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部分 (2)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 (2)1.1 工程概况 (2)1.2 基本资料 (2)第一章设计内容 (2)2.1 确定通风方式 (2)2.2 送风量和排风量的计算 (3)2.3 管道系统布置与水力计算 (3)2.4 风机选择 (4)空调部分 (6)第一章工程概况 (6)1.1 建筑概况 (6)1.2 设计参数 (6)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 (6)2.1 室内冷负荷计算 (6)2.1.1 用冷负荷温度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6)2.1.2用冷负荷系数计算窗户因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7)2.1.3 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7)2.1.4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2.1.5 室内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2.1.6 室内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9)第三章空调系统方案确定 (10)3.1 冷热源机组的确定 (10)3.1.1 冷热源方案分析 (10)3.1.2 空调系统划分送风区划分 (10)第四章空调机组的选择 (11)4.1 空调房间风量、冷量的确定 (11)4.2 末端设备选型 (12)第五章风系统设计计算 (12)5.1 风系统设计概述 (12)5.2 通风管道的选择 (12)5.3 风管水力计算 (13)第六章水系统设计计算 (13)6.1 空调水系统形式的确定 (13)6.1.1 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6.1.2 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5)6.1.3 水循环水力计算 (15)通风部分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营业及办公建筑。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70m2。
地下一层为车库及各类机房。
要求进行地下室的通风排烟设计。
1.2 基本资料本工程位于市中心,动力与能源完备,照明用电充足,自来水和天然气由城市管网供应。
土建专业提供地下室平面图一张。
第一章设计内容2.1 确定通风方式地下一层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由地下停车场产生,而地下停车场内汽车排放的有害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
怠速状态下,CO、HC、NOX三种有害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7:1.5:0.2。
由此可见,CO是主要的。
根据TT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只要提供充足的新鲜的空气,将空气中的CO浓度稀释到《标准》规定的范围以下,HC、NOX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由《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1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1998(2001版)]中对地下车库设消防排烟的规定知:本建筑属于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在面积超过100m ²,且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或固定窗房间是指机械排风排烟设施。
在考虑地下汽车库的气流分布时,防止场内局部产生滞流是最重要的问题。
因CO较空气轻,再加上发动机发热,该气流易滞流在汽车库上部,因此在顶棚处排风有利,排风口的布置应均匀,并尽量靠近车体。
新风如能从汽车库下部送,对降低CO浓度是十分有利的,但结构上很难做到,因此,送风口可集中布置在上部,采用中间送,两侧回。
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系统安装简单,造价低廉,性能可靠,维护方便。
2.2 送风量和排风量的计算●送排风面积车库面积770m2●送排风量的确定排风量=面积×层高×换气次数地下车库排风量L=770*3*6=13860m^3/h进风量=面积×层高×换气次数地下车库进风量L=770*3*5=11550m^3/h2.3 管道系统布置与水力计算●地下车库送、排风水力计算管道的布置图●地下车库送、排风水力计算管道的水力计算送风水力计算表排风水力计算表2.4 风机选择地下车库的通风排烟系统均选用轴流风机 送风风机的选择名称:轴流风机 型号:No.7.1 长度mm :360风量(m3/h ):13444.26管段编号 流量 流量 管长推荐流量 管径实际面积 实际流速 动压 局部阻力系数ξ 局部阻力 单位摩擦阻力沿程阻力 沿程+局部 阻力合计m3/h m3/smm/smm*mm㎡m/s PaPa Pa/m PaPaPa1--2 770 0.21 7.65 4.5 250*200 0.05 4.2 10.58 0.08 20.75 1.22 9.33 30.0888.732--3 1540 0.43 7.65 4.5 500*200 0.1 4.3 11.09 -0.05 -0.55 0.90 6.89 6.343--4 2310 0.64 7.65 4.5 630*250 0.1649.6 -0.1 -0.96 0.68 5.2 4.244--5 3080 0.86 7.65 4.5 800*250 0.2 4.3 11.09 00.63 4.82 4.82 5--6 3850 1.07 6 4.5 800*320 0.26 4.12 10.18 0.47 4.78 0.50 37.786--7 7700 2.1465.5 1000*400 0.4 5.35 17.17 0.89 15.28 0.56 3.36 18.647--8 11550 3.21 16.5 6.5 1000*500 0.5 6.42 24.73 0.26 6.43 0.63 10.4 16.83管段编号 流量 流量 管长推荐流量 管径实际面积 实际流速 动压 局部阻力系数ξ 局部阻力 单位摩擦阻力沿程阻力 沿程+局部 阻力合计m3/h m3/smm/smm*mm ㎡m/s PaPa Pa/m PaPaPa1--2 2772 0.77 7.65 4 800*250 0.2 3.85 8.89 0.2 48.23 0.51 3.9 52.13 66.766 2--3 5544 1.54 7.65 4800*5000.4 3.85 8.89 0.1 0.889 0.28 2.14 3.0293--4 8316 2.31 7.65 4 1250*500 0.625 3.7 8.21 0.1 0.821 0.23 1.76 2.581 4--5 11088 3.08 7.65 4 1250*630 0.79 3.9 9.13 0.2 1.826 0.19 1.45 3.276 5--6 13860 3.85 11.15 5.5 1250*630 0.79 4.87 14.23 0.13 1.85 0.35 3.9 5.75全压(Pa):373功率(kW):1.5排风风机的选择名称:轴流风机型号:No.9长度mm:360风量(m3/h):18132.35全压(Pa):263功率(kW):1.5空调部分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建筑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建筑面积约4000m 2,共2层,层高9m ,地下一层。
