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局部改革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未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体制)→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20世纪50年代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015·衡阳五校高三11月联考)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A.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兴起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2.(2016·乐山月考)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3.(2015·乐山期末)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4.(2015·烟台质检)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2015·南昌调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6.(2015·云南一模)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A.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7.(2015·北京顺义一模)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③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④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8.(2015·古巴彦淖尔一模)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
”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9.(2015·湖州期末)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
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10.(2015·苏锡常镇一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
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这表明()A.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1932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支持苏联的经济建设D.资本主义危机给苏联提供了发展机会11.(2016·张家界月考)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D.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2.(2015·温州二模)建国初期,中共中央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论十大关系》发表②苏共二十大召开③中共八大召开④斯大林逝世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
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是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的特点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
(4)根据材料四,里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这一“改变”之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什么经济?(5)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14.(2015·扬州期末)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着各自的探索,但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
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
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
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材料三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
——转引自洪向华《强国之路》(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不同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工业、经济体制分别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以后,中国在这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答案精析1.B[“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寓意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选项中只有自由主义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其他几项中资本主义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色彩均不明显,故A、C、D项错误。
]2.A[据材料“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故A项正确。
]3.C[苏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与材料意思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的改革开放体现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B[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问题,利用市场发展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
]5.D[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可知没有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故A项错误;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工业措施,故B项错误;C项是新经济政策中农业措施的作用,故C项错误;从新经济政策的工业措施可知其直接目的是利用私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