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求甚解 马南邨 完整PPT课件
不求甚解 马南邨 完整PPT课件
精选
2
• 4.一般论证思路
• 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 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 接的方式进行批驳。
精选
3
不求甚解
马南邨
精选
4
• 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30年参加“左联”,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
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
今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浅尝辄止。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 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精选
6
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二段:从甚“解不”求的甚意解 思”。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论述,提倡读
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
2、《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在内容
上有相似之处,都是 谈论读书的
;
但在写法上是不同的,前者是 立论
是 驳论
。
,后者
精选
12
能力拓展:
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 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 独特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 悟。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 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试一 试,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
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 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
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 针砭(biān)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 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精选
5
1、“不求甚解”语出晋朝陶渊明的作品《五 柳先生传》,原意是?现代汉语中作何解释? 在本文中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的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死抠字眼儿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精选
7
提纲
•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 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 义;
精选
13
作业:
• 练习册p61~63课内语段及课外语段练习。 • 摘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选出你最喜
欢的一句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 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
精选
14
•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 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 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 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
•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精选
8
本文的论证思路:
竖靶子 引出处
• 《不求甚解》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举例论证
驳论 道理论证
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
• ②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 点的荒谬性。
•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 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 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 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 人。
• ⑵间接批驳 • 驳立结合
• 道家与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 书方法也不同。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 谨、精细,道家对待读书,讲究意会, 以陶渊明说得最为准确,这就成为儒家 批评的目标。
精选
11
课堂反馈
1、“不求甚解”一语,出自晋 (朝代陶)渊明 的
《 五柳先生传》 。原意 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死抠字眼,儿 属
褒义 。今多指 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 含贬
一、简介驳论文的知识
•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 立论
驳论
• 2.什么叫驳论文
• 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 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
•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精选
• 3.批驳的方法 • ⑴直接批驳 • ①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 例:《不求甚解》“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对比论证
精选
9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 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 不求深入理解。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 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精选
10
• 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