一层为会议室、二层为办公用房,需进行空调设计。
1.2 设计参数广州 北纬23°03 东经113°19,海拔6.67m 大气压冬季1019.5hpa,夏季1004.5hpa. 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5℃;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为27.7℃ 冬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是5℃;湿球温度是1.3℃ 日较差6.5℃第二章 空调负荷计算2.1 室内冷负荷计算根据文献[4],除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使用热、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外,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空调区的冬季冷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
本设计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进行计算。
2.1.1 用冷负荷温度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根据文献[1],墙体、屋顶或窗户瞬变传热所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可用下列冷负荷温度简化公式计算)(n l t t KF CLQ -=⋅ττ ( 2-1)式中: K ——墙、屋顶或窗的传热系数,W/(m 2·K);F ——外墙、屋顶及窗户的计算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 τ⋅l t ——冷负荷温度逐时值,℃;2.1.2用冷负荷系数计算窗户因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本建筑外窗都只有内遮阳,由文献[5]查得当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的辐射负荷为:ττn z d g J X X FX Q =(2 -2)式中 : F ——玻璃窗净有效面积,m 2;g X ——窗的构造修正系数;d X ——地点修正系数;z X ——内遮阳系数;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查表20.5-3;2.1.3 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当邻室存在一定的发热量时,通过空调房间内窗、内墙、间层楼板或内门等内围护结构温差传热形成的冷负荷Q(W),按下列公式计算:)(n ls wp t t t KF Q -∆+=(2-3)式中:wp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ls t ∆——邻室温升,可根据邻室散热强度,℃,按表2-4选取。
2.1.4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人体显热冷负荷采用冷负荷系数法的工程简化计算方法:T1-=ττX nq Q ϕ(2 -4)式中:Q τ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 n ——空调房间的总人数,按文献[5]表20.7-1;φ ——群集系数,男子、女子、儿童折合成成年男子的散热比例,见文献[5]表20.7-2;q 1 ——每名成年男子的显热散热量,W ; τ ——计算时刻,h ; T ——人员进入房间时刻,h ;τ-T ——从人员进入房间时刻到计算时刻,h ;X τ-T ——τ-T 时刻的人体负荷强度系数,见文献[5]表20.7-4。
2、人体潜热冷负荷Q r =2nq ϕ (2 -5)式中:φ ——群集系数,男子、女子、儿童折合成成年男子的散热比例,见文献[5]表20.7-2;n ——空调房间的总人数;q 2 ——每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潜热散热量,见文献[5]表20.7-3,W 。
2.1.5 室内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本建筑采用白炽灯,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τQ (W),可按下式计算: T NX n Q -=ττ1 (2-6)式中 :1n ——同时使用系数,可取0.6-0.8;N——灯具的安装功率,W ,根据空调区的使用面积按文献[5]表20.8-1给出的照明功率密度指标推算; τ ——计算时刻,h ; T ——开灯时刻,h ;τ-T ——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持续时间,h ; X τ-T ——τ-T 时刻灯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见文献[5]表20.8-2。
2.1.6 室内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本建筑采用白炽灯,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τQ (W),可按下式计算: T f X Fq Q -=ττ (2-7)式中 :F ——空调区面积,m 2;f q ——电器设备的功率密度,查文献[5]表20.9-4,W/m 2; T ——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h ;τ-T ——从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持续时间,h ; X τ-T ——τ-T 时间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见文献[5]表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