育
1949——1956年(七年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
10月1日)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1953—
1956)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
策)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1954年)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万隆会议(1955年)
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中共“八大”(1956)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三年困难时期(1959
—1961)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问题》(1966)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导弹研制成功(20世纪60年代)
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1971年10月)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
走向正常化(1972)
中日建交(1972)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1970)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
号”(1973)
时期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科技教育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
设的主要成就:
法律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平反冤
假错案、1982年通过修订的宪法)
民主制度(1982年中共确立与民
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1984年颁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
法》、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
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世
纪80年代初邓小平)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
“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
岸的民间交流、实现“三通”(200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四川
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
四大(1992)、中共十四届三中
全会(1993)、中共十五大
(1997)、21世纪初基本建立
(2001年加入WTO)
对外开放:经济特区(1980、
1988)、沿海开放城市(1984)、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开发
开放上海浦东(1990)
中美建交(1979年元旦)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外交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
活动(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
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
友好关系(2001年成立上海
合作组织)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十二大(1982)、十三大(1987)、
南方谈话(1992)、十四大
(1992)、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
平理论写入党章
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
“神舟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