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根据IUPAC建议,不属于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的是A.精密度B.准确度C.灵敏度D.检出限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填空题:1、对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在可见光区使用的是光源,可以使用材质的棱镜和比色皿;而在紫外区一般使用的是和光源,必须用材质的棱镜和比色皿。
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光源个单色器和个吸收池。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是由、、、和五部分组成。
选择题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是A、钨灯B、硅碳棒C、空心阴极灯D、激光灯CH3CH32、CH3C-CH=CCH3中的n-π*跃迁谱带在下列溶剂中测量时,λmax最大的为A、水B、甲醇C、正丁烷D、氯仿3、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优点是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C、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4、下列有关双波长光度分析的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若合理选择波长对,可获得待测组份和参比组份的净吸光度DA,能有效地校正待测成份以外的背景吸收B、可用于扣除混浊液背景校正C、由于记录的是两个波长信号的信号差,因此不受光源电压和外部电源变化的影响D、可用于追踪化学反应。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A.吸收曲线B.吸光系数C.朗伯-比耳定律能斯特方程问答题1、何谓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蓝移?2、溶剂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何影响?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为什么—NH3+不具有助色作用,而—NH2却具有助色作用?4、作为苯环的取代基,为什么—OH的助色作用明显小于—O-?计算题1、以领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II),称取式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
用1.0cm吸收池,在510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
计算:(1)试样中的铁的质量分数;(2)当溶液稀释1倍后,其百分透射比是多少?(ε510=1.1×104.cm-1)2、用分光光度法测得浓度为1.0×10-3mol.L-1Zn2+标液和未知浓度的锌试样溶液和锌试剂显色后的吸光度分别为0.700和1.000.求:(1)两种溶液的透光率相差多少?(2)若以上述标准溶液为残壁,试样溶液的吸光度为多少?(3)此时读数标尺放大了多少倍?3、普通分光法测定0.5×10-4,1.0×10-4mol.L-1Zn2+标液和试液的吸光度A为0.600,1.200,0.800(1)若以0.5×10-4mol. L-1Zn2+标准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调节T%-100,用示差法测定第二标液和试液的吸光度各为多少?(2)用两种方法中标液和试液的透光度各为多少?(3)示差法和普通光度法比较,标尺扩展了多少倍?(4)根据(1)中所得的数据,用示差法计算试液中Zn的含量(mg.L-1)/view/18e22efc910ef12d2af9e766.html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填空题1、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都使基团的振动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但氢键随浓度减小而消失,氢键不受溶液浓度影响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和,其中的应用最广。
3、cm-1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定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cm-1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区。
选择题1、非红外活性是指A.振动时伴随着转动B.转动时伴随着振动C.振动时分子偶极矩无变化D.振动时分子偶极矩有变问答题1、物质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课本习题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填空题1、分子共轭p键大,则荧光发射强,荧光峰向波方向移动;给电子取代基将(加强或减弱);得电子取代基将使荧光强度(加强或减弱)。
简答题1、列出影响荧光强度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作出说明。
2、能够产生化学发光的反应要满足哪些条件?名字解释(1)单重态(2)三重态(3)系间窜越(4)振动弛豫(5)内转换(6)量子产率(7)荧光猝灭(8)重原子效应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填空题1、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中,目前常用的激发光源有、、和。
2、内标法光谱定量公式是。
摄谱法定量公式是。
3、光谱定量分析基本公式I = ac b中,a是,b为,b的取值范围为。
4、位于中心的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同种基态原子吸收,导致谱线中心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
自吸现象随浓度增加现。
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心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这种现象称为5、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通常所使用的光源中,蒸发温度最高的是__ ____;激发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不发生自吸的是____ ____。
6、、位于中心的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同种基态原子吸收,导致谱线中心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
自吸现象随浓度增加现。
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心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这种现象称为选择题1、在原子发射光谱中,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的特别,适用于高含量、微量、痕量金属和难激发元素分析的是A、直流电弧光源B、高压火化光源C、交流电弧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2、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常使用内标法,其目的是A、为了减少光谱干扰B、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C、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度D、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密度3、光谱定量分析确定元素含量的根据是A、特征谱线B、灵敏线C、最后线D、元素的谱线强度4、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不同能级间的跃迁B.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C.原子内层电子不同能级间的跃迁D.原子外层电子不同能级间的跃迁5、定性分析时,通常采取标准光谱图比较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A. 氢谱B.铜谱C.碳谱D.铁谱6、塞伯-罗马金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A. ㏒I=b㏒c+㏒aB.㏒A=b㏒c+㏒aC. ㏒A=b㏒a+㏒cD.㏒I=b㏒a+㏒c7、ICP光源高温的产生是由于A.气体燃烧B.气体放电C.电极放电D.电火花问答题1、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定性分析方法?2、什么是原子线和离子线?3、何谓乳剂特性曲线?说明乳剂特性曲线的制作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4、什么是谱线的自吸和自蚀?5、请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结构及原理,说明它的优点,为什么?名字解释1、等离子体2、原子发射线:3、谱线的自吸: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是由、、、和五部分组成。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效应一般分为四类:即、、和。
