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00-04 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说明(三)

G00-04 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说明(三)


道中的相关控制阀门,实施密闭,在实施气体灭火后,再开启通风管道中的控制阀门和排风
10. 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11.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12.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调方式,节省空调运行能耗。
1. 2. 3. 4.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淋浴区域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可调新风比的措施。除休息环廊、比赛馆内场及观众座位
50189 的规定。
臭后排放。
难燃型发泡 橡塑
0.0365
6.
空调风管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规格(厚度) 、热阻 空调风管绝热材料名称 离心玻璃棉板材 导热系数 W/(m·K) 0.03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7.
用水、用量计量措施 1) 2) 3) 空调补水由水专业按要求设计量装置计量; 空调用电由电专业按要求设计量装置计量; 冷、热水均设能量计量,蒸汽专设计量,所有计量装置应具备远传功能,并
蒸发器 制冷量 500kW 水量 86m3/h 进出水 温度 12~7℃ 水 量 -
冷凝器 进出水 温度 -
装机 功率 165kW
标况 制冷 COP >3.0
修正 后制 热 COP &g防专篇 设计本工程按现行规范和专家讨论会意见,对相关场所设置必要的防、 排烟措施,以保证 人员消防疏散的安全要求。 (一)系统设计说明 1. 整个观众休息厅环廊的防烟分区采用自然排烟,利用在储烟仓内的高侧窗排烟。 排 烟窗面积按照防烟分区面积的 5%计算设置。排烟窗均需满足当地消防的相关要求:自然排烟 (一)室内空气环境及空调系统设计 1. 对空调新风系统,设置相应的初效、中效空气过滤器;对商业空调及新风系统,设
空调水系统循环水泵输送能效比 EC(H)R 区域 体育馆 主体 影院 冷 热 冷 EC(H)R 0.02760 0.00855 0.02541 最不利输送距离 600m 600m 360m 判定值 0.02941 0.00863 0.02716 结论 满足 满足 满足
3. 4.
形式,按房间设空调末端设备。
6. 7.
必要时设弹性支吊架。 架,进出风管均设有软接头。相关空调系统,需要的于风管内安装消声器,消音弯或设消声 百叶等,以减低及控制噪声,满足各功能用房的噪音控制要求。 4. 除上述措施外,选择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配合建筑及结构上的安排,以确保传递 至敏感区域的噪声符合噪音控制要求。 (三)废气排放 1. 2. 3. (四)其它 1. 2. 地上停车库排风于地面一层至离地约 6 米的梁下高位排放。 垃圾房内垃圾低温储存,排风至 2 层高处,必要时,按环评要求,经空气净化器除 对于产生气味的机械排风,均远离人员活动区设置。 冷源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制冷剂。 所有外露新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排风口均设置防虫防鼠网。
席外,其他集中空调系统设新回风调节,在过渡季节调节新风量节能运行,必要时采用排风 机台数控制或变频调节适应新风量变化。 5. 能耗。 6. 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
排烟口被现场手动开启或电控开启,均将开启信号反馈给消防控制中心,并联动开启相关排 烟风机及防烟分区内其余排烟口。 4. 当排烟风机机房入口处的烟气温度达到 280℃,导致排烟系统风机入口的排烟阀关 闭时,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状态信号。 5. 机。 设有气体灭火的功能用房,在需实施气体灭火时,联动或电控关闭相关空调通风管
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规定。 7. 8. 选用余热利用方式(当地热网蒸汽)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各功能场所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
量运行,节省风机运行能耗。
计标准》GB 50189 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9. 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设计要求。
3 2
间等均设机械通风,并保持负压。 (二)机房、设备、管道减振及消音 1. 2. 3. 选用低噪音及低振动空调通风设备。 冷水机组、水泵基座设置弹簧减振器,水泵进出管均设有避振软接头,部分管道, 空调风机、通风机设弹簧减振器,各类空调、通风机箱设橡胶减震垫或弹簧减震吊
4. 表)
风系统风机最大单位风量耗功率(Ws)或风系统最不利风管总长度(其余详见设备 包含风机、 电机 及传动效率在 内的总效率 52% 52% 52%
补风或专设补风系统。
道相通的房间门不是防火门,则该房间划归走道防烟分区,有条件的采用自然补风,封闭空 间如一、二层部分走道、训练厅、影厅等,专设补风系统。根据平面情况,个别走道排烟由 两个排烟系统同时排烟。 5. 汽车环道,采用机械排烟及自然补风。 除敞开楼梯间外, 封闭楼梯间采用正压送风方式防烟, 保持与走廊间 40~50Pa 的压 与体育馆首层场芯通向室外的安全通道相邻的走道机械排烟量按照 90m /h*m 设计。
