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DP产出模型中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

GDP产出模型中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

GDP产出模型中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GDP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影响GDP增长的因素很多,分析这些因素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正确认识这些因素,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

探索影响我国GDP增长因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GDP产出模型的设定讨论GDP产出的模型,先从谈起。

就一般而言,的资本存量(K)愈大,资本生产率(g)愈高,产出(Y)就愈多。

用公式表示即为,Y=K×g (1)存货投资(n)的变化制约着资本的运营,影响着的产出。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出现意外的存货投资减少,为满足市场需求,维持正常的存货水平,在报告期就会增加产量,加大固定资本总额的使用,从而提高资本生产率. 资本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单位资本存量创造的产出(通常指GDP)。

出现非意愿的存货投资增加,为使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销售相适应,在报告期就会减少产量,从而就导致闲置资本增加,降低资本生产率。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非意愿存货投资的增加,报告期能闲置资本多少呢?这就需要计算出资本—产量比率(U),即生产单位产量(Y)与要用(以货币计算的)几单位资本设备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即为:U=K/Y (2)闲置资本= U×n, (3)实际使用的资本总额Ks=Kt-1-ut-1×nt-1 (4)y=gt-1×(Kt-1-ut-1×nt-1). (5)在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的产出要计算新投资的资本形成额(△K)增加的产量(△y).△y=△K×r (6)r为投资效果系数,即一定时期内单位投资量(资本形成额)的产出。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产出为Y=gt-1×(Kt-1-ut-1×nt-1)+△K×r (7)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之总和。

的产出水平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在宏观经济中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的呢?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启示:非意愿存货投资=储蓄余额(N)。

按照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两部门(消费者和厂商)经济中,从产出的角度看y=C+I,从收入的角度看y=C+S,于是就有I=S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支出中,把未卖掉的产品看作是存货投资,因此,投资总额=实现了的计划投资+非意愿的存货投资,相对应的就有储蓄总额=已转化为投资的储蓄+储蓄余额,依据储蓄-投资恒等式就得到非意愿存货投资=储蓄余额。

据此,宏观经济中的GDP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 Y=gt-1×(Kt-1-ut-1×Nt-1)+△K×r (8)该公式表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本总额K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规模,资本形成额△K、资本生产率g、资本—产量比率u、投资效果系数r、储蓄余额N 决定着经济运行的水平及发展速度。

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着GDP增长呢?二、模型中各因素的影响分析为了便于讨论,列出下表:注:表中各年的资产形成额为投资率的38%。

一、储蓄余额与报告期GDP增长的关系。

基期储蓄余额,制约着报告期GDP产出的大小。

储蓄余额愈少,闲置资本也就愈少,实际使用基期资本总额就愈大, GDP产出就愈高。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影响GDP增长的资本形成额及投资效果系数不变时,随着储蓄余额的减少,报告期GDP增长速度就会逐年提高。

在表中,从第3年到第7年储蓄余额逐年减少,第4年到第8年GDP逐年增长。

第1年和第6年储蓄余额为零,第2年和第7年GDP增长速度达到1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第7年储蓄余额出现负数,第8年GDP增长达到25%。

这表明经济在运行中,需求旺盛,将正常的库存用于消费或投资,报告期提高了实际使用上期资本总额的使用率,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保持正常的库存量。

二、资本生产率、资本—产量比率与GDP增长的关系。

资本生产率愈高,GDP增长就愈快,这是不言而喻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报告期资本生产率的高与低,是由基期储蓄余额和报告期投资效果系数的变化而决定的。

而资本—产量比率是资本生产率的倒数,随着资本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资本生产率愈高,资本—产量比率愈低;反之亦然。

当资本形成额及投资效果系数保持不变时,资本—产量比率愈低,GDP增长就愈快.而资本—产量比率对GDP增长的影响是由于储蓄余额的存在而引起的,当储蓄余额不存在时,资本—产量比率对经济的影响就失去意义.因此,只有提高投资效果系数,减少储蓄余额,才能提高资本生产率,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三、投资效果系数与GDP增长的关系。

当影响GDP增长因素的资本形成额、储蓄余额不变时,投资效果系数愈大, GDP增长就愈快;当投资效果系数愈小时, GDP增长就愈慢。

提高GDP增长速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用高新技术对原有的生产能力进行技术改造,新投资的资本形成额技术含量要高,而且产品要适销对路,才能增强投资效果。

四、资本形成额与GDP增长关系。

资本形成额愈大,GDP增长愈快。

资本形成额的大小是由市场决定的。

当某一类产品在社会上出现大量库存积压,固定资本大量闲置时,还会有哪个为生产这一类产品而盲目投资呢?这时想的不是投资,而是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才能刺激消费需求,把积压的产品销售掉;当某一类产品消费需求大,市场供不应求,而且还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家们这时想的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自然机制。

