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完整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完整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
院系班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2班
*名:***
学号: ************ 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3/4/13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城乡关系的平等和谐,而当前的城乡结构还是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是“不和谐”的。

城乡关系的妥善处理,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缩小城乡差别的历史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这项伟大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最广大人民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既解决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又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也出现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

中国能否在保持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以较小的代价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软着陆”?能否避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本国现代化过程中往往陷入的“现代化断裂 ?如何最充分最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利益进行协调和整合的制度建构,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一种具有权威解释力、涵盖力、包容力、凝聚力的全社会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以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种共同的价值导向。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省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决
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区(县)作为连接城乡的结合点,集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于一身,是城乡统筹最直接的操作平台,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突破口。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有百年商埠之称的周村区在这方面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近年来,周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谱写了一曲城乡共荣的新篇章。

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同时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即作为生产过程基本力量的劳动群众的历史。

这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根本立场。

人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因素,并且把人看作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样的认识并没有错,问题是人在经济发展中是被当作目的,还是被当作工具。

旧的发展观把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目标取向,因而很容易使人成为一种工具。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新的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体现的是一种根本性的人文关怀。

必须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均衡“社会事业”——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在农村,几年来,周村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注重从农民最急需、受益面最广、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人手,推动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向农村配置,收到了明显成效。

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

周村区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扶助贫困户倾斜。

近三年累计完成投资达4.2亿元,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周村区通过深入实施“服务为农、产业兴农、项目强农”行动计划。

全面落实“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改善。

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基础设施方面一是加快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

初步形成了干支相连、区域协调、镇镇通达、顺畅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二是按照“同源同网同质”的原则,建立城乡供水体制。

三是加快完善城乡农用设施体系。

公共服务方面,一是着力推动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

调整优化城乡教育布局,率先在全市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二是着力推动城乡卫生均等化。

大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全区90处中心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全部完成规范化升级改造。

三是着力推动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

全区所有镇、街道都建立了综合文化站,
50%以上的村居都建起了文化大院或文化中心,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周村区的实践探索启示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依托和载体,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只有借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均衡城乡事业,进一步改善民生,才能回归到城乡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到,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①农民消费无法启动,目前占总人口70%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不到30%的商品,农民收入无法提高,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情况就将延续下去,我国启动内需的政策也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②农村居民的贫困威胁着社会稳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人均年收入在1200元钱以下的比
例占到2O%,人口总数达到1.8亿,人均年收入在600元以下的比例达到3.23%,人口数近3000万,如此巨大的赤贫人口是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

应当看到“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是前后相继的关系,社会不稳定谈不上和谐。

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再走就“三农”抓“三农”的老路子。

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城市的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城市也难更好地发展。

也正如马克思所
说:“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