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月份月考科学试卷

5月份月考科学试卷

5月份月考科学试卷本卷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l-35.5 Cu-64 k -39 Ca-401、下列是对成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 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B.水涨船高-----------说明了以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C.凿壁偷光-----------说明了光在同一介质中直线传播D.画饼充饥-----------说明了人的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3、下列使用玻璃棒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精制粗盐时,首先要用玻璃棒将大颗粒粗盐捣碎B .测定雨水的pH 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雨水样品滴在pH 试纸上C .配制氯化钠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固体溶解D .实验室过滤泥浆水时,把泥浆水沿玻璃棒倒进过滤漏斗中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 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 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5、小明想通过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进行下列实验,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验证欧姆定律B .验证焦耳定律C .测定电阻R 1消耗的功率D .验证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6、一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A 、B 、C 和D 中保持静止,情况如图所示。

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7、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特异性免疫 ②计划免疫 ③人工免疫 ④抗体B.① 染色体 ②DNA ③ 基因 ④脱氧核苷酸C.①无性生殖 ②营养生殖 ③嫁接 ④扦插D.①生态系统 ②生物群落 ③种群 ④鱼类8、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空中飞行的子弹是受到了空气推力的作用B .人划船时,使船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C .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D .汽车上坡时,如果没有受到向上的牵引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此时车没有惯性温度升高 压强不变A .B .C .D .M A . B . C . D .9、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小轿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10、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

泡茶时,水温不同,茶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情况也不同,其中的儿茶素(带有苦味)、氨基酸(带有甜味)、咖啡因(带有苦味)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

因此要使茶水显得甘甜,你认为用多少摄氏度的水冲泡最好( )A .低于40℃B .低于60℃C .80℃D .高于80℃11、利用橡皮泥可以做很多小实验。

小明在课外活动中用两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实验:一块捏成球状,一块捏成小船状,把它们一起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现小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而小球则沉入水底。

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B .小球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C .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D .小船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12、某同学在测量一电阻的阻值时,用相同的器材设计了两个电路,电路图如图所示。

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电压表、电流表均未超过量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的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大B .乙图的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大C .甲图的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大D .甲图和乙图的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一样大1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①一定量的水,通过电解水的装置电解B .②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正好完全反应C .③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D .④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14、压电陶瓷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功能的陶瓷(用天然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材料,已被用于许多领域。

对压电陶瓷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可运用其火花放电点燃可燃性气体。

压电陶瓷还能把电能转换成超声振动,用于超声清洗、超声医疗等。

结合上述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属于电磁波B .压电陶瓷通过火花放电点燃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C .压电陶瓷属于非金属氧化物D .压电陶瓷能够实现机械能和电能的互相转化甲 乙 水温(℃) 100 50 0 提取时间:2分钟后 咖啡因 氨基酸 儿茶素 茶中 成分 溶于水的 比例 (%)t ① ② ③ ④ 时间/h质 量 /g H 2 O 2 时间/s 水的 质 量/g 0 0 时间/s 0 0 沉 淀 的 质 量/g 生 成 气 体 的 质 量/g 浓盐酸 浓硫酸 0 015.自然界的许多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科学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下列给出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鱼类主要是靠鳔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沉和上浮的B、蚊子细尖的口器,可以增大压强,易于刺穿皮肤吸取人和动物体内的血液C、大象长有两个大大的耳朵,不仅可以发挥听觉功能,还能用于散热D、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前,猫、狗、老鼠和蛇等动物大都会有异常表现,是因为这些动物可感知地壳内部运动发出的次声波16.工人师傅常用一只标有“220V40W”的灯泡L 0(检验灯泡)取代保险丝来检查新安装的照明电路中每个支路的情况,如图所示。

当只闭合S、S1时,L0不亮;当只闭合S、S2时,L0和L2都发光但比较暗;当只闭合S、S3时,L0正常发光。

由此可以判断()A.L1所在支路短路B.L2所在支路短路C.L3所在支路短路D.各支路均完好17.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后将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

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废液来源甲组乙组检测方法与结果观察废液呈无色观察废液呈红色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B.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C.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硫酸钠D.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18.将一定量的铝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

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④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A.只有③B.②③C.③④D.①③④19.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这个反应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当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这种物质就是还原剂;当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这种物质是氧化剂。

那么在二氧化氮与水发生的反应(NO2+H2O=HNO3+NO)中,对于二氧化氮的描述,小羽应选择()A.二氧化氮只是一种氧化剂B.二氧化氮只是一种还原剂C.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D.二氧化氮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20.如图所示,上半幅为目前现存的达尔文绘制的第一幅“进化树”草图,下半幅为生物进化图。

关于达尔文和这张图纸,有下列说法:()①这棵“进化树”,表示了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②这棵“进化树”,也说明生物界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③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观点;④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中,也有达尔文的贡献。

则上述说法正确的为()A. 只有①②B. 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④D. 只有②③④21、小科参加了今年的体育中考:(1)他参加体育考试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2)800米中长跑考试中,小科的成绩是3分20秒,他的平均速度为千米/时。

(3)小科在跑步时,产热增加,但体温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

体温恒定是由于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2.抗生素滥用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超级细菌”离我们越来越近。

人们对抗生素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关注。

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目前,这一变种的超级病菌已经传播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在英国已经造成5例病人死亡。

这种超级细菌,实际上不是一种新的细菌,而是一种新的基因(被命名为NDM—1),能让细菌产生一种蛋白质(或称为酶)可以把抗生素分解了,使抗生素失去功效。

(1)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从而导致新型超级病菌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A.抗生素的浓度增加使病原菌抗药性增加 B.病原菌由于接触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C.抗生素引起的病原菌抗药性不断积累的结果D.抗生素对病原菌逐代选择的结果(2)现在各个国家对超级细菌引起的疾病相当重视,一旦发现患者,马上将其隔离治疗,并对患者使用过的东西进行消毒,针对后者..的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

(3)为了防止该种疾病的流行,科学家将设法研制一种新型疫苗,以瞄准NDM—1产生的蛋白质。

一旦研制成功,给人接种疫苗后,人体内T淋巴细胞进行识别并记忆,等下次人体再遭到这种蛋白质时,T淋巴细胞能轻车熟路充当“杀手”。

这种免疫属于。

23.如图为我国高效农业新技术及新型有机化学材料开发利用实例的示意图。

图中的新型“塑料”是科学家利用发酵罐提取物及其他物质研制成功的一种可以降解的“塑料”。

请根据图分析回答:(1)这种新型“塑料”可在自然条件下被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分解。

科学家做这项工作的意义是。

(2)发酵罐中的A过程需要酶的参与,为了使A过程能顺利高效地进行,要注意控制发酵罐内的。

(3)在培养液中加入H218O,结果在大棚内检测到了18O,18O在植物细胞中具体产生部位是。

(4)这样的高科技农业大棚可以视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发酵罐中的最后产物可用于植物培养,其作用是。

(5)冬季,欲想要增大棚内作物的产量,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人工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室内的温度,采取这些措施能增大棚内作物的产量的原因是。

24.小林在初二科学课上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想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气。

他请教老师后,决定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来制取氧气,该反应原理为:2Na2O2+2CO2=2Na2CO3+O2,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