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包包装分析

茶包包装分析

忆江南清香绿茶茶包:
优点:
a.排版:品牌名和品名分别放置适合的位置,让消费者知道改为什么牌子的绿茶,视觉冲击力强,交代该产品的净含量等一系列的信息。
b.色彩:由底部的绿色往上面渐变,给消费者视觉上就知道是绿茶,顶部则是绿色图案。
c.功能:中型包装,定位中等,全封闭型。
缺点:
a.排版:绿茶,品名字体偏幼稚,字体可以进行修改,改为毛笔字体,韵味会更足。信息排的有点乱,上面的信息都有,但有点乱。
市场上常见的茶包品牌有:龙井茶茶包,伏茶茶包,铁观音茶包,黑乌龙茶等等。
龙井茶茶包:
优点:
产品信息突出,文字内容简单明了,体现商业信息。
缺点:
一,从包装材质上看,本茶类包装是采用普通的塑料薄膜(PE)包装,压边而成,文字印在包装上。外观上看降低了产品的内在价值,使其产品的销售方向失去了主导地位,减少了一定的流通方向。
二,从排版设计上看,虽然有整体性,但大体色调比较单一,不符合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没有现代设计感,同时也不能突显龙井茶的优势,
三,产品的表现:一般包装常常通过开窗来向顾客展现里面产品的信息,一来使购买者更深入了解产品后产生购买欲望,二来是与产品外包装相协调,继而使包装的版面达到美的效果。而此包装的开窗面积过多,没有美感。
铁观音茶包:
优点:
a.排版:视觉中心为品名,在品名旁为中国古典韵味的图文,上下首尾呼应,排版比较适当,能直接告诉消费者该为什么产品。
b.色彩:色彩上运用金色底为主,上下位蓝色古典图文,体现了该茶叶的定位。
c.功能:以小包装为单位,冲泡快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携带,易储存。
缺点:
a.排版:品名字体偏小,由于是真空包装,所以字体显得有点小。
茶类包装-茶包
茶包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用纸或布包着茶叶,可以长期储存,使用是用水冲开。很多茶包里装的多为茶叶末子,但也不乏一些品牌会推出较为高档的茶包。
茶包起源
1908年6月,纽约茶商汤玛士·苏利文(Thomas Sullivan)时常寄送茶叶的样品给潜在的顾客群。为了降低成本,他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将少许的松散茶叶装在几个丝制小包袋里面。当时一些没泡过茶的客户在收到那些丝袋之后,由于不太清楚泡茶的程序,往往直接就把这些丝袋咚一声就往开水里丢。可渐渐地,人们发现这样包装过的茶方便好用,便逐渐形成了用小袋包茶的习惯。
b.排版:排版主次分明。品名与标志明确。
c.功能:储存方便,使用方便
缺点:
a袋型:可以半展示半开窗,这样也可以让消费者看到实物。
优点:
a.排版:中间插入了图片更加生动,形象,图文并茂。
b.色彩:黑色为主,颜色统一。
缺点:
a.排版:字体过于复杂,黑体,宋体,韩文都有出现。
一品伏茶茶包:
优点:
此包装采用纸质材料包装,再加上整体降调的色彩设计与抽象图案的运用,整个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传统韵味,在排版上也有相对清晰的视觉流程,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商品的内容,并使购买者产生古风的联想,从而购买。
缺点:
此包装属于保守安全型包装,因为,在现今的茶类包装,大多采用这样的设计,有些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另外,从购买者的为,购买者一定是要了解商品所有信息后才会被其打动,从而购买,所以,作为茶包装,此包装缺少一个向消费者展现其产品的设计区域-----开窗。
茶包与茶叶的区别
从整体上讲,茶包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减低或提升茶叶质量,而是为了方便携带和冲泡,更多的是顾及便捷性。自然不可避免的要损伤茶叶的外形了。但是对于出门在外的喝茶爱好者,茶包也是有其优越性的。
1其实茶包和茶叶就比如素食面和手工面的区别。
2纯粹从喝茶来讲,茶叶还是要比茶包略胜半筹。
当然爱喝茶的人通常不会用茶包泡茶,因为里面都是茶叶末子,没有香头和茶叶在杯中灵动的美感。 如果只是一般的解渴,用茶包泡茶就方便,易清洗。如果想用牛奶冲茶那就用茶包,喝起来方便。
b.功能:一旦打开,储存不便,封闭型破坏,可以分小包装或者做个小拉条。
优点:
a.排版:排版简单,商标居上中,突出是君山的绿茶。
b.色彩:色彩统一,绿色调,深绿和翠绿
c.功能:净含量大,实惠,拉条便于保存,多次使用。
缺点:
a.袋型:可以半展示半开窗,这样也可以让消费者看到实物。
优点:
a.色彩:颜色打眼,以红色为主,主标是白色底,红白相间,色彩协调。在柜架上能吸引顾客的眼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