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养殖模式调查研究一、模式起源2001年,潜江市农民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即在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方式放养小龙虾,每亩田每年可收获“一稻一虾”。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研究,针对只能收获一季虾,并且养虾和种稻时间冲突,到了插秧季节小龙虾生长规格不达标等问题,对该养殖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虾稻共生”的养殖模式。
所谓虾稻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一季中稻,全程养两季虾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将稻沟由原来的1m宽、深小沟,改挖成4m宽、深大沟,这样一来,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
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每亩田可多产100斤左右成虾,还解决了秋季没虾吃的问题,保证了成虾的质量和规格。
二、地域政策优势小龙虾养殖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北、江苏、安徽为主。
湖北主要以稻虾连作模式为主,江苏以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模式。
三、虾稻共养模式优点1、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规格,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2、使用的是无公害农药,使用次数比常规稻田要少,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
3、稻田养小龙虾需要开挖总面积17%的养殖沟,但是一年只种一季作物,冬季涵养水土保持了地力,再通过选用优良水稻品种、合理密植等方法,保证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穗数和正常穴数,83%的水稻产量远比同等面积水稻增产许多。
4、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
四、经济效益以今年潜江市虾稻共养收益为例:平均一亩田地产200多斤小龙虾,按规格不同,虾贩出价15—30多元/斤,每亩田地小龙虾收益能够达到3000—6000元/亩;每亩田能够平均产稻1200斤,每斤售价元/斤,每亩田水稻产值能达到2280元/亩。
一年每亩田稻虾总产值能够达到5000—8000元/亩。
五、产业发展升级1、小龙虾产业前景很好,目前产业正逐步走向正轨,繁育中心是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最根本的一种措施,好的种苗能更好的推动产业发展。
湖北省曾提出要花3个6000万打造小龙虾完整产业链,特别提出要用一个6000万元建两个繁育基地。
可借鉴鄂州市经验,建设规模化的小龙虾种苗基地。
六、养殖技术要点1. 克氏原螯虾双季共生模式(1)双季共生模式之一每年4月份至5月初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每亩放养35kg左右幼虾,每公斤130尾左右。
7月底8月初达到40g左右商品虾,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可达150kg。
然后每亩再放养20kg左右优质留种亲虾,雌雄性比3:1,让其自行繁殖与孵化。
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也可达到150kg。
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
如此往复循环。
(2)双季共生模式之二每年7—8月份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将克氏原螯虾亲虾按雌雄性比3:1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繁殖。
一般每亩放养40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0kg。
或者9月份克氏原螯虾抱卵虾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孵化。
一般每亩放养克氏原螯虾抱卵虾15kg。
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可达到150kg。
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也可达150kg。
如此往复循环。
2. 克氏原螯虾单季共生模式清沟消毒。
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kg,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
3、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稻田还是一般稻田,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二年的4~6月份才开始种稻。
利用冬闲的这段时间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每亩可收获50~150kg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可达400~1200元。
1、稻田的条件与准备。
稻田的面积宜大,一般几十亩至上百亩。
田埂较高,能关住40-60cm的水深。
田埂内沿四周开挖宽—,深0.8m的沟,面积较大的田,中间还要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沟宽—,深0.5m。
其它准备与前述的稻田养虾相同。
2、克氏原螫虾的放养。
中稻和克氏原螯虾的连作,在克氏原螯虾的放养上有三种模式。
(1)放种虾模式。
每年的7—9月份,在中稻收割之前1—2个月,往稻田的水沟中投放经挑选的克氏原螯虾亲虾。
投放量每亩40g左右的亲虾15-20kg,雌雄比例3:1。
亲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亲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稻田的排水、晒田、割谷照常进行。
中稻收割后随即灌水,施放腐熟的有机草粪肥,培肥水质。
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2)投放抱卵虾模式。
每年的8—10月份当中稻收割前后,往稻田中投放抱卵虾。
投放量为每亩12—15kg。
抱卵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人工饲料,但要投施一些牛粪、猪粪、鸡粪等腐熟的农家肥,培肥水质。
抱卵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及猪、牛粪。
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3)投放幼虾模式。
每年的9月份当中稻收割后,用木桩在稻田中营造若干深20cm左右的人工洞穴并立即灌水。
