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容院顾客营销策略分析

美容院顾客营销策略分析

目标顾客营销是指针对特定消费者,研究其消费心理,采用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这里主要分析女性的购买心理、消费心理。

女性在消费心理方面与男性不同,因此其购买心理与购买行为也各有特点。

女性购买欲望上多爱自我感觉,另受购买环境气氛影响,容易冲动而产生购买行为。

当她们逛商场时,碰巧看见一位美容师在为某顾客作化妆品示范,很容易受到感染,从而被深深吸引,再经美容师的热情推荐,化妆品迷人芳香的熏陶,很容易冲动一次,即兴购买。

另外,女性购买化妆品,一般自我意识比较重,常常以个人喜好,或参照一定标准后,实施购买行为。

女性天生好幻想,神经非常敏感,她们在选购化妆品时,爱凭主观感觉,以所见、所闻、所触摸为参照,然后决定购买行为,这种特别的心理特点,在销售中决不能忽视。

如果销售的是情感型商品,则要得到女性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认同,化妆品的使用价值是美容,从情感方面还要满足女爱美、希望青春常在的心理需求。

一些著名化妆品公司正是把握了女性的这一消费心理,不在乎价格高低,进行情感诉求,使产品畅销不衰。

针对目标对象,以情感诉求方式的案例不少。

早在七十年代,当西方女性们刻意追求独特个性时,露华浓化妆品公司针对这一需求,率先推出“查理”香水,并宣扬“个性化”情感,引导一种生活方式,完全别开产品功能宣传,将“查理”香水包装成香味独特,新颖别致的个性化商品,引得不少女性争先购买,产品供不应求。

创造了独特的隐性营销模式。

不久后,女性的情感又发生变化,从独立性变为追求女性化,露华浓公司又推出“琼特”香水,尽力突出诉求“女性化”特点,使其产品再次受到市场青睐。

针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可以打造不同的个性品牌,业内人士将女性在购买化妆品时的心理状态,总结为以下几种:
虚荣心:从营销角度分析,女人有两张脸,一张是实在的,一张是梦想的。

通过化妆可以装扮自己,使女性更加靓丽、健康,青春常在。

化妆可以增强自信心,得到他人的艳羡。

还有一些女性虚荣心重,以消费名牌高档化妆品来彰显自己的财力与品味,喜欢向别人炫耀,或满足一时的好奇需求。

恐惧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皮肤会出现皱纹、斑点,失去弹性,暗淡无光光泽而逐渐衰老。

女人天生爱美,天生就怕老,担心皮肤会过早老化而使青春流逝,容颜衰老,因此,将希望寄托在化妆品上,梦想某种化妆品能留住青春容颜,因此容易对化妆品情有独钟,甚至长期青垂于某品牌。

攀比心:女性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消费习惯和个人喜好,拥有比别人更多更好的化妆品。

而这种攀比意识,永远无法使她们得到满足,即使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得到她“奢望”的东西。

女人不爱关心社会新闻,但却非常关注自己周围的事情。

看到同事买了一件漂亮衣服,他们就会想拥有同样的衣服,甚至更好的。

如果自己所钟爱的衣服别人都拥有了,顿会感觉揪心,无优越感可言,这就是攀比心在作怪。

占便宜:只要有便宜可占,女人往往会毫不拒绝。

这给精明的商人们抓住机会,纷纷打出了“忍痛大削价”、“免费赠送”、“巨奖销售”等怪招,遍街林立的专营“特价商品”的商店也应运而生。

在女人的购买心理中,不管是否实用,只要有甜头可吃,她们就会毫不吝啬地花钱买便宜。

流行心:女人崇尚流行,追赶时髦是她们的喜好。

对于新潮的东西,她们绝不会视而不见,莫不关心。

她们对流行色的变化相当敏感,都渴望永远走在时尚的前沿,决不愿落后半步,这正好中了商人反季节销售的诡计,这其实是一种超前的消费。

模仿心:女人对名人特别有好感,往往乐此不疲。

特别是大名星,凡他们喜欢的,自己也跟着莫名地喜欢。

名人喜欢的衣服,买!名人喜欢的首饰,买!名人签名售书,快抢!于是就花了不少冤枉钱。

曾风行一时的“简爱帽”、“幸子衫”以及“慧芳服”的流行就是基于这种心理。

彷徨心:女人在购买商品时,不果断,态度总是犹豫不决。

“到底挑哪一种呢?”东店出,西店进,逛了一家又一家,看的多越没法定,挑得眼花缭乱。

一旦碰上老练的售货员,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告诉她们“这个最合适”的理由,女人就很相信,稀里糊涂买了下来,也许所买的衣服以后从来不穿。

某化妆品经营者说过,工厂里制造的是化妆品,但营销人则在贩卖希望。

希望是一种美好的憧
憬,是一种无形的、难以把握的感情心理。

推销化妆品,实际就是推销一种希望,就是推广一种理念。

化妆品是一种利润空间很高的行业,其总体消费价格中,化妆品的原料成本所占的比率普遍较低,几乎相当。

而有差异的是营销上的投入,如品牌、包装和广告促销上。

商场内的专柜展示、灯箱广告的场景布置、服务人员、广告模特以及美容师的现场示范、顾客的免费试用等,这些都是营销费用中的重要环节,都是针对女性的消费心理而设计的,以引起她们心理上的认同,使她们产生潜在“美”的需要,从而把希望寄托在化妆品上。

女性购买化妆品,大多是出于心理的、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针对这种特别的心理嗜好,化妆品营销人员要仔细研究女性心理,采用适当策略,把最美好的希望销售出去,将希望与爱美紧密相连。

摘自: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