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作镜头的景深
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称这一点为最佳拍摄距离,既最佳成像点。
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拍摄得较为清晰。
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这种在摄像管聚焦成像面前后能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
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
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成像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二.决定景深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光圈与景深关系: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
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
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
同款焦距的镜头不同的光圈大小,如F5.6比F2.8的景深范围越大。
2.焦距与景深的关系: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
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
比如同样F2.0的光圈,f:1.7mm比f4.35mm的景深范围越大。
3.物距与景深关系: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
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
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
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
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镜头的景深参数,请访问vision-lens。
三.镜头景深计算公式/方法?
景深=(2×弥散圆直径×镜头焦距的平方×光圈值×对焦距离的平方)/(镜头焦距的4次方―弥散圆直径的平方×光圈值的平方×对焦距离的平方)
四. 测量镜头的景深的方法?
4-1. 把您的镜头与被测物的工作距离调到正确的位置;
4-2. 一旦您的画面对焦,使用软件测量你的物体;
4-3.现在移动物体使之接近镜头然后远离镜头,看您的软件测量的结果;
4-4. 你可以看到你的成像画面在允许范围里是不会改变的,这个范围就是我们所谓的景深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