系统形式 空调系统 (二管 制,参考商业) 空调系统 (二管 制,办公) 通风系统 5. 空调水管绝 热材料名称
最不利系统 水力计算值 900Pa 800Pa 550Pa 导热系数 [W/(m·K)]
最大作 用长度 80m 60m 120m
过滤器 类型 粗效+中 效 粗效+中 效 -
Ws 0.48<0.52 0.43<0.48 0.29<0.32
置防火阀。各水平支管与垂直立管连接处,均设防火阀(相关防火阀应能反馈信号) 。 9. 除高度大于 6 米不划分防烟分区的高大空间外, 对按规范需划分防烟分区的功能场
所,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均小于 500 ㎡,汽车库防烟分区面积均小于 2000 ㎡。 挡烟设施高度大于 500mm。 10. 对于设气体灭火的房间,专设排风系统,采用下排风,相关风管均设电动复位防火 阀。 11. 正压送风管穿越非安全区时,均设防火包封,满足 1 小时耐火极限。 12. 在走廊吊顶内及穿越两个及以上防火分区的排烟风管,均设防火包封,满足 1 小时 耐火极限。 13. 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采用不燃离心玻璃棉材料保温,排烟风管采用不燃矿棉材 料隔热,排烟风口均采用金属风口,空调水管采用难燃橡塑保温。 (二)消防控制要求 1. 消防控制中心接到火灾报警后,控制切断各类空调机组,送、排风机的电源,联动 开启相关送风口及相关加压风机加压; 联动降落电动挡烟卷帘,同时联动开启相关排烟口(或 排烟窗和排烟阀)及排烟风机和消防补风机及补风口;相关送(补)风口、排烟口(或排烟 窗和排烟阀)和相关防烟风机、排烟风机、消防补风机被控动作后,均应向消防控制室反馈 动作信号。 2. 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送(补)风口、电动挡烟卷帘、排烟口(或排烟窗和排烟阀) 的启闭应能在消防控制中心的联动控制器上进行手动控制;防烟风机、排烟风机、消防补风 机的启停应能在消防控制中心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上直接进行手动控制。 3. 有两个排烟系统同时负担排烟的各防烟分区,相关排烟口和排烟风机需联动:任一
空调水管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规格(厚度) 管径(mm) 室内 室外 15~20 25~40 50~125 15~32 150~400 40~70 ≥450 80~125 150~400 ≥450 管径 (mm) 厚度 (mm) 30 厚度(mm) 28 30 36 40 40 45 50 计算热阻 (m2·K /W) 0.93>0.81
窗应具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消防控制室远程控制、现场手动控制等开启方式,且不得 采用上悬窗和百叶窗。 2. 体育馆比赛大厅(含内场及观众席) ,采用机械排烟,自然补风。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面积大于 100 平米的房间,按规范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自然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长度大于 20 米的走道,按规范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若与走
符合当地《江苏省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范》的要求。 (五)其他节能设计措施 1. 2. 等投资。 3. 4. 省能耗。 5. 6. 7. 8. 集中式空调系统过渡季采用新风供冷,实现免费冷却和节能。 观众休息环廊大空间场所部分采用地板送风,观众席采用座椅送风等分层或置换空 部分大空间场所夏季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通风,节省空调运行能耗。 蒸汽凝结水、闪蒸汽均回收利用,经板式换热器加热空调用热水。 部分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风机设变频器,恒定系统送风温度,根据负荷变化变风 空调冷、热水泵均采用变频控制,在部分负荷时,在设定范围内变水量运行,可节 除通风器、分体空调外,其它空调、通风机电设备均纳入 BAS 自动控制系统,实施 空调冷、热水均采用大温差,以减小水泵功耗,节省水泵运行能耗,节省管道设备 自动启停和自动控制,实施计量、按需使用,节能运行,避免能源浪费。
多联式分体空调 制冷量(kW)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 分体空调 额定制冷量(W) 额定工况能效指标 3. CC≤4500 ≥3.4 4500<CC≤7100 ≥3.3 7100<CC ≥3.2 CC≤28 ≥3.8 28<CC≤84 ≥3.75 84<CC ≥3.70
置相应的初效空气过滤器;集中空调系统的新、回风管设应急关闭风阀;公共场所的集中式 空调系统设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2. 3. 4. 5. 6. 新风量均按相关卫生标准要求和节能要求设计,所有新风口均直接取自室外清洁部 空调系统回风口均采用风管连接至空调设备,在集中空调系统送、回风管的适当位 集中空调系统分区域设计,其他多数采用风机盘管(或吊装空调器)加新风的系统 变电所、水泵房等设备用房均设置排风和送风系统,加强通风换气。 对于产生气味、水汽的用房,如厨房、备餐间、垃圾房、隔油池间、淋浴间、卫生 位,离地高度大于 2m(位于绿化地带时,大于 1m) ,并远离排风口和冷却塔。 置,设置可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检修门以及测量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