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

1993年,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在文章中,他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特别是举世震惊的美国"9·11"事件,更是加剧了这种说法。

发生波斯尼亚、车臣、外高加索、中亚、克什米尔、中东、斯里兰卡、苏丹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战斗可以看做这个观点的明证,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

他只抓住了认同感冲撞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

大文化内部的认同冲突要远远多于大文化之间的认同冲突。

例如亨廷顿把整个非洲称为一种文明,但事实上今日世界上大多数的冲突都发生在非洲内部。

在二战前,一直排斥犹太人的欧洲国家在中东战争中与美国一道支持以色列复国,难道是因为西方国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么?如果放在几百年前,这个理由也许还成立,但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造成他们两种文化体系冲突的最直接原因只有一个——能源。

又比如在南斯拉夫战争中,俄罗斯向塞尔维亚人提供外交支持与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和利比亚向波斯尼亚人提供资金和武器等事件,这岂能用文明的冲突来解释?几百年前,凶残的“十字军”打着驱除异教徒的“圣战”旗帜东征耶路撒冷,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掠夺东方的财富;几百年后的今天,北约帮助以色列复国的间接目的是为了在阿拉伯世界建造一个据点,直接目的还是为了沙漠中的石油。

因此,单纯地用文明之间的冲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是不对的,是十分片面的。

能源、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地缘战略关系以及生存空间,文化,都有可能引发冲突。

而在每一个事件的背后,每一个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其中,因此,可以用文明的冲突去看待一个问题,但是不能仅仅用文明的冲突这一个因素去解释全部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