往稻田中投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投施量在250—300kg,均匀地投撤在稻田中,没于水下,培肥水质。
往稻田中投放刚离开母体的幼虾2—3万尾/亩,在天然饵料生物不丰富时,可适当投喂一些鱼肉糜、动物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投喂。
上述三种模式整个秋冬季,注重投肥、投草,培肥水质。
一般每半个月投一次水草,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草粪肥。
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可不投饲料,天然饵料生物不足时可适当投喂鱼糜、螺蚌肉等人工饲料,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投喂。
当水温低于15℃,可不投喂。
冬季克氏原螯虾进入洞穴中越冬,到第二年的2月份水温回升后从洞穴出来。
此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螯虾生长。
并加强投草、投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每半个月投一次水草,约50—100kg;每半个月投一次发酵的猪牛粪,约50-100kg。
有条件的每日还可适当投喂人工饲料,以加快螯虾的生长。
可用的饲料有鲤鱼的人工配合饲料,饼粕、谷粉,碎的螺、蚌及动物屠宰场酌下脚料等,投喂量以稻田存虾重量蚓2%加减,傍晚投喂。
人工饲料、饼粕、谷粉等在养殖前期每亩投量在500g左右,养殖中后期每亩可投1000-1500g;螺蚌肉可适当多投。
3月底用地笼开始捕虾,捕大留小,一直到6月初中稻田整田前,将田中的克氏原螫虾全部捕起。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主要注意施肥、用药和灌水。
一、稻田工程建造稻田工程建造包括田埂加固、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环沟、田间沟、遮阴棚等。
环沟指沿田埂四周开挖虾沟,宽—,深。
田间沟指在面积较大的稻田中间开挖的十字沟。
其沟宽—,深。
二、幼虾放养幼虾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清沟消毒。
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2、施足基肥。
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50-80cm,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kg,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
3、移栽水生植物。
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水葫芦等。
但要控制水草的面积,—般水草占虾沟面积的20%-25%,以零星分布为好,不要聚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塞。
4、过滤及防逃。
进、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5、幼虾放养。
克氏原螯虾虾苗虾种在放养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投放幼虾。
克氏原螯虾在稻田中饲养时,放养方法有几种:一是头一年的7—9月份将克氏原螯虾的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40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0kg,雌雄性比3:1。
第二年采用免耕法种植水稻。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克氏原螯虾幼虾,规格为2-4cm,投放数量为每亩5000-8000尾。
克氏原螫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三、田间管理在稻田中饲养克氏原螯虾,除要上足底肥外,不要求投喂人工饲料。
可在虾沟内投一些水草,在螯虾的生长旺季可适当的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锤碎的螺、蚌及屠宰厂的下脚料等。
每天早、晚坚持巡田,观察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
田间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稻保水、晒田、施肥、用药及克氏原螯虾的防逃、防害等工作。
1、晒田。
稻谷晒田宜轻烤,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
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克氏原螯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2、稻田施肥。
稻田基肥要足,应以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气层内,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
迫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kg/亩,复合肥10kg/亩,或用人、畜粪堆制的有机肥,对克氏原螫虾无不良影响。
禁用对克氏原螯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
施迫肥时最好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田间沟之中,然后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中,并为田泥和水稻吸收,随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3、水稻施药。
克氏原螯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稻田养虾的原则是能不用药时坚决不用,需要用药时则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生物制剂。
施农药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确保虾的安全,并要求喷药于水稻叶面,尽量不喷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区用药。
防治水稻螟虫,亩用200ml的18%杀虫双水剂加水75kg喷雾;防治稻飞虱,亩用50g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加水25kg喷雾;防治稻条斑病、稻瘟病,亩用50%消菌灵40g加水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亩用增效井岗霉素250ml加水喷雾。
水稻施用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含鞠酯类的杀虫剂,以免对克氏原螯虾造成危害。
喷雾水剂宜在下午进行,因稻叶下午干燥,大部分药液吸附在水稻叶上。
同时,施药前田间加水至20cm,喷药后及时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