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又名:黄淮海平原)
一、绘制轮廓
西起太行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区一线与长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多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山东半岛东南部为湿润区),属暖温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1月均温小于0℃,降水变率大,
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

2.地形:主要位于第三阶梯,我国第二大平原,是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海拔多在50m以下,平坦宽阔,有零星低矮
山地,地形完整。

3.水文:夏季为丰水期(夏汛),冬季为枯水期,径流季节变化明显。

黄河流经该地含沙量大,黄河有凌汛。

易春旱,纬度高有结冰期。

河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地下
水。

4.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利于根系生长,但盐碱化严重。

5.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

但农作物取代森林占地较多。

三、社会经济条件
1.农业:①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两年三熟,无霜期较长200~220天;土
地平坦肥沃,有河流水提供灌溉;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耕作历史悠
久,耕作经验丰富;市场广阔。

该地有全国商品棉基地冀鲁豫平原。

②弊:春旱,夏涝,风沙,盐碱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春季和秋季的寒潮不利于农
作物越冬。

③粮食作物:冬小麦,谷子。

经济作物:花生,棉花,芝麻,大豆,甜菜
④冀鲁豫平原成为商品棉基地的原因分析:
(1)自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降水少晴天多,对棉花后期生长
和收摘有利。

水源: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土壤:土壤土层厚,土质疏松,适宜棉花根系生长。

(2)社会经济:市场: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交通:交通便利
政策:有国家政策扶持
2.工业:①自然:能源:有丰富的煤,石油及铁铝土铜金等矿产(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原)。

原料:是中国小麦、棉花、花生、芝蔴、烤烟等作物种植面积最大
的农业区,也是温带果品苹果、梨、柿和核桃、板栗、红枣
等的主要产区。

沿海平原是重要海盐产地(长芦盐场)。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缺乏。

②社会经济: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近海运输及便利的铁路公路。

劳动力:劳动力廉价且素质高。

科技:科教发达,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分布,科技力量雄厚。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棉基地农业发达。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广阔(天津港可辐射华北西北东北)。

国家政策:扶持鼓励。

3.人口:人口稠密,素质高,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

城乡人口分布不均,城市人口过多,环境压力大。

4.交通: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易淤积。

对交通线路限制小,工程造价低
交通便利,多交通枢纽:京津,郑州等。

铁路:京哈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
线。

管道运输:输油管道:大庆—大连,大庆—秦皇岛—北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