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专题片《再说长江—灯火石头城》提到《再说长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由得想到20年之前中日合拍的创造了当时中国电视收视记录的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
至如今它优美的主旋律仍然可以被很多人哼唱出来。
可以说《话说长江》是中国电视专题片的一个里程碑。
20年之后再次上阵,与之前不同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沿江各个城市宣传意识的增强进而是无处不在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改革开放即将进行三十年的时刻,无论是城市的面孔还是人民的生活,与2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变迁”成了《再说长江》的主线和中心。
正如《再说长江》总制片人刘文所说,“《再说长江》策划时明确的主旨就是以长江沿岸风光地貌,风土人情的变化来反映中国20 年的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巨变。
20年前的《话说长江》是部风光片,散文化的解说,让没走出过家门的老百姓看到了祖国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20年长江沿途很多地方都是旅游胜地了,早已不再神秘,所以这次我们以人为本,以纯纪实手法讲故事,用对比来展现长江的变化、中国的变化”。
然而,在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之中,有些骨子里的东西是随着社会乃至时代的变迁而恒久不变却愈发坚韧的,这些东西又同样被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一代代悄无声息的继承着。
所以“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看到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不变,20年巨变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血脉相承的不变。
”刘文又说。
本文所要着重解析的“灯火石头城”,就是在向人们展示一个变迁中的南京,同
时,也是继承中的南京。
“灯火石头城”讲述一个拥有着2400年厚重历史的古城——南京。
然而,南京的“古”,有名扬千古的人——勾践、孙权;有尽人皆知的事——郑和下西洋、签订《南京条约》。
如何在这连篇累牍的历史之中找到一个主线,一个见证者,一个贯穿物将这一集的“灯火石头城”讲述的浑然天成成了讲故事之前的重要决策。
制作者找到了它——城墙。
南京现存地表的城墙是明城墙,这座已经屹立了几百年的高大建筑见证了朝代更迭,人世沧桑,它虽无言,但是当人们看到它时,脑海中浮现的那些场景便是这座城墙最好的表达。
正如片中解说词一样“南京的明城墙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以城墙为主线,以南京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日渐明显的变迁以及对厚重历史的继承,创作者开始了对这个城市的观察、思考和深入的解读。
片中无处不在的真实个体:灯彩艺人王忠民、明城垣史专家杨国庆、书法家常志成、司机张福荣、拆迁户李传宏、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都或多或少的与城墙有着联系和沟通,就连跨江大桥电气工程师李浩也是地地道道在城墙下长大的南京孩子。
这一个个立体的现代的人,或许已经适应了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适应了不闻鸡犬但见车水马龙的环境,他们身上甚至还有小提琴、驾驶技术、轮滑、电气工程、城市小市民等等一张张现代的标签,但是他们又同时依恋着城墙、扎着彩灯、写下苍
劲古朴的毛笔大字。
南京这座城也正是由这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机的构成。
历史,也正是由他们承载才更有生命力。
“灯火石头城”故事的年代虽然穿越2400年,但其讲故事的年代却是在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那么这2400年的故事必定会深深烙上这30年变迁和30年继承的烙印。
这30年,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八个字的指引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由原来的“东亚病夫”一转成为了经济大国,每年其他国家难易企及的经济增长量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崛起,南京,虽然是一座千年古城帝王之都,但也不乏经济带动下的日新月异,跨长江大桥一座座的拔地而起,改变了600年“有记无楼”的历史兴建的阅江楼,秦淮河上既具传统色彩又有现代气息的大型灯会和导游动情的演绎,如此等等的现象都是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腾飞在南京这座古城的烙印。
再说政治,30年的政治改革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民来说应该都是有切身体会的,由政治斗争为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一概而论坚决不让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进入中国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家政治越来越敞开胸怀求发展,越来越关注人民关注群体。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致“和谐社会”正是这一转变的轨迹。
在如今的南京,同样可以搜寻到这些政治变革对这座城、对居住者的影响。
政府整顿城墙容貌的“民心工程”通过一位晨练者印证了效果,“以民为本”则是通过一个拆迁个例来予以展现,秦淮灯会的再度兴盛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则是对“和谐社会”
的图景解读。
故事讲述了一个千年古城,但其讲述的重点和重心却在看这部片子的每个人都能伸手触摸到并身在其中的时代段落。
一部《再说长江》,不仅仅有着对当年《话说长江》万人空巷的膜拜、向往和延续,更是一部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的丰功伟绩的一次清点和有意展现。
只是,现在的展现不同于当年铿锵的音乐配上刚毅的表情以及解说者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嚎叫,而是认清了人民群众的鉴赏水平和鉴别能力,采用一种和风细雨或者说是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他们所要说的所要宣传展现的“潜伏”在一个个看似随意的镜头一位位看似随机的采访对象中,让你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
相信,看完这个片子,可能不会每个人都清楚的在脑海中印上“和谐社会”四个大字,但对于和谐社会的图景却已经有了模型和样板,对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民的生活状态都会给以潜意识的肯定和向往。
国家不需要你每天把政策念在嘴上,但是只要你向往政策所带来的生活,你就是这个政策的顺民和支持者,也许你无意间的一次举动,就会更使你成为它的推动者。
这,就是国家广电总局每天努力筛选努力支持和努力封杀忙的不亦乐乎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