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点掌握其运动规律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差异 3.理解用频闪摄影研究运动的基本原理,会根据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 4. 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5. 理解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领会“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检验和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要点诠释:【高清课程: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点一】 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①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重力。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通常用符号“g ”来表示。
g 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
尽管在不同地点加速度g 值略有不同,但通常的计算中一般都取g=9.8m/s 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取g=10m/s 2。
■要点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要点诠释:【高清课程: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点二】 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 2、以下几个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成立①物体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②物体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h 1:h 2:h 3:……:h n =1:4:9:……:n 2③物体在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H 1:H 2:H 3:……:H n =1:3:5……(2n-1) ④通过相邻的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12−):32):……:(1−−n n )要点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为: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
2.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典型例题】类型一、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的考查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大B、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作自由落体C、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思路点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答案】D【解析】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的加速度相等,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由于惯性具有水平初速度,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雨滴下落的过程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有关,速度增大时阻力增大,雨滴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阻力与重力相比不可忽略,不能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在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重力相比可忽略不计,可认为只受重力作用,故D对。
【点评】1.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①初速度为零;②只受重力。
自由落体运动是在条件严格约束下的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空间里才能发生。
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很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得复杂。
但是,如果空气阻力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可以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
2.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我们平时看到轻重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下落时的快慢不同,加速度也不同,那是因为它们受到的阻力不同的缘故。
举一反三【变式】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m/s2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g越小【答案】A【解析】首先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m/s2左右。
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减小。
例2、有一物体自44.1米高空从静止开始竖直匀加速落下,经4秒钟到达地面,求:此物体到达地面时的瞬时速度。
【思路点拨】熟悉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答案】22.0 m/s【解析】题目中只是说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匀加速落下,那么此物体的运动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判断。
我们可以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先算一算自44.1米高空下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212h gt =3t s === 由此可知:如果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只需要3秒钟就可到达地面.但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需要4秒钟才能落到地面,可见此物体不做自由落体运动.既然此物体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也不是重力加速度.那么加速度是多少呢?此物体虽然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但仍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用下式解题: 212h at =22222244.1/ 5.51/4h a m s m s t ⨯=== 然后再根据v=at 可求出v :v=at=5.51×4m/s=22.04m/s取三位有效数字,此物体到达地面时的瞬时速度为22.0 m/s 。
【点评】应用公式计算问题时,一定要分析物体的运动特点,不可滥套公式,要注意公式的适应条件。
类型二、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考查例3、从离地5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 2,求: (1)小球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s 内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 (3)小球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思路点拨】熟悉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案】10s 5m 95m 125m【解析】由h=500m 和运动时间,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时间、第1s 内位移和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最后1s 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n-1)s 下落位移之差。
解法一: (1)由公式:h=21gt 2,得落地时间:10t s === (2)第1s 内的位移:h 1=21gt 12=21×10×12m =5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 内的位移为:h 2=21gt 22=21×10×92m=405m所以最后1s 内的位移为:h 10=h-h 9=500m-405m=95m(3)落下一半时间即t'=5s ,其位移为:h 5=21×10×52m=125m 解法二:根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的特点,由第1s 内的位移h 1=5m , 可直接用比例关系求出最后1s 内的位移,即h 1:h 10=1:19 ∴h 10=19h 1=19×5m=95m同时,若把下落全程的时间分成相等的两段,则: h t/2:h t =12:22=1:4 1121150012544h h m m ==⨯=【点评】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可使解题简便得多。
举一反三【变式1】从某一高塔自由落下一石子,落地前最后一秒下落的高度为塔高的7/16,求塔高。
【答案】80m【解析】 解法一:画出石子的运动草图。
设石子下落的总时间为t ,塔高为H ,则下落距离为塔高的9/16时经过时间(t-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有:H=21gt 2……① 2)1(21169−=t g H ……② 解①、②两式得:t=4s H=80m 解法二:设石子落地前最后一秒的初速度为V ,则落体瞬间的速度为V+g根据推论:V t 2-V 02=2ax 有:(V+g)2-V 2=2g 167⨯H ……① (V+g)2=2gH ……②解①、②得:V=30m/s ,H=80m解法三:画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三角形OMN 的面积表示石子在前t-1秒内下降的高度,大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塔高。
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应有:22)1(167t t H H H −=−得t=4s 再根据:H=21gt 2得:H=80m 。
【变式2】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 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A.10m B. 20m C. 30m D. 40m 【答案】B类型三、 “落尺”类问题例4、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 长为a ,在B 以下h 处,有一长为b 的无底圆筒CD ,若将悬线剪断,求: (1)直杆下端B 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2)整个直杆AB 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思路点拨】画好运动示意图是关键。
【答案】【解析】:(1)直杆下端B 穿过圆筒:由B 下落到C 点(自由下落h )起到B 下落到D 点(自由下落h +b )止由得由B下落到C所需时间:B下落到D点所需时间: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的时间(2)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由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到A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a+b)为止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点评】:画出情景图,找出相应的位移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直杆由A点静止释放,问它经过距A点为h的高为△h的窗户BC的时间△t。
【答案】【解析】:画出情景图,由图可知【变式2】如图所示,长度为5m的铁链,上端悬挂在O点。
若从O点放开铁链,让其自由下落,求铁链通过O点下方25m的A点所用的时间。
(g取)【答案】0.2s【解析】:铁链通过O点下方25m处的A点所用时间是指从铁链的下端到达A点至铁链上端到达A点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铁链从开始自由下落至下端到达A点,通过的位移为:同理,得铁链通过A点所用的时间为:【点评】杆状物体下落时,把端点转化为质点问题进行处理。
类型四、测定相机曝光时间问题例5、如图所示,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约为6 cm,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 距石子起落点竖直距离约为2m ,怎样估算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思路点拨】能从题目中提取相应物理信息是关键。
【答案】0.02s【解析】运动情景如图:从O 点到A 点的过程:21112x gt =从O 点到B 点的过程:22212x gt =则曝光时间21t t t ∆=−将x 1=2m, x 2=2.12m,代入,得t 0.0221tt s ∆=−=【点评】做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难点是如何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物理问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景,这不仅是建立物理模型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思维程序不可缺少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