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 PPT
养生战略 Ⅰ 采阳补阳以逐阴寒。 Ⅱ 阳气渐开,腠理渐疏,慎防寒邪侵袭。 Ⅲ 阳升意躁,宜空屋静坐以养心。
伏羲八卦图(先天八卦图)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空, 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天之阳最为强盛,万物也想最旺盛的顶点冲刺。
乾卦(包含夏至、小暑、大暑三个节气), 三个阳爻,阳气达到顶点, 地下之热全部升浮于地上,太阳之热亦至极点, “阳化气”,地面之水湿蒸腾于上,在上之湿遇阴而凝湿于下, 人在地面之上,处于湿热交蒸之中,耗气伤津,为湿所困
二十四节气歌
春季养生
伏羲八卦图(先天八卦图)
立春 雨水 惊蛰
一阳初生, 一 一
由地下向地上萌动, 万物开始复苏, 二十四节气歌
勃勃生机蕴育其中。
震卦(包含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 一阳爻、二阴爻, 此时仍然阴气凝重, 阳气还没有向上蒸腾。
养生战略 Ⅰ 正值阳气发陈,宜帮助阳气外达,且尚要温助肾气。 Ⅱ 舒怀、护生,以求心情平稳、舒畅。
浮,升出土上的热又於 夏时射到地面的热同浮 于地面之上。立夏是浮 的起点。
升,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 上。立春是升的起点。
降,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 土中。立秋是降得起点。
沉,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 之水中。立冬是沉得起点。
夏至者,由立春升出 地上的热多至极也。
春分前,土下热多, 土上热少。春分则 土上土下的热平分 也。
“春日融合,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 用摅滞怀,以畅生气。” — 金代全真道士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行,以使志生。” — 《黄帝内经》
“春冻未泮, 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 — 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
“风者,百病之长。” — 《黄帝内经》
“春之时,其饮食之味, 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 元代邹炫《寿亲养老新书》
伏羲八卦图(先天八卦图)
立春 清明 谷雨
(包含春分、清明、雨水三个节气) 地面上下的热平分,
太阳直射位置开始向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 地下之热继续蒸腾,地面上的热渐次多于地面下的热。
万物进一步升发, 阳气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青草嫩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
养生战略
Ⅰ 活动筋骨畅气血。
Ⅱ 穿戴要勤脱勤换,随天加减。
整体观念
❖ 人体自身是有机的统一
体,然而统一体是有差
异的——体质养生、疾
病养生。
——
❖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天 人相应——二十四节气 养生、二十四时辰养生。
中医养生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内容
天人相应 因人制宜
二十四节气养生 十二时辰养生 体质养生 疾病养生
以辨证论养为方法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一、二十四节气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骗子举要
❖ 广东中医养生大师——崔永堂 ❖ 绿豆茄子养生大师——张悟本 ❖ “大道养生宝”养生大师——刘逢年 ❖ “五行蔬草汤”养生大师——“刘太医”刘弘
章 ❖ 红薯养生大师——林光常
中医学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认识人体生理、 病理的基本认知特点
辨证论治:认识和治疗疾 病的基本方法特点
养生战略 晚睡早起,然宜午休补觉以养阳气。 清淡补津,然防凉遏气机。 健脾化湿,少食助火助热之品。
养生谏言举要
为蕃秀, 起,伏阴在内,宜戒生冷。” 明代冷谦《修龄要旨·四时调摄》
,不在泉石间, 一事,便到清凉山。” 宋代温革《琐碎录》
起 肢昏沉,精神蒙昧。” 唐代刘祠《混暑颐生录·夏月消息》
❖ (一) 地球表面阴阳盛衰变化
❖ (二) 二十四节气养生具体内容
地球表面阴阳盛衰变化
伏羲八卦图(先天八卦图)
伏羲氏
❖ 伏羲氏为上古时代三皇之一(伏羲氏、神农 氏、轩辕氏),他象日月之明,通阴阳之理, 始创八卦。其理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造 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六腑、五脏、五 行、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类 推。
以粳米、籼米为好。 另外,有小米(性微凉)、糯米(性虽温,然不易消化)
第一品”、“三月春笋赛鲥鱼”、“无肉令人瘦,无竹令
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雨前椿芽雨后笋” 第一鲜”、“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佳蔬食茼蒿” 第一美食”、“正月葱,二月韭”、“黄韭试春盘”、 夏食则臭”
蛋,可当饭”
田螺满肚子,入秋田螺最肥美”、“清明螺,赛如鹅”、 月鳝” 到清明,蚝肉肥晶晶” ,嫩似水” 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 时鲜”、“正月塘里鱼头细,二月桃花吃鳜鱼”
及澡浴。” 宋代《养心方·养形》
内,如瓜、桃、冰之类, 食,恐秋生疟疾之疾。” 明代万全《养生四要·法时》
毒月,君子斋戒 ,节嗜欲 雨湿蒸,宜烘燥衣。”
—明代冷谦《修龄要旨·四时调摄》
。养心安神,除烦止渴,健脾益肾。 微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久食瘦人”、“令人
利尿解暑,清热解毒·。“三伏喝碗绿豆汤,头顶烈日
Ⅲ 阳气进一步升发,防肝阳升发太过,宜舒怀戒怒,怡 情平和。
总则:“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 —《黄帝内经》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黄帝内经》 “岁气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黄帝内经》
养生谏言举要
“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节情欲以葆生生之气, 少饮酒以防逆上之火。” — 明代冷谦《修龄要旨·四时调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顺其生发之气:养阳气,舒气情,散郁火。 :防风邪致病。 ,脾易受困:防肝旺、脾虚,宜健脾、柔肝。 ﹒
夏季养生
伏羲八卦图(先天八卦图)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季的开始, 气转暖,温度升高,
雨水增多,植物繁盛。
(包含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 二阳爻,一阴爻,
说明阳气占主导地位而旺盛, 但仍要注意有一阴尚存。
:性微凉。健脾和胃,补虚,清虚热。“小米镇静又 脾肠胃安”。 寒。补脾,渗湿止泻,清热除痹,排脓。
秋分前,土上热多, 土下热少。秋分则土 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 土下的热多至极也。
二十四节气养生具体内容
❖ 春季养生(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 夏季养生(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 秋季养生(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 冬季养生(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