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首任掌门人:李毅中记者/李忠存李琦吴晓宇传言果然不虚,“黑脸”李毅中在万众瞩目中接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大印。
多数人在频发的矿难中认识了李毅中,殊不知,这位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更是一名在多方压力下进退有度、游刃有余的整合高手:在中石化,他精兵简政,硬是把一家效率低下的巨型国企整饬得精干高效;在国资委,他俨然国有资产的大管家,把一干超级国企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安监总局,他不顾高龄,奔波于安全事故现场,让”黑脸包公”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时而怒目圆睁,拍案而起,那是在不负责任的贪官和奸商面前;时而又温情尽显,双眼含泪,那是在面对遇难矿工家属之时。
今天,远离了那片近距离接触死亡和伤痛的“是非之地”,李毅中是否依然嫉恶如仇?在面对信息产业内部的官僚作风时,他是否还会雷霆震怒,还会将他的雷厉风行、亲力亲为进行到底?李毅中,山西大同人,1945年3月生,目前任工信部部长。
1966年7月于北京石油学院炼油工程专业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7年8月至1998年4月,任中国东联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兼任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4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000年2月任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后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
2003年任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局长。
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2008年3月17日下午4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公布新的人事任命: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部长。
这意味着,3年来在全国各地矿难中“救火”不止的他,将承担起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领军人角色。
其实,坊间早已认定几近退休的李毅中将出任该职,所以,任命案正式通过后,各方波澜不惊。
相比其他4个新部委,工信部所涉部门和机构最多,覆盖面最广,组建压力也最大。
今年63岁的李毅中,只差2年就到了省部级领导退休的年龄。
工信部大印为什么会被交到他的手里?第一章整合高手衣着朴素、戴金丝大框眼镜、两鬓花白、眉宇上翘,外表温文尔雅的李毅中看起来更像个大学教授。
但,他表现出来的职业面貌却是,不苟言笑,有着洞察秋毫的目光和天生刚正不阿的威严。
这让曾在山西交城煤矿事故现场远远望见过他的矿工王秦源至今印象深刻。
他对《IT时代周刊》说:“这个老头儿精干矍铄,面相严厉,不怒自威,一看就是个难应付的干部。
”了解李毅中的人给出的一致评价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做事果断,统筹能力强,信心十足,认准了绝不回头。
把中石化带出困境李毅中,1945年3月出生,山西大同人,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
1966年7月,21岁的李毅中从北京石油学院炼油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山东胜利炼油场当车间工人。
在石油系统,他一干就是37年。
凭借着对工作的忘我和认真,他先后完成了从车间工人、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到副总工程师等职位的转变。
1998年,53岁的李毅中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总经理、党组书记。
当时,中石化有123万名员工,而位列全球500强的6大国际石油巨头的总人员数相加也才100万。
中石化的人均总资产、人均销售收入分别约为这些外国公司平均值的1/20和1/26,人均净利润则是人家的1/200。
“工作效率低和收益率低很让事事追求尽善尽美的老首长难过,也无法忍受。
”一位前中石化干部这样说,“他决心对中石化实施改革。
”在石油行业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毅中对中石化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透,他果断地在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等措施,整合企业资源。
当时,“大锅饭”思想在大型国企职工中根深蒂固,中石化内部的反对声很快响起。
“裁员是最大的难题。
”中石化一位管理人员回忆说,“为此,李毅中亲自出马,在山东境内部署五个重点项目,使裁员得以顺利进行,为日后中石化效益的好转奠定了基础。
”这还不够,李毅中认为,要从根本上把中石化带出困境,必须对其改制,在管理上与国际化接轨。
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8月,中国石化先后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在境内外4地上市的公司。
那段时间,李毅中在证券市场敲锣的场面经常见诸报端。
“一听到锣响,我们就知道李老板又拉来资本血液了。
”这位管理人员风趣地说。
第二年,中石化就荣获《欧洲货币》2001年度新兴市场公司治理中国境内第一名,《亚洲金融》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
荣誉有了,钱也多得不愁了,接下来该怎么花呢?李毅中心中早有谋划。
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中国承诺入世后即开放成品油市场,这意味着加油站业务也将大门洞开。
然而,当时国内不仅加油站站点少,分布不均,还处于多家企业分散经营的状态,实力都不强。
鉴于此,他从2000年开始,指挥中石化在全国收购中小加油站。
现在看来,李毅中当时的安排布置非常有远见。
今天,很多挂着“SINOPEC”字样的加油站就是在那个时期从民营转化为国有的。
此次整合把社会上零散的民营油企整合进中石化的大框架,也完成了中石化的自我救赎。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对外市场准入和关税减让几乎涉及石油行业所有大宗产品,中石化仅此一项就减少利润18亿元,但李毅中在这一年交出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5.8%的好成绩。
中石化由此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企业,李毅中成了资本界的风云人物,并入选2002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榜。
