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备课日期2014年 3 月 4 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动物细胞养的含义。
2\说出动物细胞养的所需条件。
3\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程序。
4\简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教学难点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1)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了?(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涉及的原理是?二、讲授新课:(一)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动物细胞培养1.发展历史:单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
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n)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
蝌蚪的神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
哈里森的实验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
此后,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44--46面相关内容。
注意关键词:细胞贴壁接触抑制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提问: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幼龄动物组织或胚胎→剪碎→胰蛋白酶分散成单细胞悬液→原代培养→分瓶传代培养。
分析核心概念: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为原代细胞。
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根据你所学的内环境知识,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体外培养的细胞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2)、体外培养细胞时需要提供哪些物质?归纳整理出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2)、营养(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动物血清、血浆等。
)3)、温度和PH36.5 +0.5度;PH为7.2-7.4。
4)、气体环境:O2和CO2(95%空气和5% CO2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1.为何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2.比较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列表比较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原理培养基性质培养基独特成分培养结果培养目的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生产蛋白生物制品: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
(2)获得大量自身的皮肤细胞,用于植皮。
(3)用于检测有毒物质(4)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想一想: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那么是否能用类似的方法,使动物的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呢?再想一想: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那么是否能用类似的方法,使动物的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呢?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记一记动物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克隆动物: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
归纳:1).共分成两大阶段:核移植和胚胎移植2).取卵细胞作受体细胞的原因是:它是最大的细胞,易操作,它发育可直接表达性状3).严格来说新个体有卵巢母细胞的细胞质所以有两个亲本的性状克隆动物的研究意义:1).克隆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2).改良动物品种3).治疗人类疾病,作为供体4).保护濒危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1).许多克隆动物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如体型过大,异常肥胖,发育困难,免疫失调等。
2).成功率非常低及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三、课堂小结: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四、课堂练习:1.下列与动物细胞培养有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B.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滞C.动物细胞培养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但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和获得大量自身健康细胞2、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的目的()A.促进蛋白质水解为多肽B.去掉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C.去掉细胞膜暴露出原生质体便于细胞融合D.使动物组织分散为单个动物细胞进行培养3.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
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5.下列哪—项属于克隆()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B.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D.将某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五、布置作业:名校学案:本节内容的课堂基础达标六、教学效果追忆: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