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研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不能为了赶、超发达国家,片面的只注重扩大投资规模,而要把提高投资效果放在首位。

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影响经济增长的资本生产率、投资效果系数、资本—产量比率、资本形成额、储蓄余额五因素中,除资本—产量比率外,其他四因素对GDP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投资效果显着,储蓄余额合理,决定资本形成额大小的投资率合理且不变, GDP才会稳定增长。

但是,这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是不存在的,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不可能在各个时期内始终保持一个不变的数量,它或者前进,或者倒退,正是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影响制约着GDP增长速度。

三、模型检验结果分析及启示任何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只有当它成功的解释了过去,才有可能为人们所接受。

因我们对投资效果系数的定义与计算办法,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由实际使用资本总额的产出加资本形成额的产出而构成,与经济界公认的、现行统计的有一定差异。

依据我们提出的宏观经济运行模型,探讨资本生产率、投资效果系数、资本形成额、储蓄余额,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的影响,需要对一些历史数据作适当调整。

调整方法步骤为:(1)y=gt-1×(Kt-1-ut-1×nt-1)(2)△y=Y-y(3)r= △y/△K(4)N= S-△K,S为实际储蓄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形成额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资本总额、实际储蓄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司(1997,20XX)的数据计算而得。

下表是1978年—20XX年经调整后的数据。

根据调整后的数据,计算了可能的GDP增长率,即假定影响GDP增长的因素不变报告期具有的产出水平,以及报告期各种因素变化所引起GDP增长的变化,并与实际的GDP增长率进行比较。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可能的GDP增长率的计算:可能的资本形成额具有可能的产出=Y×Mt-1×rt-1,M为投资率。

报告期实际使用资本总额具有可能的产出=Kt-1×gt-1;可能的GDP增长率= △y/Yt-1。

以1979年为例:1978年投资率为,投资效果系数为,资本生产率为,资本总额为,GDP为, 1979年GDP为。

△y=××=y=×2=可能的GDP增长率= (+ )/=(2)、资本形成额△K变化GDP增长率的计算:与基期相比,△K在增大的GDP中比例发生了变化,依据投资率变化计算△K的变化。

△K=(M-Mt-1)×Y△y=△K×rt-1,△K变化GDP增长率=△y/Yt-1。

以计算1979年为例:1978年投资率为,投资效果系数为,资本生产率为,资本总额为,GDP为;1979年GDP为,投资率为△y=()××.031=△K变化GDP增长率=/=(3)、基期储蓄余额N变化时报告期GDP增长率的计算 :基期储蓄余额对报告期y的影响额=(△Kt-1- St-1)×Ut-1×gt-1储蓄余额变化报告期GDP增长率=报告期y的影响额/yt-1。

以计算1979年为例:1978年实际储蓄为1385,GDP为,资本形成额为,资本-产量比率为,资本生产率为。

( )×× / =-(4)、投资效果系数r变化GDP增长率的计算:r变化GDP增长率=(r-rt-1)×△K/Yt-1。

以计算1979年为例:1978年投资效果系数为,GDP为;1979年投资效果系数为,资本形成额为。

()× / =-(5)报告期资本生产率的高与低,是由基期储蓄余额和报告期投资效果系数的变化而决定的,因而未对资本生产率进行计算和讨论。

实际的GDP增长率= 可能的GDP增长率+资本形成额变化GDP增长率-+储蓄余额变化GDP增长率-+投资效果系数变化GDP增长率- =依据以上方法,我们计算了1979年—20XX年各年的数据,列出下表:1979年-1988年10年平均每年实际的GDP增长率=可能的GDP增长率+资本形成额变化GDP增长率+储蓄余额变化GDP增长率+投资效果系数变化GDP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比可能的增长率提高了1989年-20XX年14年平均每年实际的GDP增长率=可能的GDP增长率+资本形成额变化GDP增长率+储蓄余额变化GDP增长率-+投资效果系数变化GDP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比可能的增长率降低了一、从计算结果来看,在投资率比较高的情况下,一味的提高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例,对GDP增长影响不大。

1988年以前提高投资率,平均每年GDP增长仅为%,1988年以后平均投资率,从1988年以前%提高到%,平均每年GDP增长仅为%。

这就使我们不能不对高投资率进行反省和研究。

资本总额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规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资本总额,或者从个人资本存量、个人资本增量来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只有比发达国家投资比例高,加大资本形成额的量,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累积扩大资本总额,才能有助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才能缩短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距离。

但是投资过大也会有损人们的生活,挫伤人们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同时,较低的消费比例,也抑制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导致市场疲软,销售不畅,产品库存积压,使面临无利或亏损局面,这样对国民经济近期发展影响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