6.9万亿国有资产的管家也许是天意,李毅中几乎每一次职位变动都与国家机构改革有关。
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被撤销,工业经济运行等相关职能被并入国家发改委,并新设国资委,李毅中告别石油行业,升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成为196家中国最核心国企的出资人代表,国有资产总额为6.9万亿元。
谈及这次工作调动,李毅中自嘲:“有同事给我算过一笔账,中石化做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如果我继续呆着,就有可能拿到20万。
但是现在到国资委后,据说可能年收入只有20万元的1/4。
所以有同志开玩笑说,眼看我要先富起来了,现在却又跌到‘低收入’的行列里边去了。
”玩笑归玩笑,李毅中并没有对待遇有过什么想法。
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大型国企的人、财、物,他在2003年5月放弃了中石化股权。
对此,他坦言“从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是不能用报酬来衡量的”。
上任后,李毅中马上针对国字头企业出台了诸多禁令,继而警告一些央企负责人薪酬过高,紧接着指出大型企业不能搞管理层收购,并明确指出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的“5条禁令”…… 这一系列举措很快就让国企老总们首次尝到了被人管的滋味。
一个国企的老总私下和李毅中开玩笑说:“毅中啊,你从企业出来,你对企业的情况很清楚。
你千万别把我们管死了,千万别当婆婆加老板。
”那几年,李毅中致力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顺政企关系,并加大国有资本调整力度,使其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国有资产迅速增值。
第二章“黑脸”李毅中历史再一次选择了李毅中。
2005年2月28日下午2点,李毅中匆匆告别国资委,从一个欢送的人群走向另一个欢迎的人群。
3点40分,他落座在北京西郊宾馆大礼堂的主席台,面带微笑。
注视他的是数百名安监系统的干部职工。
在这里,短短一个多小时,他完成了从国资委副主任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角色转变。
就在几小时之前,国务院刚刚把国家安监局(副部级)升格为国家安监总局(正部级)。
这位新上任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当时已年满60,正是一般人规划晚年生活之时,他却要去面对当时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大量生命遭到痛苦、伤害和消亡的情况。
不过,正是这3年的安监总局局长生涯,让他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威望,让贪官奸商看到他就胆寒。
安全生产领域的老手据统计,2004年,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6027人,其中,陕西陈家山矿难死亡166人,创下纪录。
2005年2月14日,一次性灾难死亡人数的纪录又被刷新,辽宁孙家湾矿难死亡214人。
到李毅中上任时,很多国内安全生产专家预言中国第五次事故高峰已经来临。
正如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一位高级工程师所言:安监局“升格”绝不仅仅是换几个领导、改一下名称那么简单,“这显示了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极度重视”。
“一切来得太快。
”在就职安监总局局长的会议上,李毅中表示,“工作变动很突然。
”的确,从正式确定到就职只有3天时间,其中两天还是周末,连交接工作、行李打包的时间都不够。
李毅中向新同事们坦言自己是“临危受命”,他同时直言,将以“六亲不认”的态度开展工作。
在矿难频发,急需控制的时刻,“大管家”李毅中怎么就走到了安全生产领域的台前?这不只是因为他在商界和企业界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他其实一直是抓安全生产的好手。
在齐鲁石化工作期间,李毅中积累起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
曾与他共事的前齐鲁石化高级工程师苏建明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齐鲁石化也发生过一些生产事故,但自从李毅中担任副总工以后,厂里几乎没有因为安全事故死过人,他当副厂长时候制定的《一把手安全负责制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总工张维凡回忆,1987年,李毅中从齐鲁石化经理调任中石化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后,发现安全处还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小部门,只有五六个人,后来他便把安全处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与生产部门平级。
“1992年中石化精简机构,由于一些不同意见,安监局又被重新降回到五六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年,中石化重新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局。
立了又撤,撤了又立,这其中,李毅中起到了不小作用。
”对于自己当年的经历,李毅中也有过总结:“我过去长期在石化企业工作,这是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的行业。
30多年来我也经历了一些生产事故,也处理了一些事故。
我当车间主任、当厂长的时候,当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也亲手抬过我们职工的尸体,我也到受难家属家里去慰问,也饱含着热泪,心情沉重地做这些受难家属的工作。
”李毅中当上国资委副主任后,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基本由他负责。
果然,对安全生产不陌生的李毅中,在这个岗位上,成了中国最累、最忙、最多地痛斥贪官奸商的部级官员。
60岁的工作狂也许是为了考验李毅中,在其上任后的第10天,矿难发生了!2005年3月9日,山西交城煤矿发生事故,死亡和失踪人数将近百名。
李毅中从凌晨1点开始在汽车中颠簸了8小时后,第一次以安监总局局长的身份出现在事故现场,此后一段时间,李毅中先后4次出现在山西。
李毅中的造访并不是好消息。
他出现在哪里,就意味着哪里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意味着当地政府官员可能被问责,奸商被法办,企业被关闭。
那段时间,山西发出了“不想再见到李毅中”的声音。
在山西交城煤矿矿难后的3年里,安徽、河北、新疆、湖南和广东等省的灾难现场都出现了他疲惫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