3、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A.Walsh提出,用吸收来代替吸收,从而解决了测量原子吸收的困难。
4、在原子吸收分析的干扰中,非选择性的干扰是干扰。
有选择性的干扰是干扰。
5、原子吸收分析中,使得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6、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原子化过程可分、、、四个阶段选择题1、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塞曼效应用来消除A.物理干扰B.背景干扰C.化学干扰D.电离干扰2、关于多普勒变宽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随发光原子的摩尔质量增大而增大D.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3、在原子荧光产生过程中,共振荧光A.产生的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B.产生的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相同C.产生的荧光总大于激发光的波长D.产生的荧光总小于激发光的波长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中消除物理干扰常用的方法是A.配制与被测试样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B.化学分离C.使用高温火焰D.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5、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面哪个原因产生的A.原子的热运动B.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C.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什么办法消除A.释放剂B.扣除背景C.标准加入法D.保护剂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中消除物理干扰常用的方法是A.配制与被测试样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B.化学分离C.使用高温火焰D.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8、原子吸收光谱仪中,产生共振发射线和共振吸收线的部件是A.光源和原子化器B.原子化器和光源C.光源和单色器D.原子化器和单色器9、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阴极材料B.阳极材料C.灯电流D.填充气体10、在原子吸收法中,使用氘灯是为了消除哪种干扰A. 化学干扰B.物理干扰C.背景干扰D.电离干扰11、待测元素能给出三倍于标准偏差读数时的质量浓度或量,称为A.灵敏度B.检出限C.特征浓度D.特征质量1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般比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精密度好的原因是A、使用了锐线光源B、原子吸收的轮廓较宽C、基于N0对辐射的吸收,N0大且变化小D、原子吸收法干扰效应少问答题1、火焰原子化法测定某物质中的Ca 时(1) 选择什么火焰?(2) 为了防止电离干扰采取什么办法?2、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法只能进行定量分析,而不能进行定性分析?3、以峰值吸收测量代替积分吸收测量的必要条件是什么?4、常用的发射光谱半定量分析法有哪些具体方法?5、简述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空心阴极灯为何会发射锐线光源?6、从原理、仪器、应用方面比较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分析法的异同点计算题1、用AAS法测定某溶液中Cd的浓度,在适合的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141。
取50.00ml此试液加入1.00ml浓度为的Cd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259。
而测得蒸馏水的吸光度为0.010。
由此,求试液中Cd的浓度及1%吸收灵敏度2、用某原子吸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质量浓度为0.30㎍/㎖的Cu2+溶液,已知透光率为50%,求该仪器测定铜的灵敏度(特征浓度)为多少?3、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铅含量时,以0.1㎍/㎖质量浓度的铅标准溶液没得吸光度为0.24,连续11次测得空白值的标准偏差为0.012,试计算其检出限为多少?4、有0.02㎍/㎖标准钠溶液与去离子水交替连续测定12次,测得Na溶液的吸光度平均值为0.157,标准偏差σ为1.17×10-3。
求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Na的检出限。
5、为检查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灵敏度,以2μg∕mL的Be标准溶液,用Be234.86nm的吸收线测得透射比为35%,计算其灵敏度(特征浓度)为多少?名字解释原子发射线:特征浓度:第九章电位分析法填空题1、用直读法测定试液的pH值, 其操作定义可用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用pH玻璃电极测定酸度时, 测定强酸溶液时, 测得的pH比实际数值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测定强碱时, 测得的pH值比实际数值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2、在电化学分析中,按电极所起作用,电极可分为、、、四类选择题1、使pH玻璃电极产生纳差现象是由于A、玻璃膜在强碱性溶液中被腐蚀B、强碱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太高C、强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中和了玻璃膜上的氢离子D、大量的氢氧根离子占据了膜上的交换点位2、在实际测定溶液pH时,都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目的是消除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温度影响3、pH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C、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用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4、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一价离子的准确性一般为A、8%B、4%C、3.9%D、7.8%5、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是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B、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C、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D、体积要笑,其浓度要高6、在直接电位法中,若i,j均为一价离子,K i,j=0.05,干扰离子的浓度为0.10mol.L-1,被测离子的浓度为0.20 mol.L-1,测量i离子时所引入的相对误差为A、1.5%B、2.5%C、3.5%D、4.5%7、离子选择性系数可用于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校正方法误差D、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问答题1、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如何?2、简述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