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

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①y①)]鹿呜声。

5.兄弟阅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①[阅(X 1)]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 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8 •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岔)]少。

③[克]能。

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出自《尚书•舜典》。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

①[永]同“咏” ②[律]音律,乐律。

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

《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 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 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①[辅]面颊。

②[车]牙床骨。

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最早见《尚书•君陈篇》。

①[黍(sh训黍子,黏黄米。

②[稷(j !)]不黏的黍子。

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

③[馨(X in)]芳香。

④[明德]美德。

14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①(眚(sh eng)]过失,过错。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17.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①[文]文采。

②[行]流传,流行。

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 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 e ]通“悦”。

③[愠(y in)]恼恨。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2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论语•为政》。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 ing)]检查自己。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出自《论语•公冶长》。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30.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32.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 !)]同“智”。

33.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 1)]记住。

34.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贝U不复也。

”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①]想说而说不出来。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36.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

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37.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出自《论语•子罕》。

3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出自《论语•子罕》。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 出自《论语•子罕》。

①[凋]凋谢。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出自《论语•子罕》。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4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出自《论语•颜渊》。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4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46.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出自《论语•宪问》。

①[不能]没有能力。

4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5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5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5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53.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54.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55.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

《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学记》。

5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58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礼记•学记》。

59.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出自《礼记•中庸》。

6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

61.博学之,审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出自《礼记•中庸》①[审]详知,明悉,引申为详尽细密之意②[笃]忠实, 心一意。

62.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①。

出自《礼记•经解》。

①[差若豪氂,缪以千里]现通行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豪”同“毫”。

“氂”同“厘”。

“缪”同“谬”。

63.瑕①不掩②瑜③,瑜不掩瑕。

出自《礼记•聘义》。

①[瑕]玉上的斑点。

②[掩]掩盖。

③[瑜]玉的光泽64.—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出自《礼记•杂记下》。

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65.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

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6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68.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6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7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

“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72.—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主要经典。

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d a n)所著。

73 •祸兮福所倚①,福兮祸所伏②。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

①[倚]依托。

②[伏]隐藏。

7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①。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

①[细]琐屑,渺小,不重要。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76.哀莫大于心死①。

出自《庄子•田子方》。

《庄子》又称为《华南经》,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①[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至不能自拔。

77.用志不分①,乃凝于神②。

出自《庄子•达生》。

①[用志不分]用心专一,不分心。

②[乃凝于神]就可以聚精会神。

7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出自《管子•形势解》。

《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所著,其实是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

今存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包含有道、名、法等家思想以及天文、历数、经济、农业等知识。

7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

出自《管子•权修》。

①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80•长太息①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离骚》。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所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创骚体,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关主题