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基础知识巩固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九曲.连环(____)滋.长(_____)高山之巅.(____)fēng(____)火气pò(____)péng pài(______)狂lán(____)wǎn(____)转píng zhàng(______)bǔ(____)育2.找出并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起我们民族的屏嶂。

___改为___(2)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 ____改为____(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

___改为____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B.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张军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选出下列句子语言表述得体的项()A.学生赵林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B.学生黄明收到老师送给他的一幅字画,感激地说:“我定会珍藏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

”C.某校即将举行一百周年校庆,李校长对赞助者说:“感谢您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

”D.昨天本人在阅览室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期盼拾到者高抬贵手马上归还。

6.下列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39米左右。

B.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C.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D.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

8.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9.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的活动,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B.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C.“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D.“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10.文学常识填空。

(1)《黄河大合唱》由______作词,_____谱曲,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_____》《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______》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

(2)《黄河大合唱》以_____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___________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____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出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11.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_________)(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_____)(3)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________)(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________)12.观察下面的这幅名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漫画,然后按要求答题。

【注】李白曾写过一首名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作品。

(1)漫画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2)假如你是李白,碰到这种情况,你会说什么呢?13.某班级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开场篇】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保篇】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图片。

(黄河山东滨州段几近断流)(一村民跪求不要再建工厂,还他们草原) (黄河受污染,鱼类大量死亡)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你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材料二:现在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qū zī diān 烽魄澎湃澜宛屏障哺【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注意“九曲连环”的“曲”不能拼成“q ǔ”;“狂澜”不能写成“斓”。

2. (1)嶂障 (2)泄泻 (3)原源【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嶂”“障”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D【解析】【详解】根据事情发展的规律,先有土地,再有人,人又创造文化,所以是“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流出了黄皮肤的部落,流出了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故选D。

4.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D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不耻下问: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B【解析】试题分析:A久仰:早已仰慕。

很早就知道并且仰慕你了。

语境为“学生赵林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所以错了。

应改为“久违”。

C绵薄之力:谦词,常用在说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运用对象错误。

D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

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运用语境错误。

6.D【解析】试题分析:D项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

改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7.C【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A句“大约”与“左右”意义重复,B句“健全”和“建立”语序不当,D“改善建设”一词多余,“进度”一词也可删掉,“加快……改造”即可。

故答案为C。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B.“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而非指普通人多,成语使用不恰当。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

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A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B项将“分号”改为“逗号”;C项将“冒号”改为“逗号”。

10. (1)光未然冼星海黄河颂》保卫黄河 (2)黄河坚强不屈抗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第(1)小题考查《黄河大合唱》的文学常识,第(2)小题考查对《黄河大合唱》主题的理解。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

11.对偶比喻比喻反复【